肝主五色,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小便为水,常人小便之色,为什么是肺金之白色,而不是肾水之黑色哪?
五行之中,水分壬、癸,壬水为膀胱,癸水为肾。肾为五脏之一,膀胱为六腑之一。《黄帝内经》中只有五脏之色,未见六腑之色。且膀胱虽为水府,归藏一身津液,然而水主藏,不主出,其所以出者,乃因肺气化水也。这一点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记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文中提到的“气”,即是肺气。
黄元御在《素问悬解》中对小便的来源也有解释,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素问悬解》中有文“盖膀胱之水,悉由气化,饮入于胃,化气升腾,上归于肺,肺气清降,化为雨露,而归膀胱,则成小便。肺气善化,则水善出,缘水之所以化气,与气之所以化水,原于相火之蛰藏,脾土之温燥也”。既然小便是肺气清降所化,自然显现肺金之色白,虽归藏于膀胱,但小便并非膀胱所生。
那么小便之色显现为黄、赤者,又该如何解释?
《金匮悬解》有文:小便不利,以土湿木遏,郁而生热。热传己土,而入膀胱,是以小便黄赤。黄者,湿土之下传,赤者,君火之下郁也。 君火胎于乙木,故木郁则生下热。 木气遏陷,泄而不通,故水道淋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色为脾土之色,足太阴脾(己土)以湿土主令,病则湿土克水,于是湿土之黄色下传于水,故小便黄;赤色为火之色,乙木中之温气(火),是生火之母,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木气不达,侵逼土位,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简单来说,就是乙木中之温气(火),病则传于己土,己土再传于膀胱,故小便显赤色(火色)。
值得注意的是,按西医的说法,肾脏是产生小便的器官,尿液由肾脏产生,储于膀胱,最后经尿道拍出体外,我个人非常认同这种说法。然而,西医从未说过五色中,肝气入肾为黑,西医所说的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中医所说的肾。五色的说法,本就源于中医,自然,小便的颜色如何显现,也应按照中医的理论来。
建议的话就是观察一下 一般如果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现象是可以观察一下另外就是多喝水
如果缓解没有关系
和吃虾是并没有关系的
如果没缓解 建议去大型公立医院看一下 做一个系统检查
希望采纳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