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naceae. 露兜树科,单子叶植物,3属,约70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8种,产南部至台湾。
学名:Pandanus tectorius
别名:露兜树、华露兜、假菠萝、勒菠萝、山菠萝、婆锯筋、猪母锯、老锯头、勒古、水拖髻 科属:为露兜树科露兜树属
别名:露兜、林茶、芦兜
分布: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海岸地带,我国国内多见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山谷、溪边
形态特征
露兜树雌雄异株,雄株的花序长长的,像个毛毛虫;雌株的花序椭圆形,近似于我们所吃的菠萝,只不过花序顶端不再长叶。 据说西双版纳的露兜树还是野生的,证明西双版纳在很久以前是海洋,但露兜树还保留着海边红树林植物的特点---支柱根。 多年生有刺灌木,高1~2m或更高,直立,有分枝。干生有多数支柱根,幼时主茎不明显,茎明显具节,粗大。叶聚生于茎顶,长披针形,硬革质,长达1.5m,宽3~5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和背中脉有钩刺。夏、秋开花,有浓香气,雌雄异株;雄花序稍倒垂,长约50cm;苞片披针形,渐尖,近白色;花被缺,雄花无数,花丝合生,花药顶有芒;雌花无退化雄蕊,子房有胚珠1粒。果大,单生,近球形,熟时黄红色,由50~70或更多的倒圆锥形、稍有稜角、肉质的小核果集合成复果,长达20cm,形似"菠萝"(凤梨),故有"野菠萝"之称。
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2%B6%B6%B5%CA%F7&t=3
详细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86673.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38.htm
露兜果树有两种。原种和林投。
露兜树,是露兜树科露兜树属植物。
是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常左右扭曲,具多分枝或不分枝的气根。叶簇生于枝顶,三行紧密螺旋状排列,条形,长达80厘米,宽4厘米,先端渐狭成一长尾尖,叶缘和背面中脉均有粗壮的锐刺。
雄花序由若干穗状花序组成,每一穗状花序长约5厘米;佛焰苞长披针形,长10至26厘米,宽1.5至4厘米,近白色,先端渐尖,边缘和背面隆起的中脉上具细锯齿;雄花芳香,雄蕊常为10余枚,多可达25枚,着生于长达9毫米的花丝束上,呈总状排列,分离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条形,长3毫米,宽0.6毫米,基着药,药基心形,药隔顶端延长的小尖头长1至1.5毫米;雌花序头状,单生于枝顶,圆球形;佛焰苞多枚,乳白色,长15至30厘米,宽1.4至2.5厘米,边缘具疏密相间的细锯齿,心皮5至12枚合为一束,中下部联合,上部分离,子房上位,5至12室,每室有1颗胚珠。聚花果大,向下悬垂,由40至80个核果束组成,圆球形或长圆形,长达17厘米,直径约15厘米,幼果绿色,成熟时桔红色;核果束倒圆锥形,高约5厘米,直径约3厘米,宿存柱头稍凸起呈乳头状、耳状或马蹄状。花期1至5月。
露兜树原产热带地区。 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有分布。生长在海边沙地或引种作绿篱。喜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较耐阴,宜富含有机质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繁殖方法
林投,是露兜树的变种。区别在于:叶较窄,叶先端变狭且具长的尾鞭,长达15厘米;子房4至67室;果较小,圆球形,长约8厘米,直径8厘米,由50至60枚核果束组成,每一核果束长约2.5厘米,宽约2厘米。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生长在海边沙地上。
学名 Pandanus tectorius Sol.(Pandanus odoratissimus L.f.)
英名 Pandan,Serew-pine
露兜树科(Pandanaceae)露兜树属(Pandanus)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大洋洲南部至波利尼西亚海岸及岛屿,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有栽培。
图4-28 露兜树
1.植株 2.聚花果 3.小核果
(李佳宁绘)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气生根。最显著的特征是从树干甚至大枝上长出直径近2.0cm的支撑根斜下入土。雌雄异株,雌株主干和大枝表面硬而内部颇软,雄株则里外都硬。叶簇生于枝顶,革质,条形,先端渐狭成一长尾尖,叶缘和背面中脉有锐刺。雄花序着生于枝端,由若干约5cm长的穗状花序组成,全长25~30cm。佛焰苞长披针形,长10~26cm,宽1.5~4cm,近白色,芳香,圆球形雌花序单生于枝顶。聚花果直径20cm,向下垂悬,由40~80个小核果组成,圆球形或长圆形,幼果绿色,成熟时黄色至桔红色。核果束倒圆锥形,高5~6cm,直径2.5~4cm,宿存柱头呈乳头状或马蹄状(图4-28)。
喜高温多雨,常生长在海边沙地、河岸、塘边及水旁,或种田边作围篱;耐盐性强,也耐瘦瘠。传粉以风媒为主、虫媒为辅。本种类型很多,以果大、味甜、肉多、刺激性晶体物质含量低的类型作为果树栽培,太平洋区域最好的食用类型都属变种pulposus。
吸芽分株、短匍茎分株或扦插繁殖,定植3~4年开花结果,成年树单株可结果30~40个。栽培粗放,多靠林地落叶层自然腐烂提供养分,无需特别施肥,无严重病虫害和缺素症,但应注意由叶枯病引起的提早落叶。
食用部分为果肉,除鲜食外也可加工成糕、粉、罐头、饮料,嫩芽、幼嫩苞片可供食用或作调味品,叶纤维可做编织品,鲜花可提取芳香油,根和果入药,可治感冒发热、肾炎等。应积极引进和选择良种作适当发展。
(刘成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