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和中府简单找法如下:
云门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即为中府。或者取仰卧位,自乳头(男子)向外2寸处,再直线向上摸取肋骨,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
云门和中府作用:
云门穴和中府穴都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可以治疗咳喘、咳血、咽喉痛等与肺脏有关的疾病。云门穴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中府穴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第1个穴位,具有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的作用。云门穴是手太阴肺经第2个穴位,具有宣肺止咳,泄热除烦,化痰散结的作用。
两者都可以通过针刺、艾灸、拔罐、按摩,刺激该位置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可以针对两个穴位,进行拔罐、艾灸治疗,缓解风寒外感引起的感冒、咳嗽等。另外,可以通过自身的保健性按摩,辅助缓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
临床中云门穴和中府穴,配伍天池穴、支沟穴、极泉穴,可以治疗胸肌风湿症,配伍周荣穴、胸乡穴、天溪穴可以治疗胸部神经痛等。对于中府穴与云门穴针灸,需要倾斜进针,以免进针过深造成气胸。患者如需针灸治疗,需要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诊治。
【病入膏肓的历史典故】
病入膏肓原指不治之症,后形容病势沉重,奄奄一息或事态严重,不可挽救。其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生了重病,使人到秦国请医生,秦伯派医缓给晋侯治病。医缓尚未到达,晋侯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另一个说,我们呆在膏的下面,肓的上面,他就对我们没办法了。医生到达后,对晋侯说,病源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砭石不能用,针刺够不着,药力也达不到,不能治了。晋侯说,真是个好医生啊!遂馈以厚礼让他回去。不久,晋侯就死去了。
词语解释:膏肓:古代医学术语,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这里被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指病情险恶无法医治。后来也用以比喻问题严重,无可挽救。
倪海厦老师在讲《针灸大成》第37课,介绍足太阳膀胱经的膏肓穴时,趣谈膏肓穴及其治证,与历史典故所讲的膏肓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介绍于后,供读者诸君欣赏学习。
倪海厦老师说:
整个膀胱经里面,以膏肓这个穴道最为重要。在介绍之前,找穴要找得正确。这个膏肓,书上写四椎下,我们把五椎分三份,这是从上三分之一这开始到外开三寸,叫膏肓。膏肓呢,无所不疗!你会说:“老师,你前面花了半天,现在教到无所不疗,那针灸不要学了!”。从此以后,你就叫倪膏肓,张膏肓,大家都膏肓。有的人就扎这个穴道,一招半式走江湖。
这膏肓穴非常好用,但穴位不好找。我教诸位怎么找,一定要把肩胛骨打开来,所以,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们让病人反着坐,前面放个枕头。轻松嘛,抱着枕头,一抱肩胛骨就打开来了,这膏肓就出来了,平常膏肓是躲在肩胛骨里面。我们除了治症以外,最常见的就是膏肓痛。
临床上,很多的警察、情治人员,都有膏肓痛。一般来说,膏肓痛代表这个人很卖力。在捉犯人的时候,很紧张嘛,捉人的时候,犯人很紧张,他也很紧张啊,在这时候出力,伤到的时候并没感觉,回家以后睡个觉起来,这个地方就很痛,痛点就在膏肓。痛起来的时候,像螺丝刀钻进去,像十年的痛,像螺丝刀钻进去的这种痛,每天就像扛着三十包的米上班一样。
用针的效果到不了这儿,我们唯一治疗的方法是放血,针灸都不用。你让他肩胛骨打开来,用手去按。在原来肩胛骨这个地方,这个膏盲穴跑出来后,你拿三棱针或放血针去刺破皮肤,火罐放上去,把血吸出来,吸出来后,当场就好了。
有一次,有个病人,我看他背痛并指着膏盲的地方。我就开玩笑:“一般来说,只有情治人员,才会有这个痛”。他说:“我是 CIA 的”,他的枪就放在脚上面,说:“奇怪,当中医都知道我的职业”。还有妇女们、女孩子,你看那些女孩子漂漂亮亮的,但有很多很粗鲁的。有时一扯就能把门把都拉下来,看有多凶悍。由于拉扯力量很强,一样会伤到膏肓穴。
伤到膏肓唯一的方法,就是放血。你不管怎么下针下什么俞募、子母补泻个半天,通通都没有用,一定要用放血。
我临床的经验告诉我,当初,上帝设计人体的时候,不管定义是上帝还是谁都没有关系,设计膏肓时,一定是打瞌睡。应该放个静脉在膏肓这,结果它放个动脉在这里。因为动脉会浮在表面上,而肋骨这样子,肩胛骨是这样子。那会像个剪刀这样子压,在剧烈的拉扯下,它就会破裂,血管一破裂,瘀血就会出来。而静脉就比较深啊,比较不会伤到。所以他应该放静脉,却放到动脉,就造成人们常常受伤。
平常膏肓是无所不治的。你在灸膏肓的时候,你可以灸一百壮到五百壮。四百壮或五百壮都没有关系。你灸完膏肓后,灸了四百壮时你很累,病人坐在那也很累,你当然可以休息一下啊。在灸完膏肓后,如果嘴巴燥渴、嘴唇会干裂,那是因为你的胸腔里面气很旺。这时候你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都可以,灸的时候,气就会往下走。或再去灸足三里,足三里灸完就会把这热气往下导。我们最主要是要把热气导到脚里面去。
