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临床护理小知识(溶栓治疗后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 1.溶栓治疗后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心理护理:溶栓后患者临床上自觉症状减轻,均有不同程度的想下床活动的愿望,这时患者应了解溶栓后仍需卧床休息,以免栓子脱落,造成再栓塞。
(2) 有效制动: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2周,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做双下肢 *** 。 另外,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3) 做好皮肤护理:急性肺栓塞溶栓后,卧床时间较长,平时要注意患者的皮肤保护,如床垫的软硬度要适中,保持皮肤干燥、床单平整。 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3小时翻身1 次。
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破损。 (4) 合理营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
(5) 保持大便通畅:除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 *** 。 。
2.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有哪些内容
(1)密切观察给药时间及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 测,吸氧,并遵医嘱调节给药的速度及浓度,做好详细记录。
对于吞咽 功能障碍者,给予鼻伺管置管;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给予留置导尿。 (2)溶栓后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患者,避免患者过度变换体 位。
严密观察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的变化,最初24小时每 15〜30分钟测量血压并观察瞳孔和意识的变化。 (3)皮肤黏膜的观察:溶栓治疗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出血,应严 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和渗血,有无口腔黏膜、牙龈、鼻出血及皮下 淤血等。
给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 而引起的出血。
尽量避免皮下、皮内、肌内及静脉穿刺,必须穿刺时, 采血后加压按压20〜30分钟,必要时加压包扎4〜6小时。床头抬高 30°〜45° ,避免吸人性肺炎发生。
3.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时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疗法适用于病程不超过72h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尿激酶、重组链激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药物,溶于液体中经静脉滴注或微量注射泵泵注,共 7〜10天。
在溶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阻断患肢浅静脉、微量注射泵泵入溶栓药物,易发生局部渗出、注射针眼处出血、局部淤斑。
因此,对患者静脉穿刺时要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拔针后针眼处压迫5〜lOmin,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存在及皮温感觉。 ② 自发性出血是溶栓期的主要并发症,溶栓期间密切观察有无皮肤、穿刺点、牙龈、口腔黏膜、鼻黏膜出血及女性患者月经量过多情况;重视实验室检测,包括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要求PT和APTT控制在正常2倍左右。
③ 溶栓脱落的栓子可能造成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闷、冷汗等。溶栓期间需密切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改变。
4.静脉血栓的护理知识
【摘要】 深静脉血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该疾病有三个主要的致病因素,并有一定的发病群体。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多种,主要集中在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上。
根据笔者长期的护理经验,本文通过几种体检特征描述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并重点论述了护理该疾病的要点。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多见于以下几类人群:(1)长时间制动、卧床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如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可引起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发生血栓。
(2)静脉壁损伤后易发生血栓,如静脉输注 *** 性药物,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凝血因子形成,促使血栓形成。(3)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除以上提到的手术因素外,肿瘤、口服避孕药、妊娠都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梢,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
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 1 临床资料 本科从2007年1月至6月共行深静脉置管54例,出现深静脉血栓者5例,其中1例PICC置管,其余均为股静脉置管。
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恢复。 2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到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
(1)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每天用卷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2)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3)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生1~2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患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发绀,可发生水疱,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大多超过39 ℃,常常出现肢体静脉性坏疽及休克,成为股青肿。
3 护理 (1)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15 °~30 °,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水肿。(2)尽可能采用患肢远端浅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达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一般患肢只作为溶栓药物给药途径,不作其他药物输入)。
(3)严禁 *** 、推拿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4)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
(5)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6)每班测量大腿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7)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多漱口、多饮水,大便干结者可用开塞露通便,定时翻身,更换 *** ,防止褥疮发生。(8)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4 讨论 笔者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接触到了一些深静脉血栓的患儿。经过几年的积累,笔者总结了以下的几点经验:(1)每班用卷尺精确测量患肢周长,并与健侧对照。
(2)若发现一侧肢体较对侧更粗,或有疼痛等不适,应立即做CT检查。(3)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使他们乐观积极地接受治疗。
(4)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适当活动下肢,以防血栓形成。(5)微泵护理,保证微泵性能良好,严格无菌操作。
