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sì shí),指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扩展资料: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巳时
上午9—11时,脾经当令。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呕吐、泄泻、便秘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此时可以只要刺激经上大都、太白穴等穴位,就能改善这些不适的症状。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巳时
上午9点是古时候的巳时(sì shí)。
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释义: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上午9时至中午11时)。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来源: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在中国古代,为了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仪器,比如圭表、日晷、漏刻等。
日晷作为最早的计时器之一,起源于圭表。圭表本身具备一定的计时功能,起着某种程度的地平式日晷的作用。
漏刻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计时仪器之一。漏是指装满水的漏壶,刻是指一天的时间划分单位。
古人把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命名,每个时辰两小时。
时辰是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版,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权。2子(晚上11时正至凌晨1时正)。3丑(凌晨1时正至凌晨3时正)。4寅(凌晨3时正至早上5时正)。5卯(早上5时正至早上7时正)。6辰(早上7时正至上午9时正)。7巳(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8午(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9未(下午1时正至下午3时正)。10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11酉(下午5时正至晚上7时正)。12戌(晚上7时正至晚上9时正)。13亥晚上9时正至晚上11时正)。
巳时“9点是十二时辰中的巳时。指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