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四件大事,那就是吃喝拉撒。吃饭是为了填饱我们的肚子,喝水是为了止渴,当然,去厕所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只吃饭不排便,人体的消化系统就出现了严重问题。什么是宿便呢?就是隔天我们体内没有排出去的残留物!据说人体当中有6公斤的宿便,这到底是真还是假??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一.我们人体中有宿便是正常的。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讲,每天1到2次的排便是正常情况。如果当天没有进行正常的排便,就会留在我们的体内,变成了宿便,但是大家也不用感到害怕,因为我们人体都有宿便是正常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消化系统不及时,或者是我们的吸收功能出现了紊乱,但是宿便是正常存在的,只要第二天正常排出即可。
二.人体当中绝对没有六公斤宿便。
当我看到人体当中有六公斤宿便这条消息的时候,我认为这完全是谬论。按照正常体重是120斤来计算,我们的体重包括骨头和肉肉,六公斤宿便也就是12斤将近,占了人体的1/10的比例,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宿便呢?如果你说有两公斤宿便,我还相信,但是六公斤宿便绝对是在扯。因为我们体内根本就容不下六公斤的宿便。
三.大家要注意自己的排便情况。
大家不要忽视自己的排便情况,要对自己的排便情况引起重视,因为我们可以从排便情况了解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我们最常见的排便情况就是便秘和腹泻。不管是便秘还是腹泻,对我们身体都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说当我们的排便出现情况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去治疗。
所谓大便究竟是什么?1、将大便叫做什么?
大家将大便叫做什么?
除叫做“温其”外,还叫做大便、温可、粪便、屎等。“粪”和“屎”的汉字是怎样写的呢?繁体字写成“粪”。
将汉字“粪”分解来看,则成为“米”和“田共”(“异”的繁体字)。粪和屎就是米变成了其他不同物质,即米等食物变成不同形态的物质。
食物变为不同形态的物质,一般要经1-2天。
即便是食后即排出的大便,也是1-2天前吃的食物变成的。当然这是一般的情况。
食物变为大便的时间,因大便的状态而异。腹泻时就短,便秘时就长。
然而,确切地说,大便并不单是有食物形成的。大便究竟是由什么形成的呢?先从这儿说起吧。
2、大便的真相是什么?
从口中进入的食物,在胃和肠里与各种消化液相混合成泥状,细碎地被消化。人体从其中提取必要的营养素,剩余的渣滓,在肠内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大便。若用简单的公式表示,则是(食物-营养素)+肠内细菌=大便。食物被消化,其中的营养素被吸收后,其残渣与肠内细菌混合形成的物质就是大便。
下面来看看大便的真相吧。大便包括:1、食物被消化、吸收后的残渣;2、消化液、黏液和黏膜等在消化道中形成的物质;3、肠内细菌等三部分。其中1和2占2/3,其余的1/3就是肠内细菌。
实际上,大便中的水分占其体积的70%-80%。这个比例增加到90%以上时,就成为腹泻,减至70%以下时,就发生便秘。
1个人1天的大便中的水分含量,大致是100毫升。
3、一天排出的大便有多少?
测量过一天当中排出的大便量吗?
那种东西,臭的不能测量。
那么,就说说至今为止研究者调查的结果吧。
一天的大便量,一般是100-250克,平均约150克,那么,一年会有多少呢?算算看。
150克/日*365日=54750克
因为1000克是1千克,所以一年内排出的大便量大约是55千克,也就是与成人体重差不多的重量。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由于进食量和成人的相同,所以大便量也大致与成人的相同。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进食量约是成人的70%,所以大便量也大致是成人的70%。
当然,大便量因人而异,各式各样。并且,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无腹泻时的一般大便量,也因食物的量和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同一个人也不是每天均相同,而是或多或少。
4、大便量增加的原因
在2中说过,大便中包含了食物被消化、吸收之后的残渣。那么,食物当中什么东西是不被胃肠吸收、消化而成为残渣的呢?
代表的物质是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在胃和肠中不被消化、吸收,残留于大便中。并且,食物纤维能吸收水分,适度地软化大便,增加便量。
所以食用含食物纤维量多的食物时,大便的量就增多。
例如非洲乌干达的农民,因为食用含食物纤维多的果实和自然未加工的谷物,一天的大便量甚至达500克。
反之,食肉多时,大便量就减少。美国人和英国人每日的大便量少至100-150克。
另外,即便是完全不进食时,也会排出少量的大便,这种大便是由消化液、胃肠液、黏膜及肠内细菌等构成的。
关于食物纤维,以后再详述。
5、大便是什么颜色?
