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讲古,旧时先民避乱粤西,以五谷杂粮捣碎磨粉,配以馅料,用簸箕饮熟食之。
七月十四盂兰节,鬼门关开祭鬼神。旧时这一天有吃簸箕炊的习俗。
现在已经演化成为一种风味小吃,一种思忆。
茂名是一个很适合生活的城市,这里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也没有上下班行走的匆匆的脚步。生活的节奏韵律已经被这座城市的人们掌握得很好,所以这是一个很适合生活的城市,当我第一次踏进这座城市,的士师傅便跟我谈起他有多喜欢这座城市,这里的“慢生活”是一种享受。所以,大概就是这样懂得生活的一群人,孕育出了许多特色美食,其中,不得不谈的就是“簸箕炊”。为什么叫“簸箕炊”呢?顾名思义,因为是用簸箕作为主要工具而制作出来的,所以取名“簸箕炊”。簸箕炊传承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古代,簸箕炊是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祭祀食物,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簸箕炊。大家都知道,中元节又称“鬼节”,所以簸箕炊在人们心中的的分量显而易见是很重的,具有避灾驱邪的作用。但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簸箕炊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家家户户只要想吃,便可以自己在家做。
簸箕炊的做法并不复杂,取材很重要,选用上好、品质优良的大米,加以清净的自来水浸泡过后。用磨磨成液状的浆。磨浆这道工序也随着发展有了一定的变化。在古代,人们是用石墨用人工去磨,这样磨出来的浆更精细,口感更好,但也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所以,当后来有了磨的机器,很多人便用机器去磨,方便了许多,但口感也随之没那么好了。因此现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是有人选择用石磨自己去磨。
当磨好米浆后,将米浆缓缓倒入盛具簸箕中,第一次不用倒入太多,薄薄一层即可。之后放入炊具锅里去蒸,待到第一层蒸熟后,拿出来倒入第二层,这样反复三次,每次都需蒸熟再拿出来,否则就会导致最后没有好的成品。就这样三次后,在蒸得温度在整个过程最高的时候拿出来,再缓慢倒入一层米浆,这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将米浆倒入后,用力摇晃簸箕炊,让簸箕炊的表面形成像皱纹一样的纹理。
最后做出来的簸箕炊外表洁白,口感顺滑细腻。到了这里,距离最后美味的簸箕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淋在上面的酱料。酱料对簸箕炊的整体口感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酱料的选取也是很有讲究。一整个圆圆的簸箕炊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吃起来非常方便。淋上的酱料是秘制香油配上芝麻,吃起来非常香。
因为淋上了香味的酱料,使原本蒸出来的簸箕炊一吃就停不下来,且不腻。小编在吃的时候喜欢多沾酱料来吃,这样的口感浓烈中更带有香味,一个人能吃一大半。而且酱料还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天气冷时,可以将切好的簸箕炊和辣椒酱一起放入锅中去炒,或者将簸箕炊蘸着辣椒酱吃,对于喜欢吃辣的朋友,这也是一种享受。所以,自己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去选择酱料,那种味道在口中久久停留,值得细细品味。
簸箕炊在茂名多个地方都有,如高州、电白等都有卖。且价格实惠,蒸出来的簸箕炊是圆圆的一整盘,如果自己一个人吃不完一整盘,还可以只选择吃一半,价格只在5-6块。小编第一次吃是在茂名市区,喜欢品尝各地美食的我在第一次听朋友介绍后,就迫不及待品尝,果然不负所望,在之后又去尝了几次。
因为簸箕炊是选用上好的大米制作而成的,所以对身体也是有益处的。能够补气和补充营养。因此这道美食在之前是许多当地小孩子的最爱,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特色美食逐渐被更多新鲜的食物所代替,很多人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或者偶尔想起来才会去做或者买来吃,但这样特别的美食文化对于茂名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所以,簸箕炊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同时,这也是茂名人心里的一种故乡情怀,值得根深蒂固,更值得去传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