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和90年代的农村,物质还没有那么丰富,所以每到农忙之后,经常会有这种走街串巷的小贩,一台超级响的发动机和简单的设备,就能为孩子们带来美味的零食,这种零食一般是用大米加点白糖制作出来的,在那个没有太多选择的年代,这样一种零食,让我们总是念念不忘,有很强的满足感。
这样制作爆米花的设备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特别是天冷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小商贩扎根在一些村落,为农村的孩子制作一些爆米花,原来基本上是玉米,大米,小麦等等。
农村里的全部收入来源基本上都是粮食,所以谁家的田多,生活相对就殷实一些,因为每个家庭每年都要给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公粮,交完公粮之后,很多家庭的余粮都很难保证一家人一年的正常生活,所以秋季红薯的丰收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红薯的产量高,所以很多家庭都把红薯切成条状,晒成红薯干,直接吃又香又甜且韧性十足的纯天然的美味零食。如果能通过油炸一下,香脆可口,真是怎么吃都吃不够……
这种叫做敲糖的美食,如今也经常能在一些景区购买得到,是很多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零食,但是现在成年人都很少吃了,一是甜度太高,二是吃起来特别硬。但是儿时它却不停地勾引着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吞咽了无数的涎水。
南瓜子,西瓜子,柿饼,也是如今常见的零食,不过,现在吃起来确实没有以往那种香味了。
寒冷的冬天里,如果能吃到一口棉花糖,是不是会流露出一副幸福而满足的表情,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最初最纯粹的甜蜜了。
这种美食叫做馓子,做法是一大块油水面搓成条,盘成一圈一圈的,炸的金黄金黄,干吃香脆可口,泡在汤里入口即化。因为儿时舅舅经常制作这种美食在外售卖,所以经常会剩下一些渣渣给我们这些孩子们享用,现在想来,很是满足。
80年代中期左右就开始零食:果丹皮、咪咪虾条、麦丽素、金币巧克力、大白兔奶糖跳跳糖、娃娃雪糕(小雪生)、干脆面 卜卜星、明珠鱼片干60时期农村可是有吃树皮、树叶、糠的啊,那还是好的我奶奶说还有吃观音土的,那些年的日子和现在没法比啊!!后来条件好了些就是粗茶淡饭了。
30年前人们的口粮分粗粮和细粮,细粮是大米和白面,粗粮指的是小米玉米和其它杂粮。那时候的口粮按标准供应。部队的标准是每个月45斤,地方分工种供应,一般壮工39斤科室人员29斤(一个月)。部队随便吃,职工实行饭票制,饭票分粗粮和细粮两种,还有菜金和着用,菜金分1分,2分,5分和1角,2角,5角的,5角的面额最大。当时我在食堂上班,炊事员的口粮标准月36斤,伙食费9元,随便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