我讲过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脚是热的人就没有心脏病,不会中风。那你灸膏肓后,整个胸腔都是热的,热气停在胸腔是没有用的,还没有达到治病的效果。就需要靠灸少腹的穴道及足三里,让气导到小肠里面去,才会达到治症的效果。
当你在灸膏肓的时候,胸腔里面、肚子里面会一直咕噜咕噜在叫,这是水的声音在跑,这就表示灸对了。书上指出,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像重病,或当你不知道怎样出手治病时,就灸膏肓。但灸完膏肓后一定要灸足三里。不然嘴唇都会裂掉了,舌头都干了,讲话的声音就好像磨沙子的声音,因为干掉了。
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这就是膏肓穴的治证用途。
编辑者:YSL言书乐2018.09.23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身柱穴的别名5 出处6 穴名解7 所属部位8 身柱穴的定位9 身柱穴的取法10 身柱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12 身柱穴主治病证13 刺灸法 13.1 刺法13.2 灸法 14 身柱穴的配伍15 特效 *** 16 文献摘要17 身柱穴研究进展 17.1 镇痛作用17.2 对脑电图的影响17.3 治疗疟疾17.4 治疗毛囊炎 18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身柱 1 拼音shēn zhù
2 英文参考Shēnzhù GV12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ēnz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身柱 汉语拼音 Shenzhu 罗马拼音 Shenchu 美国英译名 Pillar of Body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V12 日本 12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1 富耶氏 IVG11 德国 LG11 英国 Gv12 美国 Go12
身柱为经穴名(Shēnzhù GV12,DU12)[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1]。身即身体,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胸脊强痛,脊背强痛,胸中热,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疔疮发背,身热,疔疮,癔病,喘息,小儿风痫等。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
4 身柱穴的别名智利毛(《针灸学》南京)),知利气(《针灸学》南京)),知利介(《针灸学》南京))。
5 出处《针灸甲乙经》:身柱,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6 穴名解身即身体,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
身,《说文》:“身,躬也。”柱,指支持之楹柱。穴处为全身支柱之意。穴位上接巅顶,下通背腰,平齐两肩,两胛骨之间,如肩胛荷重的撑柱,居冲要之地,而有梁柱之用也,故名身柱。[2]
7 所属部位胸椎[3]
8 身柱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身柱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4]。
身柱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卧取穴[1]。
身柱穴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5]。
身柱穴在督脉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9 身柱穴的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身柱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卧取穴[1]。
俯伏坐位或俯卧位,于后正中线与两肩胛冈高点连线之交点处,当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肩胛骨内侧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身柱穴[7]。
10 身柱穴穴位解剖身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三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1]。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8]。
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三肋间动脉后支[5]。
11 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作用[1]。
身柱穴具有宣肺清热、宁神镇咳的功效。
身柱穴内应肺脏,位于两肺俞之间,故可宣肺降逆、止咳平喘而治疗咳喘[9]。《玉龙歌》:“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来灸便轻。”
