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医疗制度:
美国的医疗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公立医院,一种是私立医院。
美国公立医院规模很大,每座城市都有几家,他们基本没有什么赢利,完全是作为公益目的,为美国公民看病。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免税的,只按服务水平收费,收入用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公立医院的医生收入不是很高,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国家的拨款。
私立医院则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营利性但不属于政府的,这类医院主要是各种慈善机构等组织成立的,作为对公立医院的补充。另外一种则是盈利性私立医院,这类医院收费较高,但水平一般很高,以专科医院为多。在私立医院工作的医生,一般薪水很高。
公立医院基本满足美国低收入阶层的最低保障,私立医院除了提供美国公民基本医疗服务以外,还提供比较高端的医疗服务。两者配合,形成了美国整体医疗制度。
在美国,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各有各的看病去处
有医疗保险的人,看病绝大部分开销都由医疗保险公司承担,自己仅需支付其中一部分。没有买医疗保险的人,也不是说就不能看病。遇到大病重病急诊,美国各大城市只要设立急诊部门的医院是必须收的,也必须治疗,法律规定如此。
1986年,美国规定凡参加“医疗保健”计划的医院,必须对急诊病人进行基本的医疗检查,必须对患有急诊病症者给予治疗并稳定病情,一般必须在稳定急诊病症后才能让病人转院或离开。治完之后,如果病人无法支付治疗费用可以有很多方法解决。第一可以分期付款,第二可以尽量减免,第三实在没什么钱可以申请救济和援助,第四真的一文不名,就不用给了,但是个人信用可能会因此受影响。而这些钱并不是医院承担而是美国政府。有些医院政府一年要补贴1.5亿左右,单赠送给低收入的病人的眼药水,一年要100万。
美国1980年代开始实行“超额服务医院”项目,以报销医院为治疗无法支付医疗费的病人而发生的费用,这种安排无疑有助于解决医院见死不救的行为。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医疗,当然,这笔钱主要转嫁到美国的富人和中产阶级头上,因为低收入阶层是没钱的。美国的富人经常也做一些公益捐款,比如比尔盖茨,其中大部分都捐在医疗上面。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国外医院托管国内民营医院的具体政策如下:美国:85%是私立医院
美国大多数医院包括私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据美国医院协会统计,目前美国医院公立医院仅占15%,69%是非营利性私立医院,营利性私立医院为16%。大多数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都属于非营利性私立医院。
德国:60%多是私立医院
德国目前大约有2200家医院,其中综合医院大约有1900家。在综合医院中,公立医院不足40%,私立非营利性医院稍微多一些,基本上占40%,其余20%多一点则是私立营利性医院。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床位数上,私立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院都有逐年增多之势。
日本:83%是私立医院
日本大多数医院是私立医院,一共有9000多家,而公立医院只有1800多家。而诊所更多,一般诊所超过9.8万家,牙科诊所近6.8万家,几乎都是私人开办。
过去,日本也曾出现过患者全部集中到大型公立医院的“看病难”现象,而现在,“有病先去诊所”已经成了大多数日本人的常识。1994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医疗法》,推出一项旨在将患者从大型医院向小型诊所分流的制度,规定原则上如果患者没有诊所医生出具的介绍信直接到大型医院就诊,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甚至被院方拒绝。这项制度推出后,彻底改变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日本实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所有在日本生活的人包括外国人都必须强制加入,病人可持证在任何医院看病,包括私人诊所。
澳大利亚:42%是私立医院
澳大利亚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公民可以享受基本的免费医疗服务,持卡者可免费在全国任何社区诊所和公立医院得到一系列免费的服务。
澳大利亚的医疗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私人诊所,主要诊治一般病症;第二类是专科诊所,如牙科、眼科诊所等,也主要由私人开办;第三类是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主要诊治需要住院的病人,是澳大利亚医疗保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筹资和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任务。
2008年,澳大利亚设有1314所医院,其中公立医院762所,私立552所。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占70%以上,但私立医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据澳大利亚卫生与福利研究所统计,澳大利亚的私营医院,共接待40%的住院病人,完成59%的手术,并在康复和心理治疗等方面承担主要任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