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国有企业改革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需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格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
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城市的实践表明,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各地试点取得的主要成效在于:一是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医疗保险改革政策的规定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统一使用,通过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二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初步探索建立了医疗消费制约机制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医疗费用浪费现象有所遏制。三是促进了医疗机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疗机构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由于实行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和医疗费用结算制度,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调整医疗收入结构,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此外,改革试点本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为深化改革探索了解决问题的路子。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筹资比例偏高,基金征缴困难。在上述试点城市中,用人单位缴费率在10%以上的共有26个,占65%。同时,参保企业的基金收缴率较低,一般仅在40%到70%之间。二是统筹层次低、企业参保率低。在已经启动改革方案的40个试点城市中,参保率低于50%的就有14个城市。三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本身过于追求模式化,试点政策和制度规定过于僵化,没有给试点城市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我国各地经济水平不平衡,医疗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加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起步晚,难度大,情况复杂,改革的办法也需要探索,因此,在改革的方案设计上不能强求一致,过分强调制度模式的统一,只能在大的原则和主要政策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方案。同时,在改革的进度上也不能强求一致。四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没有建立有效的医患制约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紧密。因此,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必须同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只有搞好医药卫生体制的配套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建立有效的医疗费用约束机制,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浪费,使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真正用于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从而保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次改革的任务就是将原来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就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充分考虑财政、企业和个人承受能力,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一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问题。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是要通过建立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的机制,并实行社会化管理,解决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来源和职工医疗保障苦乐不均问题,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与此同时,要通过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和给付水平,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和个人自我保障的作用,形成医、患、保三方制约机制,并通过加强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管理和基金管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遏制浪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