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 fǔ
2 英文参考Shūfǔ KI27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腧府为经穴别名,即俞府[1]。见《针灸资生经》。
穴位 俞府 汉语拼音 Shufu 罗马拼音 Shufu 美国英译名 Shu Prefectur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KI27 日本 27 法
国 莫兰特氏 R27 富耶氏 R27 德国 N27 英国 K27 美国 Ki27
俞府为经穴名[2](shùfǔ[3]KI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2]。俞,进也,府,胸也,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2]。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咳嗽,胸痛,不嗜食,食欲不振,现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哮喘,呼吸困难,神经性呕吐等。
4 俞府穴的别名腧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输府(《针灸甲乙经》)。
5 出处《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俞府主之。
6 穴名解俞,进也,府,胸也,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2]。
俞,俞穴,转输。府,首府,府第,胸为肺之府。指其为诸俞之首府与经气由此入喉也。肾经之脉借血之灵运,由足至胸,会聚于此,因而名之。本穴平任脉之璇玑。璇玑具转动灵活之意。本穴借血气灵运,而促本经之气,输之内府,故名俞府,即有关内府之俞穴也。肺朝百脉,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犹如诸俞之首府。脏气各有俞,而诸俞亦有首府也。又喉为重楼之府,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肾气由此输入重楼之府矣。[4]
7 所属部位胸[5]
8 腧府穴的定位标准定位:俞府穴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3]。
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仰卧取穴[2]。
俞府穴位于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2寸处[6]。
俞府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
9 腧府穴的取法仰卧位,在锁骨下缘,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仰卧取穴[2]。
仰卧位,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当锁骨下缘处取穴[7]。
10 腧府穴穴位解剖俞府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锁骨下肌。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前皮支分布。有 *** 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分布著锁骨上神经的前支。锁骨下肌起于第一肋,向上外方而止于锁骨的肩峰端,由臂丛的锁骨下神经支配。膈神经由颈丛发出以后,在颈根部走行于胸膜顶的前内侧、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迷走神经的外侧进入胸腔,在胸廓内动脉的后方下降,经肺根前面下至膈肌。除支配膈肌外,其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胸膜、心包膜及膈下腹膜等。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2]。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分支和胸肩峰动脉锁骨支分布[8]。
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并有 *** 内动、静脉的前穿支通过[6]。
11 腧府穴的功效与作用俞府穴具有止咳平喘,和胃降逆的功效。
俞府穴有宣肺平喘等作用[2]。
俞府穴治咳嗽不得息及诸胸满之症,用以俞达内郁之气也。有宣肺理气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痛。[4]
12 腧府穴主治病证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咳嗽,胸痛,不嗜食,食欲不振,现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哮喘,呼吸困难,神经性呕吐等。
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不得饮食等[2]。
俞府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8]。
俞府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食欲不振[7]。
现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2]。
俞府穴主治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胸痛等[6]。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呼吸困难;
2. 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食欲不振;
3. 其它:胸膜炎。
13 刺灸法13.1 刺法一般斜刺0.3~0.5寸[2][6]。
斜刺或平刺0.5~0.8寸[7][8],局部酸胀[7]。
注意:本穴不宜深刺或向下斜刺,以免刺伤肺[7]。
13.2 灸法可灸[2][7][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腧府穴的配伍俞府穴配合谷、足三里,有理气降逆的作用,主治恶心呕吐。
俞府配风门、中府、肺俞、膻中,治久喘[7]。
俞府配天突、肺俞、丰隆,治咳嗽[7]。
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
《循经考穴编》:久嗽吐痰,亦治骨蒸,及妇人血热妄行。
《针灸大成》:主咳逆上气,呕吐,喘嗽,腹胀不下饮食,胸中痛久喘,灸七壮效。《循经考穴编》:久嗽吐痰,骨蒸,妇人血热妄行。
16 腧府穴研究进展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身柱穴的别名5 出处6 穴名解7 所属部位8 身柱穴的定位9 身柱穴的取法10 身柱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12 身柱穴主治病证13 刺灸法 13.1 刺法13.2 灸法 14 身柱穴的配伍15 特效 *** 16 文献摘要17 身柱穴研究进展 17.1 镇痛作用17.2 对脑电图的影响17.3 治疗疟疾17.4 治疗毛囊炎 18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身柱 1 拼音shēn zhù
2 英文参考Shēnzhù GV12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ēnz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身柱 汉语拼音 Shenzhu 罗马拼音 Shenchu 美国英译名 Pillar of Body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V12 日本 12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1 富耶氏 IVG11 德国 LG11 英国 Gv12 美国 Go12
身柱为经穴名(Shēnzhù GV12,DU12)[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1]。身即身体,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胸脊强痛,脊背强痛,胸中热,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疔疮发背,身热,疔疮,癔病,喘息,小儿风痫等。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
