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是溶酶体?溶酶体有什么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溶酶体内是否含有底物以及里面的酶是否有活性,可以将溶酶体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溶酶体,红色膜泡结构
初级溶酶体:刚从反面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一般仅含有水解酶类,但无底物,外面只有一层单位膜,酶处于非活性状态。
次级溶酶体:含水解酶及相应底物,以及水解消化的产物。正在进行或已经进行消化作用的囊泡。
三级溶酶体:不能被溶酶体的水解酶消化而残留在溶酶体内,成为残余小体。
根据残余小体内残留物质,可以分成脂褐质、含铁小体、多泡体和髓样结构等。
细胞内溶酶体和其他细胞器
残余小体(三级溶酶体)指的是外源性或内源物质,在次级溶酶体被酶消化分解后,不能被酶完全消化的物质或者残渣留在溶酶体内形成的。比较广泛见于心肌、神经细胞的脂褐质、髓样结构等。
残余小体是有单位膜包围的不规则小体,含有电子密度高、性质不明的颗粒及脂滴等。
有时,在吞噬性溶酶体末期,里面还有一些底物不能被消化而残留下来,形成了残余小体。有的残余小体可以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外,有的则长期存留在细胞内,不能排出。
岁月神偷
脂褐质:一些不能被消化的脂质被留下来形成脂滴,一般在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可以看到。神经细胞内的脂褐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数量也逐渐增多。脂褐质与斑点的形成有关。
另外,还有原因是斑点中主要是β-淀粉样蛋白,由淀粉样蛋白前体水解断裂的片段聚合而成。
不能被溶酶体分解得物质有那些溶酶体的酶有3个特点:
(1)溶酶体膜蛋白多为糖蛋白,溶酶体膜内表面带负电荷.所以有助于溶酶体中的酶保持游离状态.这对行使正常功能和防止细胞自身被消化有着重要意义;(2)所有水解酶在pH值=5时左右活性最佳,但其周围胞质中pH值为7.2.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可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胞质中的H+(氢离子)泵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5;
(3)只有当被水解的物质进入溶酶体内时,溶酶体内的酶类才行使其分解作用.一旦溶酶体膜被损,水解酶逸出,导致细胞自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