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学些什么好?

自学学些什么好?,第1张

学视频剪辑!理由很简单,容易学(不像其它行业学习成本高,难度大),适合短期3-4个月短期学习,而且行业缺口非常大,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在家里接私单,月收入轻松过万,两三万也是稀松平常。【点击进入】免费“短视频剪辑后期”学习网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0y22r-461229708048800325

因为现在短视频的崛起,任何企业,任何工作室或者个人都需要制作剪辑大量的短视频来包装品牌,发抖音,发朋友圈,发淘宝等自媒体渠道做展示。因为每天都要更新并发布新内容,所以剪辑师根本招不够,,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辑师高薪水。

而且剪辑这个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也不需要美术音乐造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么风格的片要什么节奏,经过三四个月的培训都可以轻松掌握。但凡有点电脑基础会用鼠标拖拽,会点击图标,会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但是要学好学精,就一定要找专业负责的培训机构了,推荐这个领域的老大:王氏教育。

在“短视频剪辑/短视频运营/视频特效”处理这块,【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每个城市都是总部直营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0基础的学生。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0y22r-461229708048800325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可以自学的兴趣爱好

可以自学的兴趣爱好,有时候我们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有的人有三个或者多个爱好,除了我们工作的业余,可以学习一项全新的爱好,让自己的知识范围更加宽广些,可以自学的兴趣爱好。

可以自学的兴趣爱好1

第一种:摄影

摄影是一门艺术,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将有意义的生活场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是很不错的。

在你以后回忆起来,肯定是幸福感满满的呀。现在手机和相机都可以进行摄影,很多手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也是很好看的,同学们不妨往这方面钻研一下,说不定可以拍出大片的感觉呀。

第二种:编程

这是一门技术活,男生可能会更加感兴趣,不过不管男女生,学好了编程,乐趣也是很多的。

数字媒体正在改变世界,学会编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编写程序,实现更加符合个人意愿的功能。

就目前来说,编程也是一种创造的艺术,它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项放松娱乐的兴趣爱好。

第三种:阅读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电子设备阅读,但是这都是碎片化的阅读。传统的阅读方式其实更有利于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拿着书本在图书馆看一两个小时,通过阅读进行深度思考,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

第四种:音乐

音乐是很有意思的,有时候你心情不好,可能一首歌就治愈了你。在大学期间,学一门自己有兴趣的乐器,并且坚持下去,这将会让你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第五种:绘画

绘画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学习绘画的过程其实也是十分有乐趣的。一幅画在你的手中由点及线,再到面,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画,想想都觉得很有趣呀。

第六种:运动

运动是一项非常好的爱好,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促进新陈代谢。最重要的是人在运动之后,会有一种愉悦感,这对于调节心情是很有利的。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大家应该尽可能地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一旦养成,很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可以自学的兴趣爱好2

一、框架

不少读者朋友问过我“刚刚入门一个领域,什么都不懂,怎么学?” 我的回答永远都是一样的:一定要先从搭框架开始。

什么叫搭框架呢?简而言之,就是给你的大脑一个铺垫,让它准备好,告诉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大量吸收这个领域的知识,请做好理解和储存它们的准备。

举个例子:当你撰写一份策划方案、报告时,你第一步是不是先有一个整体构思,列一个大纲:我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接下去才开始动手?

学习也是一样的。如果缺少了框架,你所有获取的知识,就只是碎片信息而已。它们会孤零零地漂浮在记忆里,难以稳固存在,也难以被你所调用、组织、整合。

那么,如何搭建框架,令我们的学习更加体系化呢?

我建议的方法,是去搜寻这个领域相关的经典教材,大约3-5本。然后读一遍——无需一字不漏地精读,这太花时间了。大致翻一遍、通读一遍,就可以。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思考和回答这三个问题:

What:这个领域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流派和分支?有哪些常用的术语?

Why:这个领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现在进展到哪里?

How:这个领域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有哪些被广泛承认和应用的基本成果?

