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半衰期的事情,能够快速的给我们感官带来刺激,但是结束之后,影响就结束了。比如做一顿饭的,看一次电影,读一篇公众号文章等等。
长半衰期的事情,可能当下不一定能给我们感官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却在后面的长时间里可以给我们带来影响。比如理解一个公式,学一门外语。
那么从我们个人的角度而言,如果要充分积累我们自己的知识能力,肯定是把越多的时间花在长周期的事情上,时间长了后,回报就会越大。
同时还有一个办法是将一个短半衰期的事情转变为长半衰期的事情,比如做一顿饭,可以将做的过程记录下来做个教程;看电影,看完以后可以输出一个影评,附上自己对影片的思考。看完一篇文章后,发表一个评论和作者,其他读者交流交流。前者追求当下的感觉,后者追求深化结果。前者是消费行为,后者就变成了投资行为了。
我们经常被告诫或者经常自我告诫,要合理利用时间。但怎么做是才是合理利用时间呢?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也很少去认真地思考。简单地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怎么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可以用两个维度去衡量:一是“收益值”,此事在当下能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包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二是“收益半衰期”,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情,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出发,组合成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寻找真爱,能速成的某种技巧,和高人的一场深入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流行的服饰,玩一下午的游戏,爆食一顿美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给友人写一封信,健身一小时,背诵三首古诗。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网络掐架,聊别人的八卦隐私,无聊地刷微博微信。
如果我们认真地反思一下平时所做的事情,最常做,做得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和“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因为我们常常只关注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或者从不认真思考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能否产生长期的效果。就像玩游戏能带给人们即刻的愉悦感,可一旦停止,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于是为了再次获得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持续不停地玩下去。观看大牌综艺节目也是这样,看时身临其境,与里面的人同悲同喜,看完就顿感失落,第二天可能什么也记不起了,即使记起也无任何意义。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过着一种无聊的生活,因为觉得很无聊而玩游戏,但一旦不玩,又马上进入无聊的世界。为了不让自己活在无聊的世界里,就用无聊的事件填补觉得无聊的时间。这个过程即使重复千万次,最终还是归于无聊。所以,每天都在重复昨日的故事。
这就是当下的人容易陷入的“两个无能”,即“选择无能”和“执行无能”。选择无能就是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对我而言,最大的体会就是订购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而没有学习。为什么订那么,不是我觉得重要而订,而是宣传语说重要而订的。曾经加入了很多微信群,不堪其扰。为什么加入,不是觉得重要,只是害怕错过什么。归根结底,就是选择无能所致。执行无能是我们明知某件事请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我明知道写作业重要,可不到最后的期限来临不会行动;明知到明早餐有个重要的资料要交,但陷入肥皂剧里出不来,临睡前匆匆赶工,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我一天都很忙的假象,最后都是一事无成。
明知道这样不好,但又深感无力改变。怎么来改善这样状况,解救自己呢?可以尝试用这条原则来要求自己:“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问问自己这事是不是仅仅只会带给我即刻的满足?常常警醒自己,慢慢促使自己从无聊的世界走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