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关系是趋于友好与合作的。但由于历史原因、政治文化等因素也有歧见和矛盾。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得益苏联的影响和帮助更大,中美是两个阵营的。后来中苏分道扬镳,毛泽东、尼克松高瞻远瞩改善了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
现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力争成为一个富裕强大文明的国家,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美国的目标则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美国,实现美国梦,包括国民幸福,国家安全,以及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包括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因此,中国和美国的矛盾在两个方面,意识形态上相互争论,国家利益上不少冲突。因此不少人戏称为“美中不足”。中美关系事关中国发展大局,对美国也十分重要;从中国的战略利益出发,我们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互信。
中美关系的均衡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力对比朝向均衡。实力始终是国际格局变化的基础,实力对比决定国家间关系走向。中美关系发展也深刻受到两国实力发展的塑造。可以说,要探究两国关系之未来发展,首要任务是分析两国实力之走向。以实力论,以往中美关系中的“中弱美强”格局明显,也由此出现了互动关系中“美国主动、中国被动”的特征。但在经过近40年迅猛发展后,中国经济崛起举世瞩目。普遍认为,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2030年左右将会超过美国。
第二,利益分配朝向均衡。客观而言,在此前“中弱美强”的双边格局中,中美之间的利益分配有所失衡。美方认为,中国从美国获得了巨额利益,而美方从中美关系中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小于中方获得的利益。美国提供“安全公共产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美国提供“经济公共产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对美获得了巨额贸易顺差及其他收益。当然中方主张中美之间的利益分配大致上是互利的,中国也根据自身实力在政治、安全和经济上为美国带来了诸多利益,因此中美两国共同受益于中美稳定关系。
第三,心理认知朝向均衡。在此前实力和利益的关系失衡状态下,在心理认知上中美之间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美国模式、美国文化、美国文明在中国的影响要远大于中国模式、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在美国的影响。一部分中国人对美国还存在着明显的“仰视”心理,在轻视中国自身的同时,偏执地认为美国一切都是好的,甚至美国是不可超越和不可战胜的。而反观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中国的关注热度和价值取向远不像中国对美国。即便不用“俯视”来形容,那么更多也是“平视”或是“歧视”。这种心理认知上的失衡一度是中美关系的常态。
第四,责任分担朝向均衡。在地区事务以及国际事务中,美国一直要比中国发挥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美国全球霸权属性使然,也是其国家利益拓展所致。在某种程度上,国际责任是国际领导力的必然要求。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的国家,必须要通过承担责任的方式展现国际领导力。但是,在美国实力相对衰落、社会思潮内向化以及特朗普政府成本收益考量明显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美国对于国际责任根据自身利益进行选择性的承担,甚至有卸责之势,导致了全球体系的不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