举个例子。很多读者问“如何入门心理学”,我总会推荐几本大部头,像《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很多人看到就会开始打退堂鼓:

“好几百页,什么时候才能看完,至少得看一年吧……”

其实你需要一页页把它们读完吗?当然不需要,也没有必要。

你先读一下前两章,对它们的起源有一个初步了解,再大致翻一下其他章节,了解心理学有哪些分支、分别研究什么、目前有了哪些主要成果。

再着重看里面加粗的、或是章末拎出来的术语,大致理解它们的意思,就可以了。

再比如,学习哲学,你没有必要一页页去翻完《大问题》《西方哲学导论》,你要做的是:

整体通读一遍,了解哲学的起源是人对自然的怀疑,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古希腊哲学、经院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比如近代哲学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影响,思辨的核心从宗教转变为人文,开始引入成熟的逻辑学、科学,开始变得多元化等等,就可以了。

这个阶段,你要做的是什么呢?是博观约取,在心里建立起一幅图景。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作者的脉络”里面,而是要以你心里的图景为主,缺什么就补什么。

这在心理学上面,就叫做“图式”(Schema)。它是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基础。

比如:你翻完了一本书,知道哲学研究的一个问题是认识论。但你不清楚什么叫认识论。

那就再翻到相关的部分多看几遍,或是把书里所有提到认识论的内容整合起来。不必细究每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每个结论是怎么推出来的,知道它大概指什么即可。

这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把这幅图景补全。一旦成功建立图景,它在你未来的学习里,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概念

搭建完框架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去把它精细化、补充完善。

在搭框架的过程里,你一定会碰到许多术语和概念,停留在似懂非懂的程度,很有可能存在偏差。那么,是时候把它们攻克掉了。

这个阶段,你要采取的方法,就不仅仅局限在经典教材里面了,而是广泛地搜索。

比如,学习哲学,你看到一个术语,叫“质料”,翻了一下,发现来自亚里士多德,但书里因为篇幅原因没有详述。那么,你就要自己去搜索这个术语,想办法把它弄通、弄透。

比如,你可以去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导论、解读,翻到相关的部分,去尝试着理解它准确的内涵。可以找书,可以在网上搜索,可以看公开课……不拘泥于一切形式。

你要做的是:快速定位到你存在疑惑的概念,用尽可能多的信息去攻克它。

在这个过程中,你多半又会碰到新的概念,那么,不妨继续顺藤摸瓜,循着质料出发,把相关的概念都纳入进来,一起理解清楚。

很多朋友常见的困惑是:我怎么控制这个度呢?怎么避免自己不断延伸、跳转,陷入新的概念海洋里面?

我的建议就是:时时刻刻在心里自问一遍,我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概念解释清楚?如果可以,并且不涉及新的概念,那就说明是时候停下来了。

比如:循着质料,你可能会看到质料-形式,跳到“四因说”……到这里就可以了。再继续深入,就已经跟质料没有太大关系了。

要时刻记住,自己出发的目的是什么。以目的为导向,给自己划定边界。

一旦你认为自己足够理解了一个概念,就将它放回到框架里,试着用自己的话去解释它,看是否通顺、合理。如果是,那很好,继续寻找下一个概念,以此类推。

慢慢的,当这些概念都弄通透了,你的整个框架,也就更加准确了。

三、网络

到了这一步,你就算是正式开始入门了。

经过框架搭建和概念澄清,你会发现,之前看不懂的东西,似乎能够大致理解了;之前想当然的地方,原来是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之前觉得模糊的问题,也似乎有了一些思路了。

那么,这个阶段,就可以带着下面这个问题,去阅读、听课、学习了。

什么问题呢?始终带着“联系”的思想,时时刻刻思考:我学到了一个什么知识点?它可以跟别的什么知识点联系起来?如何构建这种联系?

这才是学习的核心:

知识的本质永远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之间的联系。

正是这种联系,涌现出了超越单个信息点总和的系统性。

如何思考“联系”呢?我自己常用的方式,是把每个知识点看作一个知识元,它有三个突触,分别是 what、why 和 how:

What:话题,结构,类别

Why:原理,原因,起源

How:应用,解释,结果

举个例子。你读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你发现,他是在解释“自我”——那么,就可以把它跟“自我”联系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你也许会读到丹尼尔·丹内特的“多重草稿模型”,你会发现,他从脑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自我”观念。那么,同样把它跟“自我”联系起来。

这时,你会发现,围绕着“自我”,“我思故我在”和“多重草稿模型”产生了某种联系。什么联系呢?

显然,后者是在反驳前者,提出了一种非实体的、分布式的“自我”。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两者,建立起一种新的联系。

进一步,你还可以去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观点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如果你把笛卡尔放回之前建立的框架里,不难从宗教和本体论去找到他思想的根基:他的身心二元论,本质上是一种对宗教和科学的调和——那么,你又可以从why出发,去延伸下去。

同样,关于丹尼尔·丹内特的理论,从why出发,又可以延伸到脑科学、认知科学……

像这样,把浩瀚、繁多的概念节点组合起来,就能够组成一张网络。一张覆盖了种种学科、领域,从底层和表层,巨细靡遗的庞大网络。

这就是你的知识体系。

四、主题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自我”这个概念上,会怎么样呢?