(6)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患者应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活动,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建立,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7)每日监测凝血谱变化,严密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征象,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有无血尿、便血,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1.监护和一般治疗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
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
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处理。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行直接PCI治疗。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
(2)溶栓治疗
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宜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应进行溶栓治疗。
5.药物治疗
持续胸痛患者若无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药物支架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应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静脉注射3~5天。对无禁忌证的患者应给与ß阻滞剂。对无低血压的患者应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ACEI),对ACEI不能耐受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如支气管痉挛)而患者持续有缺血或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而无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调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可给予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所有患者均应给与他汀类药物。
6.抗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可严密观察,不需用药;频发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时,立即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继之持续静脉点滴;效果不好时可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室速引起血压降低或发生室颤时,尽快采用直流电除颤。对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安置临时起搏器。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不需特殊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快心室率心房颤动可给予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静脉注射。对心室率快、药物治疗无效而影响血液动力学者,应直流电同步电转复。
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肺水肿时应吸氧,静脉注射吗啡、速尿,静脉点滴硝普钠。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静脉滴注,如能维持血压,可在严密观察下加用小量硝普钠。药物反应不佳时应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支持下行直接PCI,若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不适于PCI,应考虑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8.出院前评估及出院后生活与工作安排
出院前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发现有症状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严重心律失常,了解心功能,从而估计预后,决定是否需血管重建治疗,并指导出院后活动量。
出院后2~3个月,可酌情恢复部分工作或轻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全天工作,但要避免过劳或过度紧张。
9.家庭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度过了急性期后,对病情平稳、无并发症的患者,医生会允许其回家进行康复治疗。
(1)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
(2)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和避免吃得过饱。
在上述原则中,坚持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因为心肌梗死后,1~2个月心肌坏死已愈合。此时促进体力恢复,增加心脏侧支循环,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复发及危险因素,是康复治疗的目的。应做到:①选择适宜运动方式和方法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个人爱好等,选择能够坚持的项目,如步行、打太极拳等。②掌握好运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 运动量必须与医生协商决定,运动量过小,尽管比不运动好,但起不到应有作用;过大则可能有害。运动中若有心前区不适发作,应立即终止运动。③运动量增加要循序渐进 尤其出院早期运动量一定要适当,根据体力恢复情况及心功能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心肌梗死后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相同,运动康复必须个体化,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应有家属陪伴进行。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问题一:心肌梗塞治疗后,在家如何护理? ・心肌梗塞病情稳定出院后,由室内活动发展为室外活动,随着体力的逐渐恢复逐步发展到上街、逛公园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体力,丰富生活,而且又为恢复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心肌梗塞是一个严重且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病的重症。为了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冠心病患者应平时常服并随身带上麝香保心丸。为做到“有备无患”,“以防万一”,心肌梗塞病人一人外出时还要配带一张应急性保健卡片,简称应急卡,其制法如下:
应急卡:
我是一名冠心病患者,万一发现我行动失常或难以自主,很可能是心绞痛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发作,请尽快从我上衣口袋里取药两粒(麝香保心丸),塞入我舌下,并尽快送往就近的医院或向120求救,同时通知我家人,他们会很快赶到。拜托了,好心人。
我的姓名、年龄、电话、血型、地址,卡片上用白硬纸制作,随身携带,放在容易取出的口袋内,一旦自觉不测,应尽快从口袋内取出。一旦发病,昏迷不能自述时,使他人或医生能迅速而准确地了解其病史,从而获得急救处置。
・在家怎样进行自我康复治疗呢?总的原则是做到“三要”、“三不要”。“三要”是:一要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二要保持大便通畅,三要坚持体育锻炼。“三不要”是:一不要情绪激动,二不要过度劳累,三不要抽烟、饮酒和吃得过饱。在上述原则中,坚持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因为心肌梗死后,两三个月乃至半年左右,心肌坏死早已愈合,疾病进入复原期,此时促进体力恢复,增加心肌侧支循环,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复发及危险因素,是康复治疗的目的。因此要做到: 1.掌握好运动量: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过小运动量,实际只起安慰作用;过大则可能有害。一般所指的合适的运动量,都有轻微的出汗,呼吸次数稍有增加,并有轻微劳累感但并无不舒适感觉。
2.运动前准备及分期:在运动之前应先做一些柔和的肢体活动或体操等准备活动,以免骤然活动引起肌肉痉挛,甚至诱发心绞痛。锻炼完了也应慢跑或步行等恢复动作,避免骤停使心脏发生问题。运动的这些阶段分别称为准备期、运动期和缓解期。
3.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时,一次体育锻炼,可以只有20―30分钟,以后增至45―60分钟。其中准备期和缓解期各5。10分钟,运动期20―30分钟。如果体质较弱者,刚开始运动时,可把一次运动量分几次完成。
4.运动方式和方法:要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个人爱好等条件,与医生共同商量,选择能够长期坚持的项目。最好是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骑自行车等项目。如果康复顺利,可在心肌梗塞后第8―9周,复查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如无心绞痛等症状或心电图心肌缺血进一步改变,即可恢复轻微的工作。
问题二:心肌梗死怎么办?需要怎么治疗? 30分 病情分析:
血压高吗?有糖尿病吗?胖吗?注意饮食首先要调整,低脂饮食,心梗是陈旧性的还是新发生呢?
