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需要注意哪些礼节
拜年需要注意哪些礼节?春节即将来临,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难免要给亲朋好友拜年,拜年的相关礼仪我们可不能忘记。一起来学习下拜年需要注意哪些礼节。
拜年需要注意哪些礼节1拜年前要提前预约:拜年前提前预约是为了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
春节拜年时要注意衣着:衣着整洁、大方,会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拜年前要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要多了解,以免出现使人感到不够礼貌的尴尬场面。
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如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
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不宜大声喧闹。
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妨碍别人休息。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
拜年需要注意哪些礼节2
访客礼仪,注意细节
如果去别人家作客,家长要教育孩子,去作客不要两手空空,应该带上一些小礼物以示礼貌。到达主人家后要先轻轻敲门,见到主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拜年。进入屋内后,不能弄乱主人家的摆设,更不能床上床下乱窜。如果宝宝发现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物品,千万不要乱动,只有在征求主人同意后,才能拿出来玩耍。玩完后一定要放回原处。
另外,父母和主人交谈时,孩子不能随意打断,有事需要说时,可以先通过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许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诉孩子,小主人对他家里的玩具具有支配权,不能跟人争抢。果皮、食品包装袋等要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随处乱扔。临走时要学会对主人的照顾、款待表示谢意,并邀请主人有机会到自己家里做客。
客人到访,礼貌至上
当听到敲门声后,发现是亲友来访,要教孩子主动开门问候,表示欢迎。把客人领进门后,应该礼貌地请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后,孩子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准备茶饮、水果、零食、点心,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注意的是,在大人交谈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随便插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客人离开时,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而且要送到门口跟客人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
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春节亲友上门拜年,孩子吃饭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里那么随便了,要讲究礼貌。家长要告诉孩子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入座,然后请长辈尝尝,然后再自己吃,即使看见自己喜欢的饭菜也不能抢着吃。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盘子里乱拨,够不着的菜可礼貌地请求别人帮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横在桌子上自己够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自己吃完饭后先放下碗,然后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另外,孩子就餐时要注意坐姿,不能歪着、斜着或趴着,也不可大声喧哗,或者边玩边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碍到旁边的人用餐。咀嚼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发出怪声。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评论菜的味道不好。
主动跟别人打招呼
无论是客人到访还是到别人家作客,孩子碰见一些不常见的客人时,大多数情况下会羞于不知道怎么称呼。要解决这种尴尬场面,父母最好提前教导孩子该怎样称呼将要见面的客人,事先“排练”一下,这样孩子称呼起来就很自然了。
拿红包吃零食,礼貌也讲究
拿红包也是有礼仪的。亲戚朋友给孩子红宝时,教孩子用双手接红包,一定要说“谢谢”,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
春节期间,吃零食成了孩子的一大乐事。无论在自己家还是别人家里,都要教育孩子吃完的零食后,要将垃圾要放到垃圾篓或垃圾箱里,不能随地乱扔,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拜年需要注意哪些礼节3拜年的讲究
宗族拜年
宗族拜年的意义在于传承孝悌之道,发扬尊老爱幼之风,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教育晚辈尊老敬长。拜年的礼仪教育青少年在家里养成懂礼节,知进退的.良好习惯,以便将来到社会上也能尊师敬长,谦虚谨慎的去工作和生活。如果在家里就不能尊老敬长,到社会上就容易违法乱纪,所以,拜年的风俗是有教育意义的,决不是封建意识,而是优良传统。
亲戚拜年
亲戚之间,在新春佳节,互相探视、慰问、拜望、祝福,能够增进亲情,加强团结,沟通感情,传递信息。所谓亲戚,现在一般指的是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开始是凭着血缘关系来维护的,但是,血缘关系逐辈变远,需要通过礼仪来调节,比如,姑舅表亲之间,依传统,应该是外甥先给舅父母拜年,然后内侄再给姑父母拜年,这种伦理关系称为“娘亲舅大”,这种风俗包含有尊重母系的风俗。所以传统都说“外甥拜年初二三,过了初五门就关。”可见,给外祖父母、舅父母拜年,宜早不宜晚。不宜晚于初五。因为正月初五也叫“破五”,春节的黄金时期已过,家家都要料理生意,无暇整天招待客人了。
朋友拜年
朋友之间在正月里互相拜个年,一是为了祝贺新年,二是为了慰问健康,三是为了增进友谊。无论去年有多大矛盾,新年一拜,心情愉快,往日嫌隙,马上抛在九霄云外。所以,拜年虽然是个礼仪形式,却有极其丰富的道德内涵,轻视不得。现在家家都有电话了,为了不打搅长者,有时也可以打个电话拜个年。探亲访友之前,最好事前打个电话,问问对方家中方便不方便,免得主人一时应酬不开。在礼仪往来中,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拜年的礼仪和讲究是什么
拜年的礼仪和讲究是什么,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那么你知道拜年的礼仪和讲究是什么吗。
拜年的礼仪和讲究是什么1从拜年的时间上说,有拜早年、拜晚年和大拜年之分。一般来说,过了腊月初八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拜晚年是指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大拜年是指初一至初五拜年。
从拜年的顺序上说,亦有先近后远之分。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首先是拜天地,然后是拜祖宗(牌位),再往后是拜高堂尊长,即晚辈向长辈拜年,施礼时要从辈分最高的开始,一般是爷爷、奶奶、父母(叔婶),长辈受拜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才能外出向本家亲威拜年。
初二初三拜舅父舅母、姑姑姑丈、拜岳父母等姻亲。到亲威家拜年,一进屋门,应先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果比自己年长,应主动跪拜,主人须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免礼,表示谦恭。如主人有意留下吃饭,一般不推辞。
初四初五拜同事、朋友及街坊四邻。到同事、朋友家拜年,一般不宜久坐,寒喧问侯几句便可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对于左邻右舍,拜年的方式更简单,进院门见面后彼此一抱拳,随声说道恭禧发财、万事如意,然后到屋里稍坐一会儿,无须过多礼节。
正月里拜年,有多种行礼形式,叩头、作揖、握手、拥抱……,但其中,作揖是老北京人最常用的礼仪。 作揖(zuò yī),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更有文化底蕴。
拜年时作揖的正确手势应该是:第一,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祥”。中国古代有以左为尊的说法,作揖时,左手在上,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第二,两个大拇指要并齐,不能左手的压了右手,或右手的压了左手。第三,拜年时手晃三下即可,不要没完没了。
此外,传统的拜年手势自古男女有别。因为古代是男权社会,所以文字所载的基本都是是男性作揖的规矩。标准的女子作揖姿势与男子正好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
作揖与握手相比有很多优点: 握手可传播某些细菌病毒。而作揖,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绝无此虑。 作揖这种方式一拱手,以一当十,即使有很多客人,也都一律给予了致敬。 作揖完全不受对方的制约,绝不会像握手那样“一旦被对方冷落、则显得进退两难”;作揖则是:“不管你是何种心态,我是给你拜年了。”
拜年的礼仪和讲究是什么21、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的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要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下午应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向长辈拜年,最好安排在节日内以示敬重。
2、春节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
干干净净过节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到别人家拜年,尤其到亲戚家拜年,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叫不出称呼的尴尬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3、“吉利话”要说得适宜:
对于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4、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
掌握适度。不宜大声喧闹,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妨碍别人休息。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临分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拜年的礼仪常识】
在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 “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礼仪和讲究是什么3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 “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