你也许会想到“我思故我在”,想到“多重草稿”,想到休谟的“自我不过是一连串印象的集合”……这些被你嵌入知识网络中的节点,会全部显现出来,映入你的视野。

那么,你不妨去思考一下:

围绕着这个主题,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能够如何整合起来?

他们的发展脉络是什么样的?

彼此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为何会产生这些差异点和共同点?

这就是主题——聚焦到我们庞大知识网络中的某个细节,去拎出一个局部网络。

像我在《大脑的漏洞:你是如何走向狭隘和顽固的?》中所写的内容,“事实 → 结论 → 观念 → 信念”这么一个过程,就是我知识网络中,围绕着“偏见”这个主题,所构成的局部网络。

有哪本书直接提到这个过程吗?有哪本书提出过“过度简化”、“孤立记忆”这两个词汇吗?其实没有。

它们并不是心理学中的固有知识。而是我围绕着“偏见”这个核心,把所有会导致偏见的过程,进行提炼、总结、归纳,再赋予它一个名字,所得出的成果。

同样,“证实偏差”和“信息茧房”,是同一个领域的知识吗?其实不是。前者属于心理学,后者属于传播学。但没有关系。在“偏见”这个主题下面,它们就是互相补充的。

这就是“主题”的力量。

围绕一个主题,你可以把一个复杂的、抽象的过程提炼出来,变成一个新的节点;你同样可以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点放到一起,按照它们内在的相似点和共性,去总结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结论。

打一个比方。如果说知识网络就像一栋房子,那么主题,就是你在这栋房子里面,可以进行的种种活动:聚会,工作,吃饭,看电影,等等。

这些种种主题,就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五、迁移

终于说到了迁移。

如果说前四点,都属于知识的积累,那么到这里,就正式进入了知识的应用。

什么叫迁移?它的意思其实就是:把旧的、已知的规律、模式,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上面。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理解和拆解外部情境的能力。

比如这个问题:博物馆着火了,你应该救一幅名画还是救一只猫?——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就应该透过表象去思考它的实质: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是一个两难选择。

两难之处在哪里?一端是价值(名画),一端是道德(生命)。

那么,你或许就会发现: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被说滥的“电车难题”的变体而已。

再进一步,当我们面临道德和价值的两难抉择时,应该如何思考呢?我们不妨求助于伦理学。

伦理学有两个观点,分别是目的论和义务论。前者着眼于事物的效用和价值,后者着眼于行为的动机和行为本身,只要出发点是善的,行为就是善的。

那么很显然,把伦理学的知识迁移过来,我们就会知道:这类两难问题并不存在答案。但透过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做的是,反思自己的立场和观念。

比如,你是一位功利主义者,那么不妨想一想:你真的能接受一条生命在你面前消失吗?你是一位义务论者,那么不妨想一想,你的行为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吗?是否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预?

当然,如果你用别的知识去迁移,那得出的可能又会是别的结论。

这就是一种迁移。具体来说,就是三步:

在前四步积累知识时,为知识预留出接口(参考第四点的how突触)。

遇到新情境、新问题时,通过对问题进行拆解,找出它背后的核心。

把问题核心跟“接口”做对比,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应用到新问题上面。

同样,假如你在学习编程,那么,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

就是对你想实现的效果去拆解,把它们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流程、模式,描述出来,再对应到自己积累的编程知识,去调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假如我想在一群人里做一个“一对一匹配”的小活动,可以如何来拆解这个问题呢?

不妨思考,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使到相似的人尽可能地匹配上。那如何让电脑理解相似呢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不理解语言的,它只能理解数字。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数字,来实现相似。

那么, 一个简单的思路就是:

我们事先定义出若干个分类,再让参与活动的人做一个问卷,依据问卷结果,把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分类里面(给每个人贴上一个1、2、3……的标签),再在同一个分类里随机选取。

进一步,你会发现,这其实跟推荐系统的算法也是相似的。只不过推荐算法的输入,换成了各种各样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算法复杂了很多。

简而言之,结合这几个例子,我们有哪些进行“迁移”的方法呢?

