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19世纪的美国食物结构与今天的垃圾食品相似,主要是肉类和主食。因为美国很早就实现了大规模农业,可以大量生产小麦等经济作物和大量肉制品。另一方面,吃生的水果和蔬菜仍然容易食物中毒。解决办法,当然是酸洗。加糖是预防肉毒中毒的一种方法,因为肉毒中毒只能在低盐、低糖、低酸度的环境下使用。比如我们熟悉的美国谚语“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当年吃苹果的方式主要是苹果派或者苹果周转,以苹果甜点为主。直到冷藏车出现,水果蔬菜才开始盈利。此外,维生素的发现使罐装蔬菜被接受。
禁酒令大大促进了软饮料。因为含酒精的硬饮料被禁止,可乐软饮料才能够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并变得受欢迎,瓶装软饮料的自动售货机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可口可乐为什么能象征性地表达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种甜食也受到大家喜爱和肯定。
西方人对糖尿病的抵抗力相对更强。原因之一是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这样吃,敏感的人被淘汰了。所以他们虽然可以胖成那样,但是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并不是特别高,而亚洲人却不能。例如,在美国,印度人患糖尿病的比率最高。这是因为传统的印度食物以渔猎采集为基础,在19世纪末被强行同化,导致糖尿病的流行。也有预测说,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亚裔美国人患糖尿病的几率为1/4到1/3。
很多美国人都疯狂地喜爱甜食,我说的不是食物中包含的糖分,是甜食,各种各样的糖浆,巧克力,数不清的糖果。我有一个二十岁的朋友,不自觉的时候居然一次性吃光了半袋500克装的糖果,他居然还说,“其实我吃的没有那么多。”美国人的体型和他们所吃的糖绝对成正比。但是我身边的朋友没有特别胖的,因为他们吃的糖不多,而且很年轻。因为在美国不是百分之百的人都那么爱吃甜食,还是有百分之十的人不爱吃甜食的。这东西还是适可而止为好,不管在哪儿都有爱吃甜食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更健康。
因为糖在13、14世纪在西方是奢侈品啊,上流社会的富人才能享用的,加的糖越多,食物越甜表明这人越富有。之后糖的产量逐步增加,普通人也能享用了,但是用糖越用越多的习惯就没有停止。美国这么屌丝的国家,没有贵族传统,糖就成了炫富利器之一。从2000年开始,美帝的糖摄入一直在走下坡路,而fats摄入则在上升。饮食结构似乎在变化。从2000年开始,美帝的糖摄入一直在走下坡路,而fats摄入则在上升。饮食结构似乎在变化。
甜的恶心,随便掏一袋麦片都是甜到掉牙的,有时早上花1刀买个甜甜圈胜过喝咖啡,直接腻到醒。美国人爱吃甜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代食品制造业的影响。50,60年代(或许更早)的食品加工制造行业发现“ayyyyyy,糖能防腐,在防腐的情况下不咋改变食物的品质” 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虽然美国佬没有发明糖,但是他们发明了果葡糖浆(High fructose corn syrup),并将这玩意广泛应用到了食品业。于是整体趋势向着“高糖”进发。接着美国买成品或者半加工食品的人是大于买新鲜原料的。但正如上面提到的这成品或半成品都是高糖的。一代代吃下去口味自然就偏甜了。历史上美国的玉米大增产导致玉米供过于求,大量玉米滞销。在我们印象中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该再次作妖出"卖不掉的牛奶宁可倒掉也不愿意降价给穷人"这种天怒人怨的恶行。资本主义这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心机婊怎么会几十年来心机手段毫无进步、需求不够是吧,我们创造需求也要上比较正面例子的就是把玉米整成乙醇,变成清洁燃料,心机资本家还跟赛车选手做了交易来宣传。但是心机资本家们怎么能这样子就满足;当时正好科学界在争论高糖和高脂哪个对健康影响大。万恶的资本家们用金钱勾搭了一大票科学家,全力以赴抹黑高脂食品,资助对高脂不利的研究,衬托高糖成了一朵雪白雪白的白莲花。于是美国人民对高脂食品产生恐慌,形成低脂无脂食品的狂热。然而,那啥,食品没有脂肪,其口感和风味都会大打折扣,美国人民又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嘴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