一提到大便的颜色,你能想到它是怎样的吗?大概会想起是像咖喱的黄色吧,那么大便为什么是黄色的呢,你清楚吗?
大便的颜色来源于帮助消化食物的消化液之一的胆汁中所包含的胆色素,其胆色素的颜色又来源于血液中红色的血色素,所以大便的颜色从根本上也可以说是血液的红色。
那么是怎样使大便着色的呢?在这里简单的说说吧。
胆汁是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脂肪的消化液。它在肝脏内生成,在胆囊被吸收,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与食物相混合。进入到十二指肠时的胆汁是黄色或黄褐色的。
此后,在与食物一起通过小肠和大肠时,胆色素受肠内细菌的作用,变为土黄色或黄褐色。这就成为大便的颜色。
6、大便有各种颜色
大便的颜色并不总是相同的,想必大家也经历过有点黑或带点茶色的大便吧。总之每天都是各式各样的。
大便颜色的变化,与食物有关。吃肉多时,肉中所含的铁在肠内变黑,大便也变得有黑色、黑褐色或茶色。另外,腹泻严重时,胆色素在肠内不能改变颜色,也有时成黄色和黄褐色腹泻便。
大便的颜色也因病而变化,若排除纯黑色的柏油样便,则是胃、小肠或大肠上部出血的信号。该处的出血量多时,则成暗红色大便。鲜红的大便则是大肠下部和肛门疾病的出血。
患阿米巴痢疾时,大肠出现溃疡,从该处出血就排除血液、黏液和脓相混合的草莓冻状大便。因胆石症和癌等原因,胆汁排不到十二指肠时,则成白粘土色的大便。如果出现这样的大便,就要立即请医生诊察。
7、大便的气味是好气味!?
如果说大便的气味是好气味,大家可能会说,真是瞎说。
大便的气味是由食物的种类和肠内活跃着什么样的细菌决定的。
可以认为大便的气味和屁的气味相同。屁也称气体(gas),gas和空气是相同的气体。气味是由鼻子来感受的,也就是说,气味之原形成气体,与空气一起被吸进鼻子时,由鼻中粘膜感觉到气味。因此,讨厌的气味被称为“鼻子弯曲”或“撞着鼻子”。*
在食物中,肉等蛋白质被细菌分解而腐烂时,就有了“鼻子弯曲样”的气味,这种腐烂被称为腐败。
同样,在肠中,也是由于肠内细菌的作用,使蛋白质和脂肪腐烂而产生令人厌恶的气味。
反之,食物中的糖分被细菌分解,形成乳酸等,则被称为发酵。此时气味不臭。
因此,当肠内细菌把糖分转化成乳酸等的量多时,大便就有了好的气味。
*这两句用的是日文惯用语(成语),就是汉语的“臭不可闻”或“恶臭”之意。
8、臭便和不臭的大便
动物中,草食性动物的大便不臭,肉食性动物的大便则有难闻的臭味。
上野动物园前园长田代和冶先生曾说,以矮竹叶为主食的熊猫及草食的大象和马的大便带有清香的好气味。但肉食的狐狸和狮子的大便非常臭,散发令人厌恶的气味。
人也一样,吃肉等多时,大便就有像臭鱼一样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所吃的肉类有一部分未被消化而原封不动地进入大肠,其中所含的蛋白质由于肠内细菌的作用而腐败,,所以就有了令人讨厌的难闻的气味。
过食和不规律的进食、应激状态等,使胃、肠的消化恶化时,大便也同样发臭。
为了形成好气味的大便,要注意适量地有规律地进食。食用含食物纤维多的蔬菜、海藻、水果、谷物、豆类和蘑菇吧。这样大便就不会臭啦。
我本着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体质、新陈代谢、食欲、寿命等不同所以每个人一生的排泄物是不同的如果以一个男人活到70岁计算的话: 拉屎应该在25吨左右 尿尿应该在50吨左右(前提条件是身体健康)当然经常喝啤酒的人尿的尿要另外计算,只要在上面的那个基础上再乘以1.2的系数就可以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