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装置构成。
胸廓有四壁及二口。前壁较短,由胸骨、肋软骨及肋骨的前端构成,略向前凸并斜向前下方,与额状面约成20度角。后壁略长,由胸椎及肋骨构成,略向后凸。胸廓的两侧壁由肋骨体构成。肋骨向前下方倾斜,以后又向内倾斜并与胸骨相连。
胸廓上口狭小,斜向前下方,其横径大于矢状径,由第1胸椎、第1肋骨、肋软骨及胸骨柄上缘构成。胸廓下口宽阔,斜向后下方,横径大于矢状径,由第12胸椎,第11、12对肋骨肋弓及肋前端,7-10对肋软骨及剑突围城,膈肌封闭胸腔底。
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两种。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上起上位肋骨下缘,肌纤维斜行向前下方,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肋间外肌收缩时,使胸廓横径和前后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加而形成吸气运动。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隙深层,起点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肌纤维斜向后上方,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肋间内肌收缩时,使胸腔上下和前后径变小,胸腔容积减少而形成呼气运动。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和1个胸骨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1.胸椎:人的胸椎骨有12块。 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其两个侧面上、下缘分别有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凹与肋结节相关节。 第一胸椎和第九胸椎以下各胸椎的肋凹不典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前。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各相邻棘突呈叠瓦状排列。
2.肋软骨是指位于肋的腹侧,由透明软骨构成,前几对肋的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称真肋或胸骨肋;其余肋的肋软骨则由结缔组织顺次连接形成肋弓,这种肋成为假肋或弓肋。有的肋的肋软骨末端游离,称为浮肋。
3.胸骨(sternum)位于胸前壁的正中,是一块上宽下窄、前凸后凹的扁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
4.软骨是特化的致密的结缔组织。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有包囊的软骨细胞构成。软骨囊内有至多个细胞福胞间质坚勿面有弹性。人的外耳、鼻,气管壁、脊根骨之间、助骨的末端等处都有软骨。在成体内,仅散在分布一些软骨,其作用依所处部位而异。
胸廓是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装置构成,形状近似圆锥形。
胸廓的形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及生活条件有关。新生儿的胸廓矢状径略等于横径,胸廓呈桶状;6岁以后,横径逐渐增大;13岁时,胸廓与成年人相似。
15岁后出现性别差异,女性胸廓上部与下部直径相差不大,胸廓短而钝圆形;男性胸廓各径比女性较大,胸廓近似上窄下宽前后略扁的圆锥形;老年人的胸廓因肋骨钙化,弹性减小,运动减弱,胸廓不塌,呈长扁形。成年人的胸廓可分为扁平形、圆柱形及圆锥形。
肌肉和肺发育良好的人,胸廓宽而短,肌肉和肺发育欠佳的人,胸廓窄长,前后径较短而呈扁平形。圆柱形胸廓介于二者之间。
临床意义
胸廓的形态和健康状况有关。胸腔内脏器官和胸部骨骼的病理变化可使胸廓形态发生改变。如肺气肿病人,常有胸廓外观的改变,其胸廓的前后径与横径都增大,两者几乎相等,且肋平举,肋间隙加宽,胸廓呈桶状,称桶状胸。
又如婴幼儿缺钙而患佝偻病时,骨胳变形,胸骨显著前突,尤以下部明显,胸廓前后径增大形成畸形,称鸡胸。一些严重消耗性疾病患者或极度消瘦者,其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均缩小,前后径横径小得多,形成所谓的扁平胸。
患有肺不张、肺萎缩或胸腔积液、胸壁肿瘤等疾病时,可出现胸廓两侧的不对称。因此观察胸廓外形是对疾病检查诊断的内容之一。此外,胸廓表面所的胸廓骨性特点常作为体检时的骨性标志。胸骨柄与胸骨体相交处略向前突出,称胸骨角。
此处与第二肋骨相接,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主要标志,以此作为基准,可以准确地确定诸如心尖搏动部位、各心音听诊区的位置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胸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