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一并解决,因为只要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有答案了。
那么狗狗到底更偏向肉食性还是素食性呢?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的对比,来揭示这一问题的答案。
消化道方面。
区分动物的肉食性和杂食性,最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观察它们的消化道。肉类远远要比植物纤维更加好消化,所以一般肉食动物的肠子都偏短,大约只有身体的3~4倍,而相比之下,素食动物的肠子都很长,比如牛的肠子能达到身体长度的20倍,而羊则能达到身体长度的40倍。
可肠子毕竟处在动物的身体内部,我们又该如何用肉眼区别肉食和草食动物呢?很简单,看肚子。正是因为草食动物的消化道十分巨大,所以它们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腹腔才能将其容纳。我们还是以牛为例,请看下面的解剖模型。
各位能够看到,牛肚子中间那一块巨大的部位,就是牛的肠胃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大的消化道系统,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每一只牛往往都会有一个巨大的啤酒肚。有了上面的参考,我们可以再来看看狗狗的这肚子是怎样的。
上面这只狗狗拥有一个狗界典型的身材,大家能够看到,它的腹部是非常紧致的,完全看不到牛羊那样的啤酒肚。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消化道非常的短,和肉食动物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嘴部齿列。
我们同样可以根据狗狗的牙齿形状和排列状态,来判断它的食性。根据骨骼显示,狗狗的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
而食草动物则不会有用于撕裂的犬齿,它们的齿列是由臼齿和门齿构成,并且臼齿和门齿永远要比食肉动物更发达,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从上面的截图我们可以看出,狗狗齿列更符合食肉动物的形态,所以它们的食谱更加偏肉食。
断食时长。
除了以上两点,一种动物的断食时长也是区分食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肉类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而这两者具有极高的吸收效率和极高的热量转化率,动物饱餐一顿后可以几天不吃饭。
但食草动物不同,植物纤维的转化效率实在太低,有些食草动物甚至每天除了睡觉的时间都在进食,比如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如果各位铲屎官养过狗就会发现,虽然我们不会故意饿它们几顿,但是它们并不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进食上,吃完这顿可以撑很久。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狗狗的食性,也是更加偏肉食的。
也许上面的观点或者一些铲屎官感到疑惑,毕竟我们常见到老一辈人拿剩菜剩饭喂狗狗,而狗狗也确实可以吃一些蔬菜,这又作何解释呢?
其实我说狗狗食性偏肉食,并不代表它不会吃素食。相比较猫咪,狗狗的肉食性并没有那么纯粹,而这其实是有两种巧合造成的。
第一种巧合是,犬科动物不像猫科动物那样,特别挑食,狗狗和狼的祖先在捕杀猎物后,不仅会吃掉猎物的肉,还会吃掉猎物的消化道。而猎物的消化道内部,就有可能存在一些没有消化的植物纤维。所以正是由于这种不挑食的习惯,犬科动物的食谱里就增加了一些素食的比例。
第二种巧合是发生在狗狗的祖先与人类相遇时。因为狗狗的祖先在最开始是跟着人类混饭吃的,而人类的食谱里还有大量的谷物,大量的谷物就带来了带来了大量的淀粉。于是狗狗被人类驯化后慢慢演化出了一些可以消化淀粉基因,这就导致了狗狗相比较野外的狼更能忍受素食。
所以狗狗是一种对于植物纤维有一定忍耐性的肉食动物,我们给它们喂的狗粮里自然也得包括肉类。各位铲屎官在平常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保持狗狗食物当中的肉类含量并尽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你好,我学习过动科专业,刚好上了解剖课程,就一刚学的知识帮你解决吧。食草类动物消化系统极其复杂与长,特别是一些偶蹄类牛科动物都会进化出三四个胃室用于反刍消化草料,我们解剖过犬与羊、兔子,兔子消化道远远长于犬,而且犬、人退化的盲肠与阑尾在食草类的体内都极其长大发达。
实际上植物是易得但价值极少的食物,原因是植物含高纤维且营养能量极少于肉类,纤维素是最耐磨损与消化的物质之一,且大多数动物无法利用其功能,而且大多动物不产生纤维素酶,食草动物要吸收足够营养需要大量进食与加长消化吸收过程,牛羊的反刍进化就是为了适应这些营养贫乏且由于粗纤维而难以处理消化的食物,人类阑尾退化就是由于食物变好不用过度消化吸收的原因。
肉的结构复杂但对于食肉类是很好消化的,原因是长期进化的酶类。食肉类小肠极短,由于肉类不含碳水化合物的纤维素,虽然结构复杂但是食肉动物进化了更复杂的酶来应对,也就在特定酶作用下可迅速分解吸收并提供惊人的能量,这也就是为何捕食动物一天捕食一次或几天捕食一次就可维持生命了,而且蛋白质酵解过度会产生毒素毒害身体,食肉类就必须减短消化道使残渣尽快排除。
人类消化道长短中间,人从食草动物进化,现在的食物植物类的纤维素被人类改造的柔化不少,所以蔬菜比草更嫩更营养,人类吃熟食,蛋白质消化也容易且难以与微生物酵解出毒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