4 身柱穴的别名智利毛(《针灸学》南京)),知利气(《针灸学》南京)),知利介(《针灸学》南京))。
5 出处《针灸甲乙经》:身柱,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6 穴名解身即身体,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
身,《说文》:“身,躬也。”柱,指支持之楹柱。穴处为全身支柱之意。穴位上接巅顶,下通背腰,平齐两肩,两胛骨之间,如肩胛荷重的撑柱,居冲要之地,而有梁柱之用也,故名身柱。[2]
7 所属部位胸椎[3]
8 身柱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身柱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4]。
身柱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卧取穴[1]。
身柱穴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5]。
身柱穴在督脉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9 身柱穴的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身柱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卧取穴[1]。
俯伏坐位或俯卧位,于后正中线与两肩胛冈高点连线之交点处,当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肩胛骨内侧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身柱穴[7]。
10 身柱穴穴位解剖身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三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1]。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8]。
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三肋间动脉后支[5]。
11 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作用[1]。
身柱穴具有宣肺清热、宁神镇咳的功效。
身柱穴内应肺脏,位于两肺俞之间,故可宣肺降逆、止咳平喘而治疗咳喘[9]。《玉龙歌》:“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来灸便轻。”
肺主皮毛,故身柱穴是临床治疗疔疮发背的主穴[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身柱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身柱穴又可以通调阳气、宣散解表,用于身热头痛等[9]。
身柱穴有扶正祛邪、镇静安神之功。本穴所治,因脑力不足而眩晕,因中气不足而喘息,因心神衰弱而癫痫,因大气下陷而脱肛,均属正气先虚,则督阳之气升举无力,以致产生腰脊肩背诸痛。宜取本穴以兴奋之,使督气得充,正立直行,功同柢柱,诸症可愈矣。其能治风者,何也?本穴旁傍风门,与人体内热生风有关。故所治多属摇摆眩晕火极而生之风。若以治外侵之风,及湿滞作痛之疾,非其所宜。[2]
12 身柱穴主治病证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胸脊强痛,脊背强痛,胸中热,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疔疮发背,身热,疔疮,癔病,喘息,小儿风痫等。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
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及胸脊强痛[1]。
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10]。
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热;惊厥,癫狂,痫证,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身热头痛;疔疮发背[6]。
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1]。
身柱穴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以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癔病等[5]。
腰脊强痛,喘息,身热,癫狂,小儿风痫,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
13 刺灸法13.1 刺法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1][10][5]。
斜刺0.5~1寸,针刺时有酸胀感,向下或向两肩、两上肢扩散,甚至向全身发散[6]。
注意:身柱穴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6]。
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1]。
13.2 灸法可灸[1][10]。
可灸或药物天灸[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14 身柱穴的配伍身柱穴配大椎、肺俞治慢性支气管炎[1]。
身柱穴配大椎、风门治百日咳[1]。
身柱穴配关元、足三里(灸)治佝偻病[1]。
身柱配陶道、肺俞、膏肓俞,有补阳育阴的作用,主治虚损五劳七伤。
身柱配本神,有行气疏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身柱配本神,有行气疏风的作用治癫疾[6]。
身柱配大椎、腰奇,治癫痫[6]。
身柱配大椎、肺俞、风门,治咳嗽[6]。
身柱配神门、行间,治癫狂,痫证[6]。
身柱配中渚、水沟,治腰脊强痛[6]。
15 特效 ***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穴,有刺痛感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以及因咳嗽导致的肩背疼痛等疾病[7]。
常按揉捶击身柱穴,可保健强身[7]。
16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针灸甲乙经》:身热狂走,谵语见鬼,瘛疭,身柱主之。癫疾,怒欲杀人,身柱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癫疾瘛疭,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
《针灸大成》: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疭,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
17 身柱穴研究进展17.1 镇痛作用有研究艾灸大鼠的“身柱”,能提高大鼠的甩尾阈,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重复上述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艾灸“身柱”能提高大鼠甩尾阈,切除肾上腺后这种作用消失,从而推测艾灸的效应(提高大鼠甩尾阈)与肾上腺的作用有密切关系。[9]
灸身柱穴后,能延长因疼痛而引起甩尾的时间。灸前平均为6.2秒,灸半小时内平均7.5秒。
17.2 对脑电图的影响有研究艾灸百会、身柱后约24 s开始,α波出现显著增强的波幅,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后期变慢,对照组施灸(合谷)时,α波增强很少。[9]
现代研究报道,灸治有失眠症状的精神病患者的身柱、百会24秒后,脑电图显示a波出现显著增强,波幅增高,持续时间长,δ波略有减少。[2]
17.3 治疗疟疾取身柱穴,在疟疾发作前1.5小时左右点刺出备。
