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了哥很小的时候,家里日子过得有点紧巴巴。老妈当时在吃饭的时候老提醒:“要多吃饭,少吃菜。”然后又说:“旧时的孔夫子啊,是一粒豆豉送一碗饭。”现在当然知道那是家里没钱买什么菜,老妈不知从哪学来的招数哄我们的。我们还算好的,后来知道那种年月能有饭吃饱也都算很不错。有不少人靠吃粥和番薯等杂粮勉强度日子。
物以稀为贵。对于饭都不够的靠喝稀粥渡日子的家庭,就爱吃饭。能吃饭就算很不错。
我老妈后来吃饭时又给我们说过另外一个故事:“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会教他们的孩子‘多吃鱼,少吃饭’。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每天出去抓回来的都是鱼,他们的米要用钱去买。他们要用很多鱼去卖钱才买得回来一点米。”
我不知道自己当时听懂了老妈的意思没有。反正,我一直记得这个“多吃鱼,少吃饭”的故事,我一直很向往他们的神仙般的日子。现在想起来才知道,那时应该也有孩子向往能“多吃饭,少吃菜”的日子。
为什么人们爱吃海鲜,就是因为真正的鲜活生猛海鲜如果会做,做得很鲜美,吃起来就是一种不是常常能体会到的享受啊。
如果海鲜多得堆积如山,堆得多得吃不了,发臭了,谁还爱吃?
现在,由于海洋捕捞可以用很多高科技手段追踪鱼群和海产来捕捞,捕捞过度,差不多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有些年份,出海的渔民的海洋捕捞收获量越来越少,难以为继,不少海洋鱼类等海产品种濒临灭绝,所以,国家每年在四五月到七八月在各地实行严格的“休渔期”,严格禁止海洋捕捞,才使得海洋的海鲜产量慢慢恢复正常。
好的海鲜是稀有的,有些人可能不爱吃,但很多人爱吃,供不应求,价格才会高涨。所以,才会是很多爱吃的人心中的不可多得的美味。
关于这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吃海鲜?就跟猫为什么要吃鱼,狗为什么要吃骨头?熊猫为什么要吃竹子呀?这几个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是人就得需要吃,吃什么取决于附近有什么。
中国人形容一种食材的极致,一般用山珍海味来形容,海味就是海里的名贵东西,现在一般也就泛指相对好的海鲜。海鱼的鲜,自古就已经深入了人心。以前人们总对大海畏惧极深,人生三大苦抓鱼的,打铁的,磨豆腐的,海鱼是极难获取的,要冒很大的生命危险。越珍贵的东西品尝起来,味道自然也越好。
虽说现在科技发达,人类几乎征服了海平面。对于海洋海层表层的鱼类资源可以说是掌握了生杀大权。从海里捕捞的渔获数量也是逐年增长,海鲜不再成为某些权贵的专属物品。
但人类对味鲜的执着是无法被代替的,海里新鲜的鱼只需要加盐就可以蒸出最美味的佳肴,而且几乎不会有湖鲜那种腥味。这里并不是说湖里的鱼就一定不好,而是现在水质已经变差了,很难再养出以前那一种味道,真正用纯净的水质养出来的鱼,也是上佳的食材?比如浙江千岛湖,浙江开化养出来的鱼就很少有腥味。
但是海洋比湖泊好的地方就是海洋的容量更大,海洋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受到人类的影响也更小一些,自然海洋的水质也就更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海洋里的鱼味道自然会也比湖里的鱼要好一些。
清蒸只放盐是检验鱼的一种最佳方式,一种鱼是不是适合清蒸和一条鱼是不是适合清蒸都是检验鱼的最佳方式。海里的鱼也就是海鲜基本上都能符合前一种,它们都能接受被清蒸,而湖里的鱼几乎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