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药物导致的小便色黄,比如吃维生素B2时会引起小便色黄。
3、尿路感染,很多人尿路感染的时候会出现小便色黄的症状。除此之外,还会有小便的频、急、痛等其它症状。
4、正常情况下也可以出现小便色黄的情况,因为正常人的小便就是淡黄色,在饮水比较少的时候黄色会加深,小便颜色就会更明显。
5、小便颜色发黄,和日常饮水量以及肝胆系统病变存在关系。由于胆汁通过人体代谢会以尿胆原的形式从小便排出,从而导致小便颜色发黄。小便颜色深浅和饮水量的多少也存在密切关系,饮水较多,小便受到稀释,颜色变浅。
6、饮水较少,小便浓缩,颜色就会加深,出现深黄色等变化。如果存在病变情况,首先考虑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黄疸患者,胆汁代谢异常,尿胆原明显提升,会导致小便颜色加深,可能出现浓茶色改变。可以通过肝功检查以及肝胆b超检查分析病情。
7、部分尿路感染患者也可能出现小便颜色加深的情况,同时,小便气味也会明显加重,可以通过尿常规等检查项目分析病情。
一、非疾病因素。1、饮水不足:身处干燥、炎热的环境时,或高强度运动结束时,汗液排出会明显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水分补充不足会导致尿液过度浓缩,尿液中尿胆素的比例上升,从而引起尿液发黄。类似的,由于长时间未饮水,起床时也会出现类似情况。通过补充水分,尿液发黄可以得到缓解。
2、饮食因素:食用大量胡萝卜、南瓜、木瓜、柑橘等橙色食物后,胡萝卜素会在体内大量聚集,导致胡萝卜素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尿液发黄。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一段时间后尿液发黄可自行缓解。
3、药物因素:服用维生素B2(即核黄素)后,部分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并在过滤后进入尿液,从而引起尿液发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一般停药之后尿液发黄可自行缓解。
二、疾病性因素。
1、尿路感染:病原菌侵袭尿道后,会导致尿道黏膜炎症。这会影响正常排尿功能,使尿液发生浓缩,从而引起尿液发黄。此外,患者可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治疗,所用药物为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同时,患者应注意多喝水,通过冲刷尿路促进疾病的恢复。
2、急性肾损伤:即由暴力损伤等因素导致的急性肾组织损伤与肾功能减退,及其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肾功能减退可导致尿量减少,患者会表现为尿液发黄。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旨在积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避免进一步损伤肾功能。必要时,患者可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
3、肝细胞性黄疸:患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疾病时,由于肝细胞受损,通过肝肠循环到达肝的胆素原,可经由损伤的肝细胞进入体循环,并从尿中排出,从而引起尿液发黄。此外,患者可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皮肤黏膜黄染、腹痛等症状。肝细胞性黄疸的治疗主要为治疗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原发病,以及通过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药物修复肝功能。
4、其他:胆汁淤积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囊癌、肝外胆管结石等疾病,也会引起尿液发黄。
由于引起尿液发黄的原因较多,在排除非疾病因素的可能性后,患者应根据特征性症状,及时去医院泌尿外科或肝胆外科就诊,接受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超声、CT等检查,明确病因,然后再接受针对性地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