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屏箫
玉瓶箫产于黔东玉屏县,属箫中之珍品。
其造型、制作和音乐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并具有观赏收藏价值的工艺精品乐器。“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是民间流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诗句。
玉屏箫的制作始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
2、芦笙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竽。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
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3、排笙
排笙,又称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
克木语称凯恩、宋滚尔。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
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排笙舞伴奏和排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4、萨克斯
萨克斯是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于1840年发明的。阿道夫是一位锐意的乐器制造者,擅长黑管和长笛演奏。
他最初的设想是为管弦乐队设计一种低音乐器,比奥菲克莱德号(Ophicleide)吹奏灵活并能适应室外演出。
他将低音单簧管的吹嘴和奥菲克莱德号的管身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改进,以自己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型乐器。
5、羌笛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生长在海拔3500-4000米的地方。
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终身全长13 ~19 厘米,管口直径2 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 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 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
羌笛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他们吹的东西叫Vuvuzela(呜呜祖拉)。 呜呜祖拉是一种颜色鲜艳的塑料喇叭,大约有一米长,是南非球迷在足球比赛时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装备。吹vuvuzela时需要嘴唇和肺部运动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吹出音量极高、音调单一的那种声音,跟雾笛的声音有些类似。据说vuvuzela的原形来自于库杜号角,是土著部落用来召集村民开会的器具。最早的vuvuzela是用锡做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南非的足球赛中逐渐流行起来。2001年,南非一家体育用品公司Masincedane Sport开始大规模生产塑料的vuvuzela,由此,vuvuzela便成了南非球迷装备中的必备品。Vuvuzela这个词的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来源于祖鲁语中“制造噪音”的说法。也有人说是跟当地俚语“喷洒”的意思接近,因为 vuvuzela是“将音乐洒向人群”。vuvuzela原来是由锡做的,90年代在开始南非大为流行,而其名字vuvuzela很可能就是从祖鲁语的“制造噪音”的意思转变而来。 01年时南非公司Masincedane Sport开始大规模制造塑料版的vuvuzela。联合会杯开始后,vuvuzela的噪音被指影响了球员和教练的注意力。英国BBC3的解说员在意大利和美国的比赛中说这种声音“非常令人讨厌”西班牙球员阿隆索也希望能禁止这个东西,因为它使球员很难在球场上专心和交流,并且也没有营造什么好氛围。 而南非的球迷争辩说vuvuzela给球场制造了生机勃勃的气氛,它是南非足球的一种文化,既然是在南非踢球,那么就“入乡随俗”。 就像其他国家球迷们在球场上击鼓,吹喇叭,唱歌一样,只不过在南非就是吹vuvuzela。 南非足球迷用于助威的大喇叭,最早起源于用非洲羚羊的角制成的一种用来驱赶狒狒的发声工具,在球场上表示加油、呐喊、庆祝。“呼呼塞拉”可以发出超过一百分贝的噪音,有可能导致永久性听觉丧失,球迷们需戴耳塞看球。世界各国观众和世界杯足球赛各参赛队员对“呼呼塞拉”的声音既有喜欢的,也有讨厌的。南非世界杯的主办机构负责人说,这是南非的文化的一部分,来宾们既然前来南非,应该接受南非的文化,也应该接受南非人民表达欢庆的方式。
您好,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在电视剧《大唐荣耀》里,景甜(沈珍珠)吹的东西就是我们俗称的笛子。古代皇宫里的笛子普遍都是用玉做成的,声音更加清脆和空灵,为玉笛。
另外,据说沈珍珠(景甜)吹的曲子名叫《夙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