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儿童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儿童和青少年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孩子发展的政治方向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而且同孩子的智力发展、身体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时期,正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它的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但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的负面思想的影响,且幼儿正处在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将影响到孩子整个人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家庭、学校及相关的社会团体,从小以正面良好的思想品德来影响和教育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
1.盲目性
在幼儿时期,由于他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标准,基本判断是非的标准都是来自成年人。成年人说对,幼儿就倾向于对;成年人说错,幼儿就倾向于错。例如:孩子因玩具发生纠纷,一个孩子将另一个孩子推到了。如果家长告诉推人的幼儿,你这样做不对,不应该推小朋友,那么推人的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推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家长告诉推人的孩子,你做的对,他跟你抢玩具,你就应该打败他,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推人的行为没有什么问题。
2.不稳定性
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带有很大的表面性和具体性,很容易受成年人的情感和情景的暗示而发生变化。即使在1—3岁的年龄段,能做出一些符合成年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是也极不稳定,易变的。
3.规律性
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例如:0-3岁的幼儿正处于初步的适应和萌芽阶段,他在1岁以内没有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1-3岁的幼儿能做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极不稳定,尚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3-6、7岁的幼儿处于情境品德发展阶段,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的刺激情境制约,道德认识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情境的暗示性。所以,在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三、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措施
1.掌握好教育时机,做到言传身教
时机,即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而在幼儿的品德教育中,抓住时机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人一生中,幼儿时期的模仿力和记忆力是很强的。在《孝经》中要求,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自身言行。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所以说,掌握好教育时机,适时做到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充分发挥儿童艺术作品的效能
幼儿时期,受年龄发展特点的限制,孩子对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比较容易接受,对抽象性的概念则较难理解。所以在生活中,成年人式的说教在他们的身上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有时候起到作用也会是暂时的,维持不了多久就会让孩子淡忘掉。针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就应该充分挖掘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形象来进行积极地引导。例如:幼儿会从《小红帽》的故事中认识到,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从《爱吃糖的老虎》故事中,孩子知道了不能总是吃甜的东西,吃完东西后要及时刷牙漱口。慢慢的,随着阅读故事数量的增多,孩子们会从故事主人公的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
3.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较好的融洽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避免受教者产生逆反抵触心理,能够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归纳起来,暗示教育的好处是易接受性,孩子从小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是处在受教育,被管制的地位。暗示教育可以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这种教育手段能够使孩子感到愉快与轻松。例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具体感人的情景,容易使孩子接受,消化,并渐渐转变为自己的行动。通过暗示教育,可以使幼儿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暗示教育的方法包括: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其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4.运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幼儿的品德行为
(1)重点评价幼儿的行为,使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并乐于效仿这种正确的行为。与之相对应的,对幼儿不适宜的效仿行为,也要注意指向的是幼儿的行为,而非幼儿本身。
(2)评价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同样存在于孩子品德行为的发展中。例如:语言课上回答问题,针对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我们的评价重点要侧重于孩子的表达;而对于性格较内向,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他能够鼓足勇气,举手回答问题,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所以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方面,应作出具有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而并非一味的用同一种标准去评价。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中应始终将道德品质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这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孩子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将促进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喀什师范学院 黄先梅摘 要: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的认知因素的作用,强调人类学习方式不仅有直接学习方式,还有间接学习方式。文章试图通过对观察学习理论的分析,揭示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该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模式的可借鉴之处。关键词:班杜拉 观察学习 榜样示范 自我效能班杜拉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他的代表作,是关于该理论的最完整、最系统的著作。一、观察学习理论概述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通过对动物的刺激-反应来研究行为的习得过程。班杜拉则主要强调以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而不是从动物那里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因为人是能够进行思维能力的生物。在班杜拉看来,行为的习得或形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但他更重视和强调观察学习的作用。观察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人类如何通过观察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某种新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非直接参与来获得学习经验。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组成的,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而影响这几个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观察模仿能力、榜样示范作用、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二、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强调“教学相长”,但在实践中往往是以“教”为主,由此产生诸多问题:1、过分强调灌输式学习,使幼儿缺乏主动学习能力。例如:当他们在遇到某个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首先想到是从老师那寻求答案而非自己主动解决。由此导致对老师产生过多的依赖。2、榜样示范作用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幼儿的失衡心理。教师在倡导小朋友向其他优秀的同学学习时,如果榜样示范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及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产生:为什么他可以做到我做不到呢、凭什么老师每次都夸他等之类的疑问。3、幼儿普遍缺乏自我评价和自我判断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强调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但是教条主义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泛滥以及他们过分对教师的依赖导致培养独立能力成为空谈,更无从谈及自我评价和自我判断的能力。三、观察学习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可借鉴之处针对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可借鉴之处:1、重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并不单方面注重“言传身教”,也应重视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学习经验能够使其更直观的体验到学习的过程,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例如:老师教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先放一段动物的原声录像然后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并模仿动物的声音,而不是老师主动教学生如何去做。