类比。可以去思考,这个问题跟哪些旧的问题、我们已知的问题相似,可以进行模仿和类推。

黑箱。不妨把这个问题视为一个黑箱,去思考:它的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

抽象。不妨去掉具体情境,试着把它泛化、抽象化,提炼出它的结构和骨架,思考,它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六、模型

当你进入“迁移”的阶段之后,下一步,就是不断去练习。不断去寻找和发现新的情境,练习拆解和迁移。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慢慢发现:

许多新问题之间,其实是存在一些共性的。它们虽然不同,但都可以用同一套知识模式去迁移解决。这时,你就创造出了一个“模型”。

这也是很多人缺乏的能力。他们或许知道怎么迁移,也不缺乏练习量,但缺的是,从解决问题的经验中,进行高层次的总结归纳、抽象出“模型”的能力。

许多我们所说的“专家”和“聪明的人”,其实比我们厉害的,也正是这一点:他们的优势并不在于知识量的储备——那些都是静态的。他们的长处,是拥有大量的“模型”积累。

你会发现,面对一个新问题,他们总是能够很快把它进行拆解,并调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这就是模型起到的作用。

比如,我在第5点举的例子“救画还是救猫”中,用到的措辞是“这类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模型”。

再比如,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很多次“动力-阻力”模型。这个模型有哪一本书提到过吗?其实没有。它完全是我原创的。

但是,通过这个模型,我就可以把许多相关的知识浓缩起来,去处理一系列跟决策、行为、习惯、政策……等等相关的问题,更好地思考它们和解决它们。

我常常说,要努力去创造自己的方法论。模型就是自己的方法论。

你所有的知识,都是这个世界上已有的、已知的,唯有这些通过你的经验和实践,所得来的浓缩的模型,才是真正专属于你自己的财富。

你会发现,模型跟主题非常像。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主题是对内的,是你围绕知识网络中某个节点所展开的一系列解释;而模型是对外的,它是将主题迁移到一系列情境上面的结果。

简而言之,模型的本质,就是主题+情境;主题聚焦于“为什么”,而模型聚焦于“怎么做”。

当你能够打通前五层,并且从模型的角度看待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进入“专业”的领域了。

七、更新

最后一层,是更新。

学无止境。一个框架搭建起来,一个知识网络构建起来,它始终是“过去”。但人类的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

你必须时刻去更新它,去更新旧的节点,更新节点间的联系,才能让你的知识网络保持生命力。

如何更新呢?这里,就是碎片信息的作用了。

我会在生活中,去看各种各样的网站、博客、杂志,看一些不长的、专注于某个点的文章,并用最新的结论和观点,去覆盖和修正我的旧观点。

同样,在生活中,如果我的旧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我也会去想办法寻找共识,找到自己观点的不足和残缺点(正),把对方的观点整合起来(反),以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合。

这就是一个不断更新知识库、不断升级大脑操作系统的过程。

但很多人在这一层,也特别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封闭心态。

许多人会把不同的观点,当成是对自己的攻击,从而下意识地启动防卫机制,来维护自己的正确、稳定。

记住:只有开放的心态,能够让我们保持生命力。当你的内心变得封闭,当你关上了接纳和共识的大门时,你才是真正地变老了。

八、几个常见的问题的解答

第一、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好像没有框架”。实际上,框架是一定存在的。你之所以觉得没有框架,只不过是因为它没有被你意识到而已。

但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什么结果呢?框架不完整,不准确,支离破碎。从而导致,你对新知识的接收和储存,也是破碎的。

所以,把自己的框架“显式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二、这套理论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学习。只不过对不同领域的学习而言,每一层次的比重会有所不同。

比如,偏理论型的知识领域(比如哲学、历史、艺术),框架-概念-网络-主题的占比可能会重一些;而偏实践、技能型的知识领域(比如编程),框架-概念、迁移-模型的比重就会大一些。

第三、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什么呢?被动学习。

什么意思呢?打开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忙着去思考“作者讲了什么”、“书的结构是什么”,全盘照收;听一门课,忙着把课程结构、脉络梳理出来,然后去记忆和背诵……

这样有用吗?也许有,但不大。你只是在复制别人的思想而已。学再多,你也只是在复述,很难真正能够运用。

不要觉得跟着别人走就是捷径。学习没有捷径。

第四、很多人在前几层的时候会有困惑:可是,我怎么知道我搭的框架、理解的概念是否正确?万一错了呢?

其实不必过分担心。一方面,框架的搭建、概念的理解并非源于臆测——你是要查阅资料来攻克它们的。这一点可以保证不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稳健的系统。框架和概念共同组合,彼此作用,如果偏差过大,那么这个框架一定是有内在矛盾的,也很容易被我们所发现。

最后,无需追求100%的正确,这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关键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后面的学习中,时刻去检查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就可以了。

我们要追求的,永远不是“绝对正确”,而是“比过去的自己更好”。

1.

