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因此有人会想当然以为氧气浓度越高越好。殊不知,氧气浓度过高是会引起中毒的。主要是氧气可以产生氧自由基,会损伤生物膜结构,导致人类衰老,长期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氧气是一种氧化剂,而生物体是由具有还原性的有机物构成的,所以氧气势必会对生物体造成一定损伤。我们今天的生物体长期生活在氧气浓度为21%的环境中,已经适应了,我们体内的抗氧化酶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能帮助我们消灭氧自由基,保护我们的机体正常运转。
地球本没有氧气,氧气是地球生物的产物。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蓝细菌,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所需的有机质,同时将氧气作为副产物释放出来。这些源源不断产生的氧气用了十亿年时间将当时海洋中的亚铁离子全部氧化了,当时浅绿色的海洋从那时起就变成今天的样子了。
氧气在诞生之初是一种有毒气体,因为当时的生物已经适应了几乎无氧的大气和水环境。24亿年前,当海洋中的亚铁离子被完全耗尽,大气中氧气浓度达到了空前的4%(今天为21%),这给当时的生命带来了一场大浩劫,科学家称之为“大氧化事件”。
这是地球上有史以来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绝大多数古细菌和真细菌从此消失了,只有少数的细菌适应了较高浓度的氧气并活了下来,今天,我们只能在海底火山、盐碱湖底等极端缺氧的环境中见到古细菌了。从那时候,好氧动物才开始繁盛,地球生命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知识科普:氧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能以很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反应,是重要的氧化剂。氧元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广泛分布与大气层、水体和的地壳中。在宇宙中,氧是仅次于氢和氦的第三丰度元素。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氧多以气态双原子分子O2(氧气)存在。
水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知识:
1大气中的氧气45%来自海洋。
2地球上的氧气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每升高100米,氧分压下降0.25千帕。所以,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有时候需要补充氧气。
3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1733出生-1804去世)在1774年8月1日通过加热氧化汞得到了氧气。其实,18世纪很多科学家都得过氧气,但是普利斯特里的研究是最完整的,1775年,他相对氧气的一些研究写成了论文,成为了氧气的第一发现者。
4氧气在-218.79 变成液体氧,在-218.79 凝固,它们都是天蓝色透明物质,可以确定,天空是由氧气构成的。
氧气中毒
氧中毒是指超过一定压力和时间的氧气吸入,导致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与结构发生病理变化。
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面部肌肉抽搐、出汗、流涎、恶心,可影响肺脏、脑、心脏、肾脏、眼部和内分泌系统等器官和功能。
人在高压氧状态下承受的压力和时间,是引起氧中毒的两个主要因素。
较长时间吸入60~200千帕的氧气所致的氧中毒,以肺部损害为主,称为肺型氧中毒,又称慢性氧中毒;而吸入200千帕以上的氧气所致的氧中毒,则以惊厥。为主要表现,称作惊厥型氧中毒,又称急性氧中毒、氧惊厥;眼型氧中毒是长时间吸入70~80千帕氧气,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萎缩。
肺型氧中毒的症状类似支气管肺炎,如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伴轻度干咳;惊厥型氧中毒则以惊厥为主要表现;眼型氧中毒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病变,患者可因此而致盲。
氧中毒主要是对症支持疗法。脑型治疗原则是镇静、抗惊厥、催眠,惊厥时防头部及舌的损伤;肺型轻者数小时即可恢复,重者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加强监护。
氧中毒对身体的影响取决于氧气浓度和压力。例如,人处于氧压高于大气压力的环境中,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眼型氧中毒,常由于人处于高氧含量的正常大气压条件下。高压氧损伤,接受高浓度吸氧治疗的患者,特别是早产儿、潜水员和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是此类损伤的高危人群。
未经作者许可 禁止任何人转载、录音、翻拍、打印、编辑该文章
亲,一般医院都是可以吸氧的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吸氧是有安全且有效的。正常情况下,孕妈妈是不需要吸氧的,其正常吸入的氧气完全可以满足自己和胎儿的需要。但对于缺氧、有贫血状况、肺功能不佳或者心脏有疾病等的孕妈妈,医生通常会建议吸氧,这种情况通常是安全且有效的。但是否需要吸氧仍应该遵医嘱来定,平时没有症状的话可不需要吸氧。如果自己擅自用,不根据具体的情况过度使用会导致出现一些严重的副作用:首先,长期不必要的吸氧,可能导致孕妇体内血氧含量浓度过高,引发人体内环境紊乱。其次,孕妇体内血氧含量浓度过高,会通过胎盘对胎儿血管起到刺激作用。特别是胎儿正在发育的视网膜血管对高浓度氧极为敏感,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损伤、阻塞等,进而引发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问题。因此孕期吸氧不能单纯地判断好不好,而是需要医生根据情况判断孕妈妈是否需要吸氧,而且患者病情不同,吸氧的流量、浓度、时间等都略有不同。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