17.4 治疗毛囊炎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出处5 穴名解6 所属部位7 屋翳穴的定位8 取法9 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屋翳穴的功效与作用11 主治病症12 刺灸法 12.1 刺法12.2 灸法 13 配伍14 特效 *** 15 文献摘要16 研究进展 16.1 治疗乳腺增生16.2 提高免疫功能 17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屋翳 1 拼音wū yì
2 英文参考Wūyì ST 15 [中国针灸学词典]
wūyì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1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1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屋翳 汉语拼音 Wuyi 罗马拼音 Wuyi 美国英译名 Chamber Scree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ST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E15 富耶氏 E15 德国 M15 英国 S15 美国 St15
屋翳为经穴名(Wūyì ST 15)[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1]。屋乃深室,翳即隐蔽,穴当肺之中段,呼吸之气至此如达深室隐蔽,故名屋翳[1]。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吐脓血,咳逆上气,咳唾脓血,胸痛,乳痈,乳癖,乳腺炎,身肿,皮肤疼痛,噎嗝,皮肤痛不可近衣,皮肤瘙痒,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胸胁胀痛,胸胁胀满等。
4 出处《针灸甲乙经》:屋翳,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5 穴名解屋乃深室,翳即隐蔽,穴当肺之中段,呼吸之气至此如达深室隐蔽,故名屋翳[1]。
《说文》段注:“屋者,室之覆也。引申之,凡覆于上者皆曰屋。”《方言·十三》:“翳,掩也。”本穴上有库房之房,下有膺窗之窗,犹尾檐之遮翳,故名“屋翳”。其所以名“翳”者,亦含有华盖之意也。[2]
6 所属部位胸[3]
7 屋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屋翳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4][5]。
屋翳位于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1]。
屋翳位于胸部,在第二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6]。
屋翳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屋翳穴的位置
屋翳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屋翳穴的位置(肌肉)
屋翳穴的位置(骨骼、内脏)
8 取法仰卧位,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中取穴。
屋翳位于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1]。
仰卧位,当 *** 直上,第2肋间隙处取穴。先于胸骨角水平确定第2肋,其下为第2肋间隙;男性可以 *** 定第4肋间隙,再向上2肋为第2肋间隙。[7]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从 *** 沿垂直线向上推2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8]。
9 穴位解剖屋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第二肌间结构。血管分布同库房(有胸肩峰动、静脉及胸侧动、静脉分支)。正当胸前神经之胸大肌分支处。皮肤由第1、2、3肋间神经前皮支重叠分布。第2肋间结构由肋间内、外肌及肋间血管和神经构成。肋间外肌位于肋间结构的最外层,于肋软骨和肋骨连结部向前则移行于肋间外膜,直达胸骨缘;肋间内肌较薄,位于前肌的深面,于肋角的内侧向后移行肋间内膜并连于脊柱两侧。肋间动脉分出的上、下支则行于肋间内、外肌之间的上、下缘。
9.1 层次解剖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1]。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9]。
9.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胸肩峰动脉和肋间神经、动脉分布;再深层有壁层胸膜和肺[9]。
布有胸前神经的胸大肌肌支,并有胸肩峰动、静脉及胸侧动、静脉分支通过[6]。
10 屋翳穴的功效与作用屋翳有降逆平喘、消痈止痛等作用[1]。
屋翳有理气安神、活络通乳之功[2]。
屋翳有止咳化痰,消痈止痒的作用。
11 主治病症屋翳穴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吐脓血,咳逆上气,咳唾脓血,胸痛,乳痈,乳癖,乳腺炎,身肿,皮肤疼痛,噎嗝,皮肤痛不可近衣,皮肤瘙痒,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胸胁胀痛,胸胁胀满等。
屋翳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乳痈、身肿、皮肤疼痛[5]。
屋翳可用于治疗胸肺部等疾患:如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咳唾脓血、噎嗝、身肿、皮肤痛不可近衣、皮肤瘙痒以及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乳腺炎等[1]。
屋翳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胁胀痛,乳痈等[6]。
屋翳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乳痈,乳癖[7]。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胸膜炎。
其它:肋间神经痛,乳腺炎。
12 刺灸法12.1 刺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5]。
一般斜刺0.3~0.5寸[1][6],不宜深刺[6]。
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7]。
直刺0.2~0.3寸;或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
注意:不可深刺,以防引起气胸。
12.2 灸法可灸[1][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3 配伍屋翳配肺俞、尺泽、膻中,有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治咳嗽气喘[7]。
屋翳配膻中、乳根、肩井,治乳腺增生[7]。
屋翳配膻中、乳根、肩井、期门、足三里、太冲、有涤痰通络,疏肝解郁的作用,主治乳腺增生。
14 特效 ***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时,可用手掌小鱼际或大鱼际,在屋翳施以轻揉手法,反复揉压数次[8]。
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身肿,皮肤不可近衣,淫泺苛获,久则不仁,屋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身肿,皮痛不可近衣。
《针灸大成》:主咳逆上气,唾血多浊沫脓血,痰饮,身体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泺,瘛疭不仁。
《外台秘要》:身体重。
《循经考穴编》:主气逆噎塞,乳中疼痛。
16 研究进展16.1 治疗乳腺增生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屋翳穴对乳腺增生有显著疗效[2]。
据报道,针刺屋翳对乳腺增生有显著治疗作用。不仅对小叶增生有疗效,而且也能促进囊性增生样改变恢复正常[7]。
16.2 提高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实验提示,屋翳穴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