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对孔子的言行也极为赞赏。公元前532年,19岁的孔子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那就是结婚了。婚后第二年,他便有了儿子。鲁昭公知道这个消息后,特命人送了一条大鲤鱼以示祝贺。孔子随即给儿子起名为鲤,字伯鱼,以表示对君王赐鱼的纪念。
孔子19岁时娶宋国人亓官氏为妻。据钱穆先生考证,亓官氏和孔子一样,祖上居住在宋国,后来由宋国迁到鲁国,定居于曲阜。孔子与亓官氏结婚后,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由于当时孔
子的聪明好学、精通礼乐和 圣人之后
的名声,已在鲁国广为人知,以至于孔子生子的消息惊动了鲁昭公,鲁昭公便派人送去一条鲤鱼以示庆贺。年方20岁的孔子以国君赐鱼为莫大的荣幸,借此给自己
的刚出生的儿子取名曰 鲤 ,字伯鱼。
《圣迹图》 命名荣贶
孔子娶妻生子的记载,见于《孔子家语》。清代学者崔适作《洙泗考信录》,认为孔子20岁尚未出仕,不可能与国君有往来,他这时候生儿子,不可能惊动鲁昭
公,并赐给鲤鱼。而据钱穆先生考证,古代国君和诸侯赐予下属礼物的情况经常出现,可能是正逢鲁国国君以捕鱼为乐,孔子可能以士的身份为国君服务,得到了国
君的赏赐,正巧碰到孔鲤降生。所以说孔子不一定在20岁之前就已经步入仕途,而应该是在孔鲤出生之后。
《圣迹图》 鲤庭垂训
孔鲤是孔子的独生子,孔子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但又没有特别的传授,而是让孔鲤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学习,不另开 小灶
。孔子有一名弟子叫陈亢,对此表示怀疑,便问孔鲤: 夫子对你有没有特别的传授? 孔鲤回答:
没有啊。有一次,父亲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恭敬地从他身边快步走过。他问我:你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便回去认真学诗。还有
一天,父亲又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仍然恭敬地从他身边快步走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就回去认真学礼。父亲
对我的单独教诲就这两次。 陈亢听后高兴地说:
我问一得三呀:知道了学诗的道理,知道了学礼的道理,又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儿子也要和对待别人的孩子一样一视同仁的态度。 由于孔鲤两次 趋而过庭
,孔子顺便对其进行学诗、学礼的教导,后世便有了 庭训 、 庭教 或 过庭教 的典故。
孔鲤一生似无大的建树。《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鲤50岁时去世,比孔子早去世5年;死后被孔氏后人尊为二世祖。因为是孔子之子,到宋徽宗时,孔鲤被封为 泗水侯 。(许东)
一个人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有着绝大的关系,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孔子有 庭训 ,孟母有 三徙教
,并为古代家庭教育的佳话。一个人形容自己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说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表示遗憾。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人格形成和智力开发,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母教胜于父教,母亲的教诲对子女的作用和影响往往比父亲更大一些。
纪念孟母三迁的石碑
孟母,《孟子》书及汉宋间古文献均不记其姓氏,到了金代有人称其为李氏,后又改称为仉氏。孟母被誉为 母教一人
,是母教的典范。据刘向《列女传·母仪篇》记载,孟母教育儿子,有两个为人称道的典型事例。一个是著名的 三迁教子
:孟子一家最初居住的地方,离一片墓地不远。孟子年幼,常到墓地玩耍,做一些模仿修墓埋棺的游戏。孟母说:这不是我儿子居住的地方。于是把家搬到了一个市
场附近。在这里,孟子又常常学着商人叫卖的样子。孟母又说:这里不适合我儿子居住。于是第三次搬家,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孟子在学校旁耳濡目染,游戏
时摆弄俎豆礼器,学习揖让进退的礼仪。孟母说:这才是适合我儿子居住的地方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