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外用药为红色边,剧毒药为黑色边。
3.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放入有色瓶或避光纸盒内;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应装瓶盖紧;易被热破坏的药物,应冷藏保存;易燃、易爆的药物,应单独存放于阴凉低温处,远离明火。
4.固体药用钥匙取药;药液不足1ml应用滴管吸取(1ml=15滴);油剂要先加少许冷开水,再滴入药液。
5.配药时应先配固体药,再配水剂。
6.发药时要等病人服下后再离开;因故不能服药者,应将药取回并交班;危重患者应喂服;鼻饲患者须将药碾碎、溶解后从胃管灌入。
7.健胃药,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饭后服;止咳糖浆,服用后不宜饮水;磺胺类药和解热药,服用后多饮水;铁剂,用饮水管服用药液;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前应测脉率及节律,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应停服并报告医师。
8.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药物:①控制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类,如庆大霉素。②解除支气管痉挛,用氨茶碱、沙丁胺醇。③稀释痰液、帮助祛痰,用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④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用地塞米松。
9.超声雾化吸入法中,雾化罐内药液应稀释至30-50ml;嘱患者紧闭口唇深吸气;治疗完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水槽和雾化罐内只能加冷蒸馏水。
10.氧气雾化吸入法时,湿化瓶内勿放水;调节氧流量为6-8L/min;吸气时按住出气口,呼气时松开出气口,防止药液丢失。
11.静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推注药液;皮下、肌内注射抽吸无回血,方可推注药液;注射时要做到“两快一慢”,即进针快,退针快,推药慢;一般先注射无刺激或刺激性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12.注射器空筒内壁、乳头、活塞必须保持无菌,不得用手接触。
13.皮内注射:①部位: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则在三角肌下缘。②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进针。③针尖斜面完全进入皮内。④忌用碘酊消毒。⑤注射部位不得按揉。
14.皮下注射:①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②与皮肤呈30-40°角进针。不超过45°角。③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
15.肌内注射的定位:①臀大肌注射包括两种定位法:十字法,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滑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做一平分线,取外上1/4处(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连线法,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②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16.肌内注射:①体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②执笔式持针与皮肤呈90°角刺入针梗的1/2-1/3处。③两岁以下婴幼儿,选臀中肌和臀小肌。
17.全血标本包括血糖、肌酐、尿素氮、肌酸、尿酸、血氨的含量。
18.血清标本包括测定肝功能、血清酶、脂类、电解质等。
19.静脉注射:①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8CM处扎止血带。②针尖斜面向上与患者皮肤呈15-30°角进针。③对于肥胖患者,进针角度为30-40°角。
20.动脉注射后应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
21.皮内注射0.1ml含青霉素20-50U。
22.青霉素阳性是指皮丘隆起发红,直径大于1CM或周围出现伪足、发痒。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23.青霉素过敏反应:①过敏性休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引起,表现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等;出现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细、血压下降等;急救措施为首选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②血清病型反应: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发生症状,表现为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腹痛、全身淋巴结肿大。
24.停药3天或改用不同生产批号的青霉素制剂,需要重新做药敏实验。
25.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TAT)者,超过一周则需要重新做药敏试验。
26.皮内注射0.1ml含TAT共15U。
27.TAT阳性是指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阳性者使用TAT,需用脱敏注射法,即分为4次注射,剂量递增。
28. 皮内注射0.1ml含链霉素250U。链霉素过敏时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或5%氯化钙溶液。
29.阴道栓剂给药时药物要送到阴道穹隆。
30.冠心病患者舌下给药时,应采取半卧位。
31.20%甘露醇,利尿脱水。
32.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中分子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
33.静脉输液:①长期输液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注射。②输液速度一般是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34.小儿头皮静脉:①输液的优点: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②常用静脉:包括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等。
35.颈外静脉的定位: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36.需24小时输液的患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37.输液时间(h)=[输液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min)]
38.输液时溶液不滴:①针头处:针头滑出血管外,另选血管重新穿刺;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针头堵塞,感觉有阻力且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堵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②压力不够。③静脉痉挛。
39.茂菲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上段输液管和滴管内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40.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①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引起。②急性肺水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可闻及湿啰音;立即停止输液,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给予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氧,目的是减轻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③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患肢抬高制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热湿敷。④空气栓塞:听诊心前区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音”;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位,有利于气泡移至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
41.静脉输血用于休克等患者。
42.血液种类:①新鲜血:适用于血液病病人。②库存血:大量输注时可引起高血钾和酸中毒。③冰冻血浆:-30℃保存,有效期为1年。④白细胞浓缩悬液:4℃保存,48小时内有效,用于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感染的患者。⑤浓缩血小板:22-24℃保存,保质期为24小时。
43.取血后,勿剧烈震荡,不能将血液加温;输血时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品。
44.输血四禁:“禁加热”、“禁加药”、“禁振荡”、“禁直接输”。
45.输血的“三查八对”:“三查”是指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是指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血液剂量。
46.输血前要双人查对。
47.输血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酌减。
48.输血前后及输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0.9%生理盐水。
49.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①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如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③溶血反应: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④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与大量输血后血钙下降有关;表现为手足抽搐;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时,需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
50.溶血反应:①症状:初期出现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继而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后期患者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衰竭症状。②处理: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
