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会重复感染,就是说虽然以前得过戊肝,康复后仍然可以被再次感染发病。
病毒性肝炎有些是可以治好的,因为病毒性肝炎有好几种类型,有些类型则难以治好。1、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甲肝是以急性发病,会有皮肤黄染、皮肤瘙痒,肝功能损伤等表现,但甲肝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经过治疗后是可以彻底治好。
2、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乙肝相对来说难以治疗,特别是慢性乙肝,病毒在体内难以彻底清除,所以乙肝较难治好。
3、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丙肝只要通过抗病毒足疗程治疗后,体内的病毒可以清除,能达到彻底治好的目的。
4、丁型病毒性肝炎(丁肝):丁肝属于缺陷病毒,需要依附乙肝才能进行病毒复制,所以治乙肝是治好丁肝的前提,所以丁肝也不易治好。
5、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戊肝也属于自限性疾病,通过护肝对症治疗,是可以治疗好的。
分餐而食在我国古已有之(大约战国时代),但是到了明清时代,众人合吃的“会食制”完全取代了“分餐制”,并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饮食传统,如今更是盛行。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其实这样做不利于身体健康。
国外很多地方都有分餐而食的习惯,如新加坡、日本等。作为世界卫生城市的新加坡,人们在吃饭时,使用公筷、公勺非常普遍,无论是大型宴会还是小型聚会,分餐而食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这种分餐意识的背后是较强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
日本人也有分餐而食的习俗,有科学家分析说,这是日本人长寿的主要原因。日本人的分餐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分餐而食在日本家庭已相当普及了。
其实,分餐不是目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分餐而食是一种安全、卫生的饮食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饮食方式并没有受到我们的重视。
合餐共吃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最核心的一部分,我们吃饭讲究气氛,认为聚餐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吃则在次要。大家的筷子伸到一个盘子里是团结友好、不分彼此的表现。众人团团围坐,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并且可以通过“敬酒夹菜、推杯换盏”来联络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或者谈生意、切磋事宜、沟通思想等,否则这桌饭吃得就“没劲”!
还有很多人认为,一起吃饭的都是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天天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安全,如果分餐而食,大家都感觉好像有一层隔阂似的,影响热闹的氛围。
有医学专家指出,分餐可以预防、减少各种疾病的交叉感染机会,有效杜绝病从口入。传染病之所以能够形成流行病,传播途径非常关键,而食源性传播是最易传播的一种途径。例如某人唾液中或污染的双手上带有致病菌,这些致病菌有可能通过集体同桌用餐相互传播,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甲型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吃剩的食物都可能传染肝炎病毒,如果和肝炎病人合用餐具,或吃肝炎病人吃过的食物,或在一个碗里吃菜喝汤,都有可能通过饮食感染肝炎病毒;甲肝患者和戊肝患者与其他正常人共餐,他们的唾液和其他体液,可以通过频繁的相互夹菜、筷子相互接触而导致肝炎病毒的传播。
可以想像,就餐时,大家相互夹菜,相互碰杯,是否患有传染病,谁都不知道,导致病菌有可能就在这相互夹菜碰杯的过程中传播。如果其中一人是传染病患者或病菌携带者,其用过的筷子、接触过的食物,都有可能成为传染疾病的源头。而分餐而食则可以有效阻断共餐人员之间相互传播传染病的危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