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接地气
中医是最接地气的医学。虽然说中医理论高大上,但中医的临床实践却简单方便,并不一定要在高楼大厦里。在田间,在地头,随处都可用中医治病。在乡村,草根树皮,即是良药。古时的中医治病并不需要执业医师资格,却能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万卷】中医名著全套8册
¥88
精选
月销39
购买
中医诊疗简单但有效。中医诊断不需要机器设备,三个手指即可诊脉;中医治疗或用手,或用针,或用汤药。中医能治疗几乎所有的常见病症,疗效确切。而且,中医诊疗的伤害性是最小的。因此说,中医才是普适的,草根的,接地气的,易于推广的医学体系。
人人都应学习中医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了解中医,进而学习一些中医知识。学了中医,有益于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还能修身养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中医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虽然是人的医学,但亦研究天地(五大行星及太阳、月亮)运动。中医与天文、地理、历法、气候、物候等多个学科有相关性。可以说,中医上接天气,下承地气,根植于文化,深入其中就能体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况且,中医重视生命的全体,相比较其他医学,中医更科学,更有疗效。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稍受邪气干扰,即容易生病,甚至失去生命。如何让健康永驻?我主张多用中医,包括中医养生及诊疗。中医既能治大小病症,还擅长“治未病”,这是现代人最需要的。况且,中医还是生活中的医学,紧贴地气,方便实用。
让中医走向民间,让中医更接地气,让人人都懂点中医。
有人质疑,说这是与时俱退,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医应该高高在上,不应在田间地头,这是自掉身价;中医应该抱紧西医的大腿,不应该坚持纯中医,这是反科学。
让这些人说去吧,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中医的好,我们将继续选择中医,坚持中医,我们也享受中医着所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中医是得道的学问
【文苑】图解中华养生宝典 全方位图解美绘版图文本 中医养生书籍
¥49.8
精选
月销16
购买
已下架
学习中医,是向道而行。中医本身即内涵天地之道,学习并实践中医,其实即是学道悟道的过程。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与世间万物一样,皆禀天地之气而生。天地运行有其规律,这个规律即是道。得道者存,失道者亡。学好中医,即如把握了天地规律。
天地之道是生生不息的,是厚德载物的,作为中医人,若能深入领悟天地之道,不但医术能进步,而且,也有助于改变人生理念,勤勉修行,以善为先,以仁为念,体现在中医上,就成就了一个大医。
中医最能帮助他人
作为中医人,我们致力于救死扶伤,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这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值得用一生去努力,去付出。我相信,行医即是行善,是积德,凡是我们所想、所说、所做的是利益他人的,最终都会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
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更自然,更环保,中医懂得生命的全体,中医重视扶助正气,中医既可治小病轻病,亦能治大病重病危病。中医不是只会调理慢性病的医学,中医是能治疗急症的。
中医最贴近生活和心灵
我们知道,道在低处。行道,就要向低处行,而中医即是生活中的医学。中医绝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医理论虽然高妙精微,其实践却极接地气。
虽然中医理论是阴阳五行,但中医人绝不是老古董,相反,中医人是最有生活情趣的。因为中医人的心静,静则能安,安则能享受生活。在中医人的眼中,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虽然毫不起眼,但都是有滋有味的。因为中医是最接地气的,也是最贴近生活的医学,中医人的生活,当然也都洋溢着情趣和快乐。
真正的中医人,一定心态豁达,他可以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不会害怕,不会彷徨,因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接地气的一个分支。越是深入中医,内心越是安静,也越是强大。中医让人心灵成熟,让人灵魂升华,让人人格完善。我自己深刻体会到:深入学习中医,不仅提高医学水平,更滋养了心灵。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要突出自己的兴趣,强调自己对这个专业是感兴趣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自己感兴趣,就是适合自己的专业。
群里关于中西医的讨论很激烈, 起源是我的一句话“这次新冠,西医效果不好,是中医起了大作用 。” 先自我检讨一下,这句话不严谨,也可能不公正,因为我手上确实没有数据,我没有去收集,所以确实没有发言权。接受批评,改成:据我所知,西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中医的很多方剂被写入了治疗方案中并实施,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因为在互相没有交流的古代社会,中医西医都各自起着治病救人的作用,所以中医和西医哪个好确实永远没有结论,就像究竟吃面包好还是米饭馒头好一样,愿意吃什么就去吃什么。那么我就说说我为什么选择中医吧。
