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一般将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大于0.9mm作为一个危险因素,你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0.7mm,属于正常范围。
祝身体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国人的健康大敌,根据卫福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民国105、106年连续两年,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人数总和,已超过癌症,而国人10大死因中,与「三高」关系紧密的心脏血管疾病,在最近10年的死亡人数成长率,是癌症死亡人数成长率的近3.5倍。
血管年龄愈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心血管会逐渐老化,原本柔软有弹性的血管变得硬化、甚至堆积废物、脂肪沉积而变得狭窄,如果是因为饮食习惯不良,又缺乏运动,就更容易让心血管提前老化。像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三高,以及抽菸等不良习惯都会造成血管硬化,而营养代谢不良所产生的高同半胱胺酸,或是压力大造成内生性自由基高,也会加快动脉血管硬化的速度。
因此,人体动脉的僵硬度代表了血管年龄,「血管年龄」越高,反应动脉僵硬度越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同时还会影响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各种病症自然会接踵而至。
45 岁到50 岁动脉血管就可能阻塞到50%一般而言,人体的冠状动脉在30岁以前很少有明显阻塞,即使男性从40岁后,血管开始出现脂肪堆积,血管内径还未必受影响,不过45岁到50岁就可能阻塞到50%,随着年纪愈大、狭窄程度往往愈严重。而女性受到荷尔蒙的保护,一般会比男性晚10年发生血管阻塞的状况。
血管阻塞程度可以透过测量脉波传导速度及颈动脉超音波检查确认而要想知道自己的血管年龄,也就是心血管的硬化与阻塞程度,依据现在进步的医学科技,可以透过测量脉波传导速度及颈动脉超音波检查,来确认动脉血管硬化的程度。一般而言,建议40到50岁的人可以考虑开始进行这些检查。
脉波传导速度可以直接反映动脉心血管硬化的程度,硬度越高,传导速度越快,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就会增加4成,而且在越年轻的族群越明显。至于颈动脉超音波则是测量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做为动脉硬化的指标,正常参考值为(年龄/100+0.3)mm,内中膜厚度每增加0.1mm,爆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增加15%。
电脑断层冠状动脉血管摄影可以更精确诊断动脉阻塞程度此外,如果要更准确的知道自己动脉血管的健康状况,也可以选择进行需要注射显影剂的「电脑断层冠状动脉血管摄影」。现在多半使用256切以上的高速电脑断层来做扫描。即使冠状动脉的直径只有0.3~0.4公分,但只要血管阻塞了10%,即可经由电脑断层扫描被发现。
而如果检查结果正常,5年内不用再做;如果阻塞程度在25%到49%,2到3年后再检查即可;如果阻塞达50%以上,就建议立即就医进行治疗,并评估心肌是否有因此而缺血。不过,这项检查健保并不给付,自费约需2~3万元。
不过,如果没有进行健康检查来确认自己的动脉血管健康状况,一般来说都是等到已经出现不适的症状,比如走路或运动时感觉喘、闷,心口像有大石头压住的感觉,才会去医院求诊,而这时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多半已达50%、甚至是70%以上。
血管究竟阻塞到什么程度才需要侵入性治疗?有血管阻塞问题的患,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究竟阻塞到什么程度才需要介入治疗?一般而言,如果冠状动脉血管阻塞程度超过70%,就会进行气球扩张术或是置放心血管支架。但对于血管阻塞程度达到50%的病患,到底该进行侵入性治疗,还是继续采取药物治疗,就要靠著其他更精密的检测方式来判定。
但有时候因动脉血管摄影容易受血管走向、角度等因素影响,不易判断血管内真实状况,就可以进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试,即是用细小的压力测量导线进入冠状动脉血管后,施打冠脉扩张药物「腺苷」药物,再计算血液通过狭窄处的前端(正常点)与远端(病灶点)之间的压力差,如果有明确压力差,代表狭窄处确实造成血管功能上阻塞,进而判断血流经过是否正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也省下可观医疗资源。
如果血管阻塞程度在40%以下,理论上都可以靠药物治疗或持续运动来改善或维持,若检查时测出血管阻塞程度在10%以下,其实未必需要药物治疗,靠著运动与调整饮食就可以改善阻塞状况。
正常值小于0.95mm。OSP是印刷电路板(PCB)铜箔表面处理的符合RoHS指令要求的一种工艺。 OSP是Organic Solderability Preservatives的简称,中译为有机保焊膜,又称护铜剂,英文亦称之Preflux。 简单地说,OSP就是在洁净的裸铜表面上,以化学的方法长出一层有机皮膜。这层膜具有防氧化,耐热冲击,耐湿性,用以保护铜表面于常态环境中不再继续生锈(氧化或硫化等);但在后续的焊接高温中,此种保护膜又必须很容易被助焊剂所迅速清除,如此方可使露出的干净铜表面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与熔融焊锡立即结合成为牢固的焊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