肺主皮毛,故身柱穴是临床治疗疔疮发背的主穴[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身柱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身柱穴又可以通调阳气、宣散解表,用于身热头痛等[9]。
身柱穴有扶正祛邪、镇静安神之功。本穴所治,因脑力不足而眩晕,因中气不足而喘息,因心神衰弱而癫痫,因大气下陷而脱肛,均属正气先虚,则督阳之气升举无力,以致产生腰脊肩背诸痛。宜取本穴以兴奋之,使督气得充,正立直行,功同柢柱,诸症可愈矣。其能治风者,何也?本穴旁傍风门,与人体内热生风有关。故所治多属摇摆眩晕火极而生之风。若以治外侵之风,及湿滞作痛之疾,非其所宜。[2]
12 身柱穴主治病证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胸脊强痛,脊背强痛,胸中热,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疔疮发背,身热,疔疮,癔病,喘息,小儿风痫等。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
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及胸脊强痛[1]。
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10]。
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热;惊厥,癫狂,痫证,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身热头痛;疔疮发背[6]。
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1]。
身柱穴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以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癔病等[5]。
腰脊强痛,喘息,身热,癫狂,小儿风痫,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
13 刺灸法13.1 刺法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1][10][5]。
斜刺0.5~1寸,针刺时有酸胀感,向下或向两肩、两上肢扩散,甚至向全身发散[6]。
注意:身柱穴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6]。
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1]。
13.2 灸法可灸[1][10]。
可灸或药物天灸[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14 身柱穴的配伍身柱穴配大椎、肺俞治慢性支气管炎[1]。
身柱穴配大椎、风门治百日咳[1]。
身柱穴配关元、足三里(灸)治佝偻病[1]。
身柱配陶道、肺俞、膏肓俞,有补阳育阴的作用,主治虚损五劳七伤。
身柱配本神,有行气疏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身柱配本神,有行气疏风的作用治癫疾[6]。
身柱配大椎、腰奇,治癫痫[6]。
身柱配大椎、肺俞、风门,治咳嗽[6]。
身柱配神门、行间,治癫狂,痫证[6]。
身柱配中渚、水沟,治腰脊强痛[6]。
15 特效 ***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穴,有刺痛感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以及因咳嗽导致的肩背疼痛等疾病[7]。
常按揉捶击身柱穴,可保健强身[7]。
16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针灸甲乙经》:身热狂走,谵语见鬼,瘛疭,身柱主之。癫疾,怒欲杀人,身柱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癫疾瘛疭,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
《针灸大成》: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疭,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
17 身柱穴研究进展17.1 镇痛作用有研究艾灸大鼠的“身柱”,能提高大鼠的甩尾阈,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重复上述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艾灸“身柱”能提高大鼠甩尾阈,切除肾上腺后这种作用消失,从而推测艾灸的效应(提高大鼠甩尾阈)与肾上腺的作用有密切关系。[9]
灸身柱穴后,能延长因疼痛而引起甩尾的时间。灸前平均为6.2秒,灸半小时内平均7.5秒。
17.2 对脑电图的影响有研究艾灸百会、身柱后约24 s开始,α波出现显著增强的波幅,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后期变慢,对照组施灸(合谷)时,α波增强很少。[9]
现代研究报道,灸治有失眠症状的精神病患者的身柱、百会24秒后,脑电图显示a波出现显著增强,波幅增高,持续时间长,δ波略有减少。[2]
17.3 治疗疟疾取身柱穴,在疟疾发作前1.5小时左右点刺出备。
17.4 治疗毛囊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