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诗人前来拜访朋友,进人家门当然要先敲敲门了~除非你已经知道你的朋友不在家,不然都会先敲门的对吧~比如说你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出去上了趟厕所,回房间的时候绝对不会敲自己的房门问,“有鬼没?”是吧~所以敲字更加贴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那么就是这样
以上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目的是号召养成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以期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我很钦佩朱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但我很想与朱先生再次推敲一下贾岛诗中的“推”“敲”二字。在原文中作者这样写道“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字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度。‘敲’就显得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朱先生的意思很明了,那就是用“推”字与“敲”字各有意境,“推”字更显冷寂,“敲”字要调和。我认为,断定“推”“敲”二字的表达效果,还得服从原诗的特定表达。我们不妨从总体上来解读一下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首联描写了李凝幽居的周围环境,突出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身份;颔联写月夜访友之事,当夜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僧一阵敲门声惊动了宿鸟;颈联写回归路上的所见;尾联意思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由此可见全诗抒写的是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小事。(因在“推敲”遇韩愈之前贾岛的身份是和尚,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的赏识而还俗应举。)这里的“僧”应该认定为贾岛自己。
这样我们根据诗题与作者的身份就能肯定:这首诗就是作者写自己月夜访友而不遇,既是访友,那门就断然不是和尚自己的寺门。朱先生说“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他须自掩自推”之说就不成立;至于那“幽居”是不是寺门我们就无从知道。既是访友,“敲”门也就顺理成章。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一下“敲”的合理性。首先是合乎事理,其次才是追求辞章优美。大概贾岛与韩愈不会对符合事理这一点不在意,他们在共同吟咏之后已觉“推”字首先不符事理,其次不符意境而不用。因为就符合事理这一点来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联中,如果不是因敲门声惊起宿鸟,无论说月色多么皎洁,都令人怀疑作者于月色中见到了宿于树上的鸟;从追求艺术效果这一点来说,“敲”字又有响中寓静之妙,有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这一点文坛人士已达成共识,不再赘述。所以,笔者认为只有“敲”而没有“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