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病时就预防疾病。
出于先秦佚名《黄帝内经·素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译文:以前古代圣人不治疗己经在身上的病,治未来可能患的病,不治理目前的乱象,治疗未来的乱象,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呀。
“治未病”虽言“治”,实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遏制疾病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防病理念,其主体是“摄生”。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扩展资料
《素问》与《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素问》各卷主要内容为:卷1、2为养生和阴阳五行学说,卷3为脏象,卷4为治法,卷5、6为诊法,卷7、8为病机,卷9~13为疾病,卷14~18为腧穴和针道,卷23、24为治则与医德。
以上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突出地阐释了阴阳五行学说、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整体观、脏腑气血功能、病因病机、疾病治则治法等,是《素问》的精华内容所在。
《素问》所创立的中医理论,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能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要防病于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处求医。现代也引述暗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绸缪。
出自:先秦至汉《黄帝内经》
原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所谓“治未病”,大多数注释“未病”为“无病”。但是则无病之人,即常人,有何治之必要。由此可见“未病”与平常健康之人“无病”有别。即是有患病的因素存在,将病未病。高明“上工”,能够预见和分析出“将病”的各方面因素,从而防其病发作。故而“治未病”中“未病”二字,应理解为“病将作”,或者“将病”方为确切。对于老年人,他们的“将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每人都用心晓健康稳态定制系统,它对这疾病有非常好的预防作用,从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可以做的很好。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