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是急性左心衰的典型表现,左心衰导致肺淤血所致。
简略的列一下血液循环:左心室→体循环→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这样能理解为什么左心衰竭会使肺淤血吗?
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吧分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症状: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2、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4、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尚不清楚,但红细胞增多症是机体对动脉低血氧的一种生理反应。
5、肺动脉高压: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6、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7.其它:胸痛、晕厥、猝死。
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三联征--------------------------------------------------------------------------------
病理解剖:
肺动脉口狭窄,心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开放。右心室肥厚。
病理生理:
右心室血液排入肺动脉有困难,右心室压增高,右心房压增高,右心房血液经心房间隔缺损或开放的卵圆孔流入左心房。
主要症状:
紫绀出现晚,在儿童期甚至成年才出现。发育差、气急、乏力、胸痛、头晕、昏厥、偶有下蹲习惯。可出现右心衰竭。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脓肿和肺部感染。
主要体征: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极响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杵状指(趾)。
检查:
X线和MRI检查:肺血流减少,肺动脉段明显凸出,右心室、右心房大。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心向量图示右心室肥厚与劳损,右心房肥厚。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瓣膜病变、肺总动脉扩大、心房间隔有回声缺失,造影或多普勒可见右心房至左心房的分流。
心导管检查:在心房水平有右至左分流,右心室与肺动脉间有压力阶差,多无漏斗部狭窄型压力曲线。心导管可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右心室收缩压不等于周围动脉收缩压。
心血管造影:右心室造影显示肺动脉瓣膜狭窄,右心房造影示左心房同时显影。
预后:
易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
手术治疗:
直视下纠治(切开狭窄的肺动脉口修补或不修补心房间隔)。
本院治疗的费用:
一般需要20000-25000元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