1、孩子的成长经历:在我儿子小时候,身体常常生病,幼儿园上五天,回家休息两周,如果发烧了,就去儿童医院,西医的治疗,消炎药一般扛不过去,就是打点滴,一下三天点滴,每天从挂号到输完液5-7小时,所以每次他生病之后,接着就全家病倒,然后最郁闷的是,他发烧的频率越来越近,间隔从三个月,到两个月,到一个半月一次,期间也自学过一点点小儿推拿,但是面对他烧到39度,心里慌,根本实践不下去,还是选择去医院,也曾经输了两天液,退烧了,在家吃药,硬抗,结果那一次抗成了肺炎。从此以后不再抵抗,老老实实去医院输液。
后来遇到了一个朋友,家里是医生,但她是个牙医,她告诉我,孩子越输液抵抗力越弱,就更容易生病,你要是信的过我,孩子再发烧,你抱给我,我帮你护理。于是孩子再次发烧的时候,一下子到了39度,都发晕了,我冒着大雨,把孩子送去,她又是推拿,又是按摩,又是用理疗机,折腾了一夜,孩子退烧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去儿童医院输过液,每次都是抱到她那里,严重的情况也吃头孢(因为她说头孢副作用小),加上她折腾一通就好了。生病的间隔慢慢的加长了。
有一次,她不在,孩子又病了,没办法,我自己给吃消炎药,但是还是不好,烧了五天了,急得不行,这时另外一个朋友推荐了一个小儿推拿医生,而那个医生还能上门,于是就请他来,来了之后把脉,看嗓子,刮痧,放血,一痛折腾,他说小孩发烧,要么一天,要么三天,要么五天,要么七天,都是单数,如果今天退不了,就是第七天的时候退,但是他折腾完,孩子的温度就下来了,晚上就完全退了,从此以后每次孩子生病,都是找他,从6岁,到现在15岁,没有吃过消炎药,有时候会配合中药,他说中药退烧也很快,一副药下去就会有作用,如果三副药下去没作用,就别吃了,换医生吧。
2、自己的经历:我朋友子宫肌瘤,做了两次手术了,我自己乳腺做了2次手术,第二次的时候,医生说还有很多小的,大了再说吧。有一次,听讲座,当然是中医的讲座了,医生说西医的方法就是割下去,实在不行就把器官割下去,没有地方了,还长什么?但是人真的很奇怪,如果身体不调整,这里没有地方了,会在其他地方冒出来,很多子宫被切掉的人,后来乳腺出了毛病,而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一体的。
3、父亲的经历:中间又摸索了很多年,各种书都看了一些,各种讲座也都听了一些,对于自己的问题,隐隐觉得西医就是手术切除,中医好像也没什么好办法。到了2020年,父亲突然查出胰腺癌,中医西医顶级专家都看了,西医给的方案是化疗,中医说化疗走的更快,吃药吧,中西医结合的专家说有个射波刀,然后配合中医,但是射波刀有两种可能,一种会延长3-6个月,一种是快速刺激生长。所以老人觉得还是提高生命质量吧,中药治疗。
4、朋友的经历:也是2020年,朋友确诊了乳腺癌,也是在化疗和中医治疗中纠结,去做了一次petct,她就尿失禁了,然后觉得自己承受不住化疗,于是放弃了西医,开始了中医求医的慢慢之路,这期间,用过黄帝内针,艾灸,也曾命悬一线,现在找到了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吃很小剂量的靶向药,配合中药,算是起死回生了。
5、黄帝内针: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皇帝内针,我很早就听说过,但是真的太贵了,5天要3万多学费,普通老师要9800,所以并没有动过念头去学,是因为那个好朋友,在接受黄帝内针的治疗,给我讲起了它的神奇,并且很安全简单,容易上手,仅是她教了我,我就可以通过扎针缓解小的症状,所以就产生了兴趣。更是有幸见到了传承人杨真海老先生,在他家里,他先让我把胳膊尽量向后展开,我大概只能到体侧向后30度的位置,他的针下去之后,让我再次伸展胳膊,就直接到了体侧向后80度的位置,就是这么神奇,他告诉我,用针治疗疾病,就像拔刺、雪污、解结那么快,于是我就去学习了。
我上的不是3万多的课,上的是杨老先生儿子的课,我们叫他大师兄,他讲了自己的认知,别看父亲是个中医,但他从小是不信的,经常跟他父亲争的面红耳赤,谁也说不服谁。他说那时他根本不了解,就像现在很多反对中医的人一样,根本不知道中医是怎么回事,就来批判。后来,他自己学了,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看遍了各种医院没办法,却在父亲这里起到了效果之后,他逐渐的信服了。但是有一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治好,这个必须承认,不是万能的。就像我那个好朋友,后来在黄帝内针那里也遇到了瓶颈,转而去了别的医生那里。
我自己对于黄帝内针的应用,比如溃疡,比如胃部不适,比如毛囊炎,都有很好的效果,家里最信服我的人是我婆婆,很长时间以来,她每天就吃很少的饭,我给她扎针了之后,完全好了,还有她两次腰疼,有一次五点多就来敲我的门,说腰不行了,再过一阵可能要起不来了,(她以前常常腰疼,往往要躺上几天才好),扎完针之后,她九点多跑去跳舞了。我公公有一次晚上舌头疼,直叫,我给他扎完,踏实睡觉去了。我老公的脂肪瘤,扎完小了一圈,为了对比,我还前后拍了照片,即便这样,我公公和我老公依然没有那么信,不肯扎,怕疼,或者说我是误打误撞。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久,我不想再争论西医好还是中医好,西医是在解剖和实验的基础上来的,所以特别注重数据的对比和积累,容易推广,中医是在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靠经验的传承,容易没落。就像中国菜,盐少许,酱油少许,掌握火候,西方烤箱多少温度,几分钟,可是尽管这么不同,中餐和西餐都可以做的很美味。不能因为中国菜说不清楚放了多少盐,煮了几分钟,用多少度的火,就说不好吃,不科学吧。
文中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仅是个人的感受。成文仓促,欢迎斧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