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秋冬季天气突然从三十几度降到十几度,温差较大,老年人自身血管就比较硬,并且许多老年人不喜欢运动,导致血液循环速度较慢,极易由心脑血管硬化导致众多疾病。应对方法:平时多运动,勤健身,,不要突然去很冷的地方,及时保暖,如果有心脑血管硬化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二是皮肤瘙痒或季节性过敏。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并且多风干燥,导致很多人感觉皮肤变粗,甚至瘙痒。这种疾病根据诱因分为三类:风热型、湿热型、湿气型。应对方法:秋冬季多喝水,多吃萝卜、梨等润肺食物,少吃会上火的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等,养肺来调理身体,严重时及时就医。
三是风湿性心脏病。秋冬季天气气温骤降,温差较大,容易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诱发风湿性心脏病。应对方法:平时多运动,增强免疫力,定期体检,防范于未然。
四是胃病。秋天是胃病高发期,主要原因是气候下降了,早晚温差较大,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肠胃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病的发生。 应对方法:平时三餐按时按量,多运动,选择好吸收的食物。
五是痔疮。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们体内水分流失加大,同时由于气温较低所以人们喜欢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且不愿去户外锻炼,导致体内干燥食物的残渣堆积,易形成便秘,进而导致长痔疮。应对方法:预防的话,多吃粗粮和蔬菜,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吃太多油炸类、高热量、精加工的食物,增加运动,多喝水,已经形成的尽量去医院及时处理。
covid-19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名字,其中“Co”代表“冠状病毒”,“Vi”为“病毒”,“D”为“疾病”。至此,在中国引发大规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正式名字。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中国武汉出现;
2020年1月7日,经全基因组定序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暂时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随后将其正式名称定为covid-19。
扩展资料:
之所以命名为covid-19,是因为“2019-nCoV”冗长又难念,无法顺利发音,造成诸多不便,国外有不少媒体和公众甚至转而使用其他名称。这在以往全球性传染病疫情中,已有不少教训。
2009年H1N1病毒流行,被称为“猪流感”,埃及因此宰杀了全国的猪,引发当地食用猪肉的科普特人抗议,事实上,这一疾病人际传播,并不是通过猪;
2015年的MERS也引发过争议,因为“中东呼吸道综合症”导致了外部世界对中东居民的歧视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COVID-1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