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一天,我们古代民间就有“ 磨豆腐”的习俗。据民俗专家解释,过去,老百姓平时吃不上豆腐,认为豆腐是好东西。而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做好豆腐储备起来,以备正月里食用。因豆腐与“头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这个“谐音梗”不扣钱。
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帝的惩罚。
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腊月二十五民俗日历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和民俗是互相依赖的。
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人们对于过年都倍感亲切,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点。
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随着社会发展多数人家已失去糊窗户的传统,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以上内容参考 潇湘晨报-腊月二十五,为啥做豆腐?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的来历是当地的一种传说,称“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在古代,人们到了腊月二十五便忙活起来,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腊月二十五其他习俗
1、赶乱岁
中国民间旧俗认为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中国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2、接玉皇
旧俗认为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后,玉皇大帝于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祈福,称为“接玉皇”。人们在这一天里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