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为孩子们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据认为,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全国各地都有不一样的童谣,特别是各地方言的童谣,各有千秋。
有些同一个方言,童谣一般还对孩子有很大的教育用处。童谣也有很夸张的比喻,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很有帮助。童谣充满了童趣,同一个方言也会有不 一样的版本。比如客家方言的童谣 《月光光》就有下面那么多的版本。
要用客家方言来说才顺口,月光光1:月光光,照四方,四方暗,照田_,田_乌,照鹉鹉,鸪鸪鸟,叫一声,老鼠鬼,挖油盎,挖啊出。遇到先生还过得,遇到伯公打屁股。
月光光2:月光光,好种姜,姜必目,好种竹,竹开花,好种瓜,瓜茫大,孙仔摘来卖,卖到三点钱,学打棉,棉线断,学打砖,砖对截,学打铁,铁生_,学持猪,猪会走,学杀狗,狗会咬,学杀鸟,鸟会飞,飞到奈,飞到榕树下,捡到一粒烂冬瓜,拿转去,泻到满厅下。
童谣也称儿歌,是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歌谣,它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之所以代代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是特别适合儿童的心理。婴幼时多是大人说孩子听,大一点才在玩伴之间传唱。其实孩子们对于唱词儿并不深解其意,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好听好玩儿,自感愉悦而已。
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儿歌合称为儿童歌谣。形式短小,语言单纯,意思明白,适合儿童传诵。有儿童自编自唱的,也有成人拟作的。旧社会里被压迫阶级常借童谣来讽喻现实,表达思想愿望,其作品带有较多的幻想和讽刺的因素。但也有部分童谣是反动统治阶级拟作,用以宣扬反动主张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