学maya,影视动画现在最赚钱,但是相对较难,如果你基础好,可以考虑,不过这个软件最好还是报个班,完全自学有点难度。

2.

学3dmax,也有些难度,但是自学应该没问题,如果你英语好,最好学英文版,这个行业收入也不错。

3.

学coreldraw

,平面软件里这个比较适合自学,功能也很全面,会这一个软件你基本就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不过这个行业收入不均衡,但如果有好的作品,另当别论。

4.

学autocad

,会这一个软件可以从事家具、服装、园林、机械等多个行业,有的收入还是不错的。

5.

学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学会这三个软件才能作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师,这种设计师要比光会一个coreldraw要强大,大广告公司比较受欢迎。但一下学三个比学一个肯定费劲,看你怎么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495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2023-04-04

随机推荐

  • Dior 迪奥花漾甜心女士香水30ML专柜价是多少啊

    原价是650元!就算搞活动最便宜应该也就是580!MissDiorCherie迪奥花漾甜心淡香水璀璨诞生Dior以花园和远东的香气为灵感,推出MissDiorChérieBloomingBouquet。MissDiorChérieBloom

    2023-12-14
    21300
  • 过年胡吃海喝有口臭了怎么办什么牌子牙膏祛除口臭

    过年回家大家是不是顿顿都大鱼大肉不断?吃好了、喝好了,为啥莫名其妙的口臭就找上门来了?假期回来上班,一张口就看到旁边的同事捂起鼻子,好尴尬啊。得了口臭怎么办,什么牌子牙膏祛除口臭?又到了好物推荐环节,今天推荐一支祛除口腔异味效果超赞的牙膏—

    2023-12-14
    17500
  • 推荐好点但不要太贵的卸隔离和B.B霜的卸妆乳!

    其次,我推荐的好的隔离霜:1、兰芝紫色隔离霜 产品卖点:营造光亮洁净肌肤,使肌肤纹理均匀细致。 推荐指数:★★★★☆ 消费者体验:很受美眉称赞的一款产品,香味清淡自然,比较好闻,质地较清爽,很容易推开,涂抹后感觉皮肤非常干净清透,最大的特点

    2023-12-14
    18900
  • 雅诗兰黛红石榴滋润和清爽价格一样吗

    雅诗兰黛红石榴滋润和清爽价格一样。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款雅诗兰黛的红石榴乳液分别有清爽型和滋润型,250元到650元,清爽型的质地相对来说更加的轻薄干爽一点,不会显得很油腻,比较适合肤质是油性皮肤的人群使用,而滋润型的石榴水相对来说会

    2023-12-14
    24500
  • 参天眼药水金色和银色 参天眼药水金银区别

    参天FX眼药水有两种包装颜色,分别是金色和银色,因为两款产品包装不同再加上都是日文说明,所以很多人对于参天眼药水金银的区别是什么如何选择比较犯难。参天眼药水金色和银色金色版V+富含维生素B6,清凉度也比银色FX要更高一点。维生素B

    2023-12-14
    27000
  • 什么颜色好看

    牛油果绿色:接近奶白,是非常浅的一种绿色调,对于这么温和又低饱和度的彩色系,自然是不挑肤色。水晶玫瑰粉红色:粉色,是每一个女生藏在心底的颜色,少女时热爱的粉色的甜美可爱,成熟时,又热爱粉色的从容淡然,仿佛只要在衣服中沾染上一点粉色的仙气,一

    2023-12-14
    23000
  • Eunsung恩盛公司参加哪些美博会

    恩盛国际Eunsung Global,以美之名展会简介中国国际美博会(上海CIBE)全球三大展会之一、所有的人,都祝你快乐广告专注于美容化妆品及个人(家庭)护理用品产业链国际贸易平台,2020年7月29-31日将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举

    2023-12-14
    15300
  • 美白产品里面含有什么

    美白产品里面含有什么美白产品里面含有什么,美白一直是很多人追求的,市面上很多的美白产品,里面的成分很多,所谓美白就是让皮肤变白,主要是通过减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合成。那么美白产品里面含有什么呢?美白

    2023-12-13
    22000
  • 平和堂卡地亚打折吗

    不打折。卡地亚是不会打折的,全国统一价格。在国内,属于国际奢侈品品牌。卡地亚代表着身份的象征,走的也不是量,但就是那几个经典款式经久不衰,它家love系列在卡地亚系列中是佼佼者,新婚夫妇都会选择它家的对戒,意义也比较好。卡地亚是法国著名珠宝

    2023-12-13
    13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