51.葡萄糖酸钙的应用:①每输入库存血1000ml,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②发生链霉素过敏时,遵医嘱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③高钾血症时,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以拮抗高钾对心肌的抑制作用。④甲状旁腺误切引起抽搐时,可遵医嘱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⑤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可在镇静的同时给予钙剂。⑥硫酸镁中毒出现膝反射消失时,可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⑦小儿腹泻引起低钙抽搐时,可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
52.继发效应:指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反应相反的作用。
53.冷热疗法的时间为20-30分钟。
54.湿冷、湿热的效果优于干冷、干热;冷热疗法的效果与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对昏迷、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硬化、感觉迟钝等患者,要注意不要烫伤或冻伤。
55.冷疗的目的:①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初期、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等。②减轻疼痛:冷疗能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③控制炎症的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
56.冷疗的禁忌症:①血液循环障碍。②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57.冷疗的禁忌部位:①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②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③腹部:以防腹泻。④足底:以防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58.使用冰帽应维持肛温在33℃左右。
59.冷、热敷的部位若为开放性伤口,按无菌技术处理。
60.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时,患者的体温低于39℃,即可取下头部冰袋。
61.热疗的目的:①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②减轻疼痛。③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62.热疗的禁忌症:①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②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因该处血管丰富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和败血症。③各种脏器内出血、出血性疾病。④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早期(48小时内)。
63.热水袋的水温成人为60-70℃,昏迷、老人、婴幼儿、感觉迟钝、循环不良等患者,水温应低于50℃。
64.烤灯的灯距为30-50cm,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
65.温水浸泡的水温为43-46℃,时间为30分钟。
66.心性水肿,多表现为下肢水肿;肾性水肿,多为晨起眼睑、颜面水肿。
67.热水坐浴:①用于会阴部、肛门疾病及手术后。②水温为40-45℃,时间为15-20分钟。③女性患者经期、妊娠后期、产后两周内、阴道流血和盆腔急性炎症不宜坐浴。
68.稽留热: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69.弛张热:24小时体温差在1℃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70.间歇热: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
71.不规则热: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72.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
73.嗜睡: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
74.意识模糊: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75.昏睡: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非所问。
76.昏迷:①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②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77.正常瞳孔的直径为2-5mm。
78.瞳孔直径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药物中毒;单侧瞳孔缩小,提示同侧小脑幕切迹疝早期。
79.瞳孔直径大于5mm,为瞳孔散大。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80.心搏骤停的临床诊断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81.心肺复苏(CPR)的步骤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
82.胸外心脏按压(C):①部位:胸骨中、下1/3处。②深度:胸骨下陷5-6cm。③频率:100-120次/分。④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⑤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⑥有效指标:大动脉可扪及搏动。⑦为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心肺复苏抢救开始的时间不超过6分钟,抢救中断时间不超过5-7秒。
83.开放气道(A):打开气道是解除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技术。
84.人工呼吸(B):①方法:抢救者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气,双唇包住患者口部用力吹气,吹气毕,松开口鼻。②有效指征:患者胸部起伏,且呼气时听到或感到有气体溢出。③频率:成人为14-16次/分;每次吹气量约为800ml。
85.缺氧的分类:①低张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②血液性缺氧: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③循环性缺氧:组织血流量减少。④组织性缺氧: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
86.用氧的指标是机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kPa。
87.氧疗方法:①单侧鼻导管给氧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②面罩法给氧流量为6-8L/min。③氧气头罩法主要用于小儿。④氧气枕法用于家庭氧疗、危重患者的抢救或转运途中。
88.用氧的注意事项:①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②氧气筒应放在阴凉处,至少距明火5m,距暖气1m。③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再使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④氧气筒内氧气勿用尽。⑤悬挂“满”或“空”的标识。
89.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以免氧中毒。
90.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变换卧位、姿势,预防肺不张。
91.吸氧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以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92.Ⅱ型呼吸衰竭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1-2L/min)吸氧。
93.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94.电动吸痰器吸痰的负压为40-53.3KPa。小儿吸痰时,压力小于40KPa。
95.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时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
96.吸痰时患者痰液粘稠,可采取口拍胸部、超声雾化吸入、缓慢滴入生理盐水或化痰药物,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97.服毒后4-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98.口服催吐法适用于清醒而能合作的患者。
99.电动吸引器洗胃的负压宜保持在13.3KPa。
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一般是6〜8L/min。
1、雾化器应垂直拿:婴幼儿抱起,用面罩罩住口鼻;年龄大的儿童应坐起,用口含嘴,在吸入的同时应作深吸气,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2、氧流量调至4-5升/分,请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禁止在有氧附近吸烟或燃明火。
3、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4、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吵。
5、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的雾珠,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6、每次雾化完后要帮患儿喂水喝或漱口,防止口腔粘膜二重感染。
扩展资料:
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病人的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观察呼吸情况,预窒息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注意事项:
(1)雾化器中的药液应将弯管浸没。
(2)用氧时注意远离烟火和易燃易爆物品。
(3)直接接流量表,而不使用湿化瓶。
(4)嘱病人呼气时要松开出气管,防止丢失药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氧气雾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