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时会出现例外,由于胚胎在胎儿期没有得到适当的剌激,发生畸变,尾巴不能发生退化,那么出生后也会发生有尾巴的现象。
其实,这种神秘的退化尾巴最早起源要追溯到鱼类身上。在研究中,对3.5亿年前的Aetheretmon鱼化石的卵进行了分析,这种鱼是如今陆地动物的最远古祖先。Aetheretmon鱼拥有一种长有鳞片的肉质尾巴以及一个灵活的尾鳍。这两个结构是完全独立的。通过将Aetheretmon的鱼卵与其它现有鱼类进行对比,发现这两种“尾”部结构最开始是一上一下一起生长的,后来慢慢开始独立生长。
鱼类后来进化成半水生动物,再进化成陆生动物时又失去了灵活的尾鳍。不过,那条肉质尾巴则慢慢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狗、猫、牛等动物的尾巴。对于狗来说,那条尾巴在视觉交流时非常有用,也可以用来赶走周围的昆虫,当然还有其它功能。对于成年猿类(包括人类祖先)来说,则在尾巴进化过程中更进一步。
为了更好地直立运动,人类失去了保留下来的骨质尾巴。与鱼类一样,胚胎中的骨质尾巴残留物被隐藏于我们的背部下方,形成尾骨,同时也不会长成像手臂和腿部一样的身体结构。因此,人类和鱼类胚胎拥有共同的机制来抑制尾巴的形成。
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种类的动物都有尾巴,而且尾巴成为了它们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非洲大草原上,斑马、犀牛等有蹄类动物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响尾蛇利用尾巴发出声音来警告对手;鳄鱼的尾巴既可以用来储存脂肪,又能够作为攻击武器。由此看来,尾巴对动物的生存尤为重要。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是从猿人进化而来的,而猿人也是有尾巴的,那为什么如今人类身上没有尾巴了呢?
实际上,长尾巴的基因一直从人类最早的祖先一直流传至今,也就是说我们体内依然存留着决定尾巴生长的基因。那么,为什么婴儿出生后并没有看到屁股后面长出一条小尾巴呢?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经完成了尾巴的退化。胎儿形成之后的发育还是存在尾巴的,但大约一个月后尾巴逐渐发生退化,演变成与脊椎骨融合一体的尾骨。
也就是说,人类其实还是有长出尾巴的阶段,但那时候还未真正出生。可能有朋友会质疑人类体内存在决定尾巴生长基因的这个说法,但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真实案例,即婴儿出生之后还带着尾巴。医学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很可能是胎儿的尾巴退化不完全引起的,只需要等到出生后将其切除即可。也有人会说人类之所以无法像猴子那样在树林之间窜来窜去,是因为缺乏尾巴。
灵长类的尾巴确实帮助它们很好地适应了树上的生活,使得它们减少摔跌的可能性,增加了在树与树之间攀爬的成功性。但实际上人类之所以会把尾巴退化掉,是因为尾巴对于直立行走不仅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可能导致了直立行走的不稳定性。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类人猿的化石发现它们的腰部都比较短,而且并不存在尾巴的痕迹。这个时期的类人猿已经学会了直立行走,这说明这种行走方式必须牺牲身体上的某个部位,那就是尾巴。
如果你仔细观察自然界中长着尾巴的动物的话,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还是必须通过四肢来行走,大象、长颈鹿、猴子、猎豹无一例外,而且它们的尾巴并不短。因此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其中一种动物突然间学会了直立行走,它的尾巴会承担巨大的压力。除了马、长颈鹿等身高较高的动物之外,其它动物的四肢都比较短,直立行走时如果不刻意收着尾巴,尾巴就会长期拖在地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