指导意见:
建议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检查,心梗是很严重的,可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根据医生的医嘱吃药。
病情分析:
你好,建议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发病,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预后与梗死范围大小、侧支循环产生的情况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有症状需要积极地住院治疗。
指导意见: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2.保持大便通畅。
3.不要抽烟、饮酒和吃得过饱。4.注意不要情绪波动太大。
病情分析:
如果心电图提示心肌梗塞,需要做介入冠脉造影来确定阻塞的位置及范围。再确定是靠冠脉搭桥还是冠脉支架治疗。
指导意见:
建议尽快到医院做冠脉造影,确定治疗方案。
病情分析:
你好!心肌梗塞一般上市血栓阻塞冠脉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心前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可以心悸心动过速,严重可导致心脏骤停。
指导意见:
此病一般上都和高血压,高血脂同时存在,如果阻塞面积过大可以做冠脉搭桥手术,同时使用溶栓的药物,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吃油腻食物和避免过度运动,激动,有高血压和高血脂需要积极的治疗,肥胖的需要减肥,适当的运动。
病情分析:
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指导意见:
建议到医院综合检查,及早、规范的治疗。
问题三:心肌梗塞怎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1.监护和一般治疗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
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
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处理。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行直接PCI治疗。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
(2)溶栓治疗
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宜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应进行溶栓治疗。
5.药物治疗
持续胸痛患者若无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药物支架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应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静脉注射3~5天。对无禁忌证的患者应给与?阻滞剂。对无低血压的患者应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ACEI),对ACEI不能耐受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如支气管痉挛)而患者持续有缺血或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而无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调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可给予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所有患者均应给与他汀类药物。
6.抗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可严密观察,不需用药;频发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时,立即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继之持续静脉点滴;效果不好时可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室速引起血压降低或发生室颤时,尽快采用直流电除颤。对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安置临时起搏器。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不需特殊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快心室率心房颤动可给予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静脉注射。对心室率快、药物治疗无效而影响血液动力学者,应直流电同步电转复。
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肺水肿时应吸氧,静脉注射吗......>>
问题四: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1.监护和一般治疗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
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
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问题五:治疗心肌梗塞的常用药有哪些 治疗心肌梗塞,包括限制及缩小梗死面积、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腔内成形术及外科搭桥手术。恢复期,治疗心肌梗塞常用药为调血脂类药物,包括:多烯康、诺衡、降脂异丙酯、烟酸等。治疗心肌梗塞,包括限制及缩小梗死面积、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腔内成形术及外科搭桥手术。治疗心肌梗塞常用药,病情不太稳定的时候可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但在低血压、低血容量或心动过速时慎用;β受体阻滞剂,宜用于血压高、心率快、胸痛者,禁用于心衰,低血压及缓慢型心律失常;钙阻滞剂。条件好的话亦可辅用“中药心脑通脉”“复方丹参滴丸”、“参桂胶囊”、“银杏叶片”、速效救心丸等。如合并严重高血压或冠脉痉挛可选用硝苯吡啶,硫氮卓酮,用时应注意有关禁忌症.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恢复期,治疗心肌梗塞常用药为调血脂类药物,包括:多烯康、诺衡、降脂异丙酯、烟酸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