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患者住院时输血的整个流程,附带讲解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阅读预计用时五分钟。如果错误,欢迎留言指出。
先简单介绍几个概念
输血 是将血液或者血液成分从一个人(供血者)转移到另一个人(输血者)。
输血的目的 是增加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恢复机体的血容量,增加免疫力,以及纠正凝血异常。常见的受者包括事故受害者、手术患者以及治疗的癌症患者(如白血病)或其他疾病(如镰刀细胞病和海洋性贫血等血液病)患者。
以上简称医生根据病情判断你需要用血 。
作为陪护人员,最应该关心的是输血会有哪些 异常反应 :
最常见的反应,发生率约 1%~2%,是 发烧 ;其次是 过敏性反应 ,包括瘙痒,广泛的皮疹,水肿,头晕和头痛;较少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哮喘和小便失禁。极少数情况下,过敏反应非常严重,导致低血压和休克。
像 发抖 , 抽搐至昏迷 这就绝不是正常的反应,很大可能是用血错误。应 立即停止输血,给病人吸氧,通知医生,将剩余血送检 。
临床输血前必须要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其中就有介绍输血风险,即过敏、发热等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肝炎、艾滋病毒等慢性输血不良反应。不签不给用,不得不签字。
输血之前需要先 抽血检验 ,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为什么我重度贫血了医生还要抽血?
实际情况是医院需要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分析,从而找到 合适的血液 。护士审核完用血申请相关的医嘱就取血。输血除了急诊患者其他住院病人用血是需要提前一天进行用血申请。
什么血液合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血型。一个人的血型由其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特种蛋白(Rh 因子和血型抗原 A 和 B)决定。这些蛋白被认为是抗原,因为它们可以触发免疫应答。
如上图的显示
除了血型关系
以上就是对血液是否合适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
中国人Rh阴性血型比例极低,熊猫血就是Rh阴性血型的俗称,这个是天生的,好不好不在这边讨论。
但是一旦需要用血,很难找到血源这个还是比较真实的情况。
用血前的抽血检验有很多种,像输血前五项检测单这些都是比较常规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检测项目,多个项目往往需要抽多管血,有些项目需要的血液量比较少,有些项目的多,不同的项目采血的管子管口颜色是不同的,护士在采血的时候会根据 管口的颜色 来确定要采集的血液的量,针对大出血或者重度贫血的患者医生还会酌情考虑情况。但肯定不会是每根试管都需要采满一管血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抽很多管血,每管血抽的量不一样,不一定要抽的多
采血之前,如果患者有在 输液 的情况,应该要采集 另外一只手臂 的血液,以保证下面介绍检验的有效性。
抽血后样本送到化验科或者血液科,进行 血型检验 (ABO,Rh阴性阳性)。检验后确定血型,准备血袋。接着 交叉配血 (和打算使用的血袋相同血液进行配血试验)。等结果出来后并且结果正常,血液会从血液科被运送到科室,准备给患者输血。
在科室或者手术间,护士会对血袋进行接收,并严格检验血液的情况是否正常,上面的标签情况和使用者的信息能否正确匹配。 一切无误后 进行接收确认。
接着进行血袋执行,护士首先确认血袋信息是否和患者信息吻合,血型是否相同,交叉配血结果是否正确,检查输血器是否正常。
输血的时候需要 两个护士 进行 同时确认 。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要开始进行输血,期间加温需要使用特殊的加温设备(没见过),可以体温加温。同时大量低温库血输注后造成的低体温,而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会形成恶性循环,被称为“死亡三角”。报道上经常看到急诊护士 用体温给血袋加温 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输血遵循 先慢后快 的原则。 最好是40-60分钟内完成输注,3小时内必须要输注完,200ml成人一般应在30分钟以内输完。护士在输血巡视后会告知患者加快输血速度。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的话前15分钟多会体现出来( 血型不符的前几分钟就会有剧烈反应 ),所以输血后15分钟护士一定会来巡视输血者的身体机能状态。如果床旁有人陪护,输血前几分钟一定注意,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并且 冷静 , 抢救患者为先 ,谨遵医嘱。
需要补充的是输血 不能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 。比如一次要输两袋血,两袋血是不是同一个人献的血还要护士知道,这概率太低了,一般两袋血之间会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防止两袋血液里的成分发生什么反应。
输血结束之后是 不能立即拔针 的,根据现场情况考虑需不需要更换输血器,但是必须要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输血后15分钟也同样是巡视的观察期。护士会来观察输血者的身体机能状态。
到此输血结束。护士回收血袋,交回血液科统一处理。
最后补充下输血的几点 误区 :
1)亲属间相互输血安全
原则上不支持近亲输血,因为安全风险很大。据医生介绍,直系亲属间输血时可能会发生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叫做移植物抗宿主病。
2)O型血是万能血
现代医疗不主张异型输血,强调同型血相输。O型血输给其它3种血型的人,但基本都是在危急紧要的关头。
走出输血误区
因为血型不相容,输血不仅不能起死回生,还可能造成致命伤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总血容量约为体重的8%。如果体重是100公斤,血容量大约是8公斤和4000毫升。如果由于创伤等各种原因失血超过总血容量的40%,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此时需要输血。然而,即使在生命危险的紧急情况下,也不允许随意输血。首先必须检测血型。输血只能在同种血型的人之间进行。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血型。20世纪初,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第一个发现血型,并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发现一个人的血清有时会与另一个人的红细胞凝集。然后,他用自己和22名同事的正常血液进行交叉混合实验。
他进一步发现,根据红细胞与血清混合的反应,人类血液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A型、B型和O型。后来,他的学生扩大了实验范围,在人群中发现了相对罕见的AB型血型。事实上,我们的红细胞膜上有特定的抗原(也称为凝集素),而血浆中有不同类型的抗体(也称为凝集素)。红细胞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等颗粒抗原与载体颗粒结合形成致敏颗粒,然后它们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的存在下形成宏观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输入血浆中包含的抗体会被患者体内的大量血浆稀释,并迅速被破坏。然而,注射到红细胞中的抗原可以四处移动,当它们在患者体内遇到相同类型的抗体时,就会发生凝结。只有在红细胞膜上带有抗原甲的甲型血,其血浆中才有抗体乙。只有在红细胞膜上带有乙型抗原的乙型血液的血浆中才有抗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