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忙的日子体验了呼市最悠闲的早点:稍麦+砖茶
还是说吃稍麦吧。
我们去的是呼市回民区回民医院对面的鸿烨楼,三个人点了半斤经典羊肉稍麦,三碗红豆粥。去过呼市的都知道,呼市的稍麦分量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半斤稍麦是指半斤皮的稍麦,一两稍麦一笼。鸿烨楼人很多,很多人都是三两个人,点上几两稍麦,来壶免费的砖茶,喝上一上午。充分体现了呼市的悠闲,自在。稍麦也是“喝”的,呼市的稍麦采用的是上好的羊肉,扯开稍麦皮,肉馅立刻流了出来,不像其他地方的水饺,肉馅是成团的,故有喝稍麦之说,稍麦很香,吃多了不免有些油腻,而砖茶正是去油腻的好东西,所以稍麦砖茶是很舒服的早点,当然也相对比较奢侈,一两经典稍麦10块钱,两个人得30块钱,还是比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垃圾食品实惠得多,我喜欢。
一壶砖茶,一两稍麦,两三个朋友,聊上一上午,美哉,快哉,岂不惬意。
内蒙的砖茶,这是刚泡的,所以颜色金黄,后来的比这个颜色更深。味道更重,类似普洱茶。
这是一两稍麦,够多吧?
本人在青岛长这么大,山东地去过的地方不少,出了省,最远就到过北京和天津,题上问:关于呼和浩特早点的事,本人没去过,所以难知,想装懂也答不上来。[呲牙]
要说青岛早点吗,本人真懂,要想吃有油条、馅饼、包子、茶蛋、豆腐脑、稀饭、热奶、甜沫、小咸菜等等,是应有尽有了。
关于呼和浩特早点和 美食 ,还是请当地人来讲解吧,因为各地饮食习惯不同,所以当地人最明白。
谢网图
吃不起,八个稍麦二十元,穷,没钱,买个焙子夹个鸡蛋榨菜对负哇!麦香村,更吃不起,退休费二千元,仔细过日子哇!
中午,买二两猪肉,放个山药,吃搁锅面哇!
晚上,热点昨天剩饭,凑糊哇!
来个亲戚,买上二斤五花肉,放点山药,粉条子,豆腐,烩上一锅大烩菜,可香啦!
唉,爷是呼河忽塌市人,过去叫水远省,家住玉泉区南柴火市,长和廊,史家巷,人市,一人巷!
呼市(呼和浩特)早点品种繁多,比如牛舌羊杂碎,羊肉荞麦面等就不说了,今天我重点说说内蒙古著名 美食 羊肉烧麦。
正宗的烧麦斗是用羊肉馅制作的,当然有的人不喜欢吃肉馅的,也有素馅的。
呼市好吃烧麦知名老店有“老绥远”和“麦香村”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俩的烧麦 历史 悠久,比较有代表性,当然随处可见的街头小店也是物美价廉,一壶一两一叙大多就发生在这些小店里。
一壶就是吃烧麦时必须要泡上一壶老砖茶,这个是吃烧麦时的标配,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烧麦是比较油腻的食物,喝上一杯浓浓的砖茶可以中和吃进肚子里的油腻食物,和蒙古族吃完羊肉总要喝几碗砖茶一个道理。
一两,就一般吃烧麦都要一两,一两是8个一般人就足够了,不要小看这一两,说的可是烧麦皮的重量,记得有一次吃烧麦就遇见俩个外地人就闹出了笑话,他俩进店里坐定后开口就要了半斤,我还说可能是人多也就没在意,不多时老板就给这哥俩端上来5笼烧麦,这哥俩当时就蒙圈了,心说杂这么多呀?其实不能怪他俩大部分人都理解成总重量了,所以来内蒙古吃烧麦的朋友注意一下了,算我给大家科普了。
一叙就是老哥几个相约一起吃烧麦,一般都会自带白酒,吃烧麦的时候一边吃烧麦一边喝白酒一边唠嗑,一唠就一上午,这样生活好安逸哟。
【呼和浩特的烧麦有点小贵】说起呼和浩特的早点,所谓一壶一两一叙其实是老话了。现在的早点要丰富的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叙”了。
不过,既然问到了一壶一两一叙,也可以说一说。早年间呼和浩特(或许叫绥远更恰当?)人吃早点,可选择的并不多。一壶砖茶,一两烧麦,边吃边喝,可以聊一上午,也就是一叙。
现在,不少人早点还是喜欢吃烧麦,一壶一两照旧,不过难得一叙了,没时间啊。现在在呼和浩特吃烧麦,普通的一两也得20多,有些小贵。
一壶艳茶,一两稍麦,呼市老汉们的最爱
一壶是指砖茶一壶,吃烧卖喝砖茶是标配。一两是烧卖按两售卖。一叙是烧卖是呼市人的早点,类似于广东人的早茶。朋友聚在一块谈古论今或谈生意。也是一种餐饮文化。
一两稍卖一壶茶,一匙辣椒一碟醋
半两烧卖,一个牛舌头,一壶砖茶。
我理解为 一壶茶 一两稍麦 一叙家长理短[呲牙]
烧卖源起元大都,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现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平潭烧卖类似北方烧卖,但用料及制法不同。先将番薯及薯粉加工成粉皮,选用蟹黄、虾仁、紫菜、鲜肉丁加佐料炒熟为馅,尔后装馅入皮,捏成白菜形状,竖列笼中蒸熟。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相关典故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烧麦”。 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