让儿童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和探索,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人的作用,而非担当手把手教的师傅。如果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后者,那么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直接导致我国幼儿教育培养方式上继续走上教条和本本的道路。2、注重榜样示范作用并合理利用。榜样包括多种多样,不仅单指人的榜样,还包括文字、图象、信息、语言描述等的示范榜样。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我国幼儿教育往往重视两头,一头是拔尖的表现突出的学生,一头是落后的表现不好的差生,而被遗忘的却是绝大多数的中间那部分。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中间的学生往往会由于教师的忽视而抹杀了其潜在的天赋和才能。为了激发整体的学习动力,教师应注重幼儿同伴之间榜样的作用,兼顾到整体,防止幼儿失衡心理的产生。3、建立儿童心理档案,引导他们建立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在生活中,儿童的某种行为往往是由于其心理动机或心理原因引起的,因此,建立儿童心理档案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的形式,引导儿童在面对困难时作出正确的抉择并妥善的处理问题,这是培养儿童良好心志的一大途径。同时,教师应注意促进幼儿的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其“我能行”的观念,加强儿童对其自身能力的判断,对言行的评价,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为儿童确定良好的与其年龄相近的自我效能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1] 范海霞、卢清:《社会学习理论下的幼儿良好习惯培养》,《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2[2] 李娟:《班杜拉观察学习与榜样教育》,《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3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喀什师范学院 黄先梅
摘 要: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的认知因素的作用,强调人类学习方式不仅有直接学习方式,还有间接学习方式。文章试图通过对观察学习理论的分析,揭示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该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模式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班杜拉 观察学习 榜样示范 自我效能
班杜拉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他的代表作,是关于该理论的最完整、最系统的著作。
一、观察学习理论概述
第 1 页
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通过对动物的刺激-反应来研究行为的习得过程。班杜拉则主要强调以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而不是从动物那里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因为人是能够进行思维能力的生物。在班杜拉看来,行为的习得或形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但他更重视和强调观察学习的作用。观察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人类如何通过观察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某种新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非直接参与来获得学习经验。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组成的,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而影响这几个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观察模仿能力、榜样示范作用、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
基本观点: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他指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提出了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教育意义:1、班杜拉在对行为习得过程的叙述中提出了人类的观察学习模式,并且,班杜拉在论述观察学习过程中反应信息的传递时指出:不同的示范形式具有不同的效果,用言语难以传递图像及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的信息,而且图像和实际行为的示范形式在引起注意方面也比言语描述更为有力。 这些理论与我们所说的“身教胜于言教”的原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为教育上解释学习行为的自律问题提供了依据。教师应把学习刻苦、自觉守纪、品德优良的学生典范确立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沉浸在_种良好的氛围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用优秀科学家、有成就者的事迹来教育学生,这会产生鞭策激励的巨大力量。此外,教师要为人师表,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表现,为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2、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起到了町低估的作用,对于探讨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立通向成功的阶梯。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使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学生铺好通向成功的阶梯。 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及时肯定的评价。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们给予其积极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激励其他学生的观察学习行为。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而不是一味指责,以逐渐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 最后,要侧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力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自然会得到提高。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负有一定的责任,都有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并不断地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 3、班杜拉在论述创造性示范的影响时指出:接触多种榜样的人更具有创新性,观察学习是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反应。这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就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示范者。 人们在社会中常常要面对多个或多种榜样的影响,观察者很难仅仅根据某一个榜样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人们常常把不同榜样的各个方面组合成一个与任何一个榜样都不同的新的混合体。事实表明,小I的学生看到样的教师榜样,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教师的特征,凶而从教师那里习得不同的行为特征,从而使他们的个性特征间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教师。文学、艺术等的创新也往往足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而成的。因此,多种榜样和永范将激发观察学习者创造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行为。现代社会,电影、电视和其他声像信息传播媒介为社会学习提供J,广泛的信息来源,为观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校和教师应该多-止学生接触这方面的教学资源,用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看到I刊爪范者的行为模式,为学生好的创新性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和激励机制。 4、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为教育中的示范教学、观摩教学以及教学演示等行为提供理论依据。观察学习是人们行为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观察学习中,范者对学习者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示范不仅仅影响人们的行为反应,在不同类型的示范影响下,人们通过观察学习,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其中包括判断标准、言语方式、慨念结构、信息处理策略、认知策略、行为标准、道德判断、个性特征和新的行为方式等。 在教育中的示范教学、观摩教学等方式可以为其他教学者提供一种榜样示范作用,使教学者之问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小断提高教学质量。 5、在说明强化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时班杜拉指出,与其等待对榜样的模仿出现后才给予奖赏,如事先让观察者预测选择榜样的行为会带来益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观察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思想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对积极、正确的榜样的观察模仿学习行为会给他们带来益处。即增加学生对观察学习良好行为的自我强化,以促进他们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自我奖惩标准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体可以通过模仿父母、同伴或权威人物的示范行为获得评判标准;也町能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教师或其他年长者对符合他们信念和标准的行为予以奖励,符合者予以惩罚,使个体将这些信念和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掌握道德的、伦理的评价尺度;或者是凭借榜样作用,学习怎样借助道德的要求或论点为自己的标准提供合理的依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