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耳鸣:可以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同时可以配合服用柠派肠溶软胶囊、沐舒坦等,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还可以使用减充血剂进行滴鼻,如轻甲唑啉滴鼻液、赛洛唑啉鼻喷剂、呋麻滴鼻液等,来改善鼻腔的通气,改善咽鼓管的功能,耳鸣的症状一般也能得到好转。
2、耵聍栓塞引起的耳鸣:可以先使用耵聍液进行浸泡,之后进行外耳道的冲洗,将耵聍冲洗干净,这样耳鸣的症状一般就会逐渐消失。
3、神经性耳鸣: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来改善耳部的微循环,以达到缓解耳鸣的目的,如甲钴胺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银杏叶片等。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如果是单纯的神经性耳鸣,首先建议解除精神急躁以及精神焦虑状态,如果有失眠的情况或者焦虑的情况,建议口服安神类药物,首先改善睡眠,调整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可以给予口服营养神经的药以及口服改善循环的药,联合治疗对耳鸣是有效的。但是药物治疗比较慢,需要通过胃肠道、血液吸收,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如果联合针灸法,可以直接通过穴位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耳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能够达到快速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通过口服药物以及联合针灸治疗耳鸣,比单纯口服药物效果要快,疗效要好。
耳鸣大部分病因不明。有很多原因引起,第一,例如颈椎病,颈椎病患者会引起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从而出现头痛耳鸣。噪音也可损伤人体的听觉神经。第二,如果长期大量工作在嘈杂的环境中,如拖拉机和汽车司机、交警、炮兵、歌舞厅工作人员等,会受到长期噪声对内耳神经的损害,从而导致头痛耳鸣。第三,外耳及中耳疾病,如耳垢、异物、肿瘤、炎症、细菌及阻塞、鼓膜引起耳鸣、剧烈头痛等。导致耳鸣的原因主要走有,1、噪声损伤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人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使用耳机。2、耳毒性药物应用大剂量奎宁、氯喹、奎尼丁等药物均可造成剧烈耳鸣,但停药后即好转,多不影响听力。常用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毒害作用。其中早期可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往往是高音调,呈双侧性。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且难以逆转。因此,耳鸣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就诊时,请不要忘记告诉您的接诊医师,您已患有耳鸣。3、耳源性疾病如耵聍栓塞,中耳炎积水等,去除病因后耳鸣随之消失。耳硬化症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也可根据病情选用药物预防,选配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听神经瘤引起的耳鸣是比较危险的,如不及时治疗,瘤体长大压迫面神经可导致面瘫,压迫脑组织危及生命。4、老年性耳鸣,可能由听觉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引起,一般60岁以上达30%。药物治疗效果差,只能改善部分症状。5、精神紧张和疲劳,当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状态时,如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引起的持续性耳鸣,一般认为是神经性耳鸣,没有特效药,可改善部分症状。因此适当减慢工作节奏,放松情绪,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6、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耳鸣,全身疾病:患有肾脏、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结核病、气管炎等,当这些疾病引起浑身功能紊乱时,也会出现耳鸣症状。但可随着这些疾病的痊愈而消失。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导致耳鸣原的因之一。耳鸣常呈搏动性,与脉搏、心跳同步。贫血者因心脏输出量增加引起搏动性耳鸣。神经精神疾病:脑膜炎、脑震荡、脑干肿瘤和血管病变皆可引起耳鸣,称为中枢性耳鸣。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均可引起搏动性耳鸣,前者因心输出量增加,后者由于细胞液增加或内淋巴压升高所致。7、不良习惯,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某些耳鸣可用药物控制症状,但通常不采取手术治疗,除非耳鸣是由于耳部的疾病引起的。如果大家出现耳鸣症状,请去咨询专业的医生,了解耳鸣疾病,做好该疾病的防治工作。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