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美来自动物的本能,但它超越了动物的本能。美感的历史渊源与人类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美感是满足人类社会实践需要的;审美实践不同于一般实践,它体现在精神满足上;人类的审美活动不断扩大和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意义;美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美是大脑感知到的一种体验。美的本质是由大脑感知产生的。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客观属性的反映。感知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第六感等。外部刺激分为有利刺激和不利刺激。有利的刺激对应舒适和美丽的感官体验。艺术是宏大的,但美是相对基本的东西。在宏大的审美世界面前,试图用简单的公式来展示美的法则,似乎有些幼稚。但总有一天会有一种冲动,想看看她的身材,找到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来指导她的创作。
美丽是一种标准和要求。在这一要求下,人们倾向于一种身份状态。美的根源是人的社会性,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符合社会性的标准。人必须有美感。没有美感,人们就不会认识到别人是否符合社会的普遍要求。这些人将被消灭。有美感的人会更符合社会的总体要求,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在社会中获得更有利的优势。
人们不会因为熟悉或普通的形状而停下脚步,而是对稍微不同或不熟悉的事物感到好奇。但它的兴趣就在这里。首先,它引起一种关注和紧张,然后它积极地组织它,最后组织活动完成,最初的紧张消失。想必,这就是引发美的产生的生理能量。只有当外部事物表现出特殊的特征,或者与记忆中的经验不同时,它们才会有选择性地注意。一方面,趋利避害会调动压力感的能量。另一方面,继续观察特色对象,探究原因,进入知识、情感、意义的上升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判断所涉及的事物不是功利性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找到特征差异的原因,我们就会释放功能的能量而成为美。
审美分为先天自然美和后天文化美。前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进化中刻入我们每个人基因的,例如人们特别喜欢热带美景、喜欢鲜花、大江大河等,因为人类祖先起源于热带地区、逐水而居、采集植物的果实。所以审美就带有人类发源地烙印,这种审美也有利于生存,因为这潜意识影响让人类寻找新的居住地更合理。另一种美——后天文化美跟人类社会的潮流变迁、一个人的文化、经历、爱好息息相关,审美看的不只是物体本身,更和事物关联的含义密切相关。例如某种两栖动物虽然外貌不算优雅,但是因为在文化里有招财、长寿的含义而被用作装饰。这种后天文化美也随着时代剧烈变化,埃菲尔铁塔在建成之初广受批判,觉得破坏了巴黎美丽的天际线,是丑而不是美。而现在则成了巴黎的象征、成为了一种美。人从动物世界中走出来,带有动物本性,但文明人与动物是有很大区别的,那就是人比动物有更好的对事物的感受力,人能够感觉美、欣赏美、评论美是因为他有一种对事物的内在感觉能力,这是一种“自然和理性”的表现。既然人有这么高的内在感受能力,那么艺术作品对人来讲就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人创造艺术作品,表现艺术作品,欣赏艺术作品,从艺术作品中接受教育等就带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