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肋又称肋骨,位于侧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分,两侧下胸肋及肋缘部。
肋骨是一种弧形小骨,一端连于躯干部脊椎骨的两侧,路体壁向展面弯曲,另一端呈游肉状态或连于胸部中央的胸骨上。
市端与脊椎骨相连,股端游离而在高等的脊椎动物中,肋骨的腹端和胸骨相连,共同构成胸席。胸席既可保护心脏、肺,又可加强呼吸的机能。
扩展资料:
肋骨的功能主要是支持体壁,保护内脏,在爬行动物、鸟纲和哺乳动物并有协助呼吸的作用。
胸骨位于胸区腹中线,是陆生四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胸骨的功能是支持和增强体壁,帮助保护胸腔内脏和为前肢肌提供附着,爬行动物以上的脊椎动物,胸骨还有协助肺呼吸的作用。
初形成的肋骨为软骨,以后全部或部分骨化变成硬骨。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肋骨在腹部与胸骨相接的一端不骨化。每一椎骨一般都有1对肋骨,通常胸部肋骨发达,其他部分退化,残迹常在颈椎及荐椎上看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胁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肋骨
痛经较为普遍。凡在经前、经期、经后发生腹痛及其他不适,以至于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为痛经。疼痛多在经期第1~2天,也有在经前1~2天开始腹痛的,疼痛在经期加重。多为阵发性下腹部绞痛、坠痛、胀痛,并可放射至腰骶部、内侧及阴道、肛门;膜样痛经病人当要排出大块脱落的子宫内膜时疼痛会剧烈,一旦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疼痛剧烈者可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至虚脱。还可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呕吐,也可有膀胱、直肠剌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等,还可有头痛、眩晕、乏力或神经过敏等不适。痛经的原因
痛经是指女性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且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的一种疾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多见于青年妇女,常随月经初潮发病;继发性者多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肿瘤等。
痛经在妇女疾患中,是一种十分普遍发生的疾病,女孩在19岁以后痛经发生率明显增高。据流行病学调查,与原发痛经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月经初潮发生的早晚:有调查资料证实,原发痛经程度与月经初潮年龄有明显的相性。初潮年龄早者痛经发生率较高,同时痛经表现的程度也更严重。
2.婚姻及生育情况:至目前为止,对于原发痛经与婚姻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二种观点。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婚姻与原发痛经发生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但亦有少数人认为婚姻与原发痛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不少女患者在婚后痛经有所缓解。二种观点均需大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3.可能与经期过度劳累、紧张、寒冷及过敏体质有关。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生殖器官没有明显病变的痛经,在医学上被称为“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可能有以下几种因素:
1.内分泌因素:排卵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分泌期子宫内膜能合成和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可促进平滑肌收缩、痉挛,以致子宫缺血引起痛经。原发性痛经绝大多数均在有排卵的月经期发生。
2.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可由于子宫收缩力差或不协调引起痛经,子宫畸形、子宫过度倾屈、子宫颈口狭窄梗阻,可使经血流通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
3.子宫内膜若整块脱落,排出不畅亦可刺激子宫收缩产生痛经,此种痛经称为膜样痛经。
4.少数患者由于精神紧张,对月经生理认识不足,以致产生恐惧而疼痛。
由生殖器官发生了某种疾患引起的痛经,医学上称为“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常在初潮后数年才出现,常有月经过多、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盆腔炎病史,发病情况各有不同。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腺症等。若是遇到这种情况,应尽早去找医生诊治,根治本身的问题。
中医与西医对痛经的理解:
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子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辨证论治如下:
1.虚证:不荣则痛,意思是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
由于气血不足或是脾胃功能不健运,气血运行无力,滞而不畅,或肝肾脏腑功能亏损所致的精亏血少,使妇女生理密切关系的冲任二脉失于濡养,造成痛经。
治法宜平时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2.实证:不通则痛,意思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
由于肝气不舒畅,气滞血淤,经血滞于子宫,或感受寒邪,平时过量吃寒凉生冷食物,使血为寒凝,或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由于月经前或月经时,气血下注冲任、子宫,胞脉,造成壅滞,塞而不通,所以会痛。
本病的病因病理比较复杂,可分虚、实两种。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1)肝肾不足由于禀赋不足、房劳多产、久病等伤肾而致精血不足,无血可下。
(2)气血虚弱劳伤心脾或大病、久病失血等以致冲任大虚,无血可下。
(3)阴虚血燥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阴虚血燥或精亏阴竭而致虚劳闭经。
(4)气滞血瘀七情内伤,气血瘀滞或经、产受寒,寒凝血脉而致闭经。
(5)痰湿阻滞肥胖痰湿阻络而致闭经
痛经的中医治疗方法
1.经行胁痛。
(1)行经时两胁作痛,甚至胁内有块,疼痛不已,经血紫暗,当理气活血化瘀。取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5克,元胡5克,沉香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5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2)经行关节痛。行经时周身骨节疼痛。药用乌药、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各10克,干姜、甘草各7克,僵虫、麻黄各6克,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温服,每日1剂,连服6剂。
(3)经前腹痛。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取当归尾、川芎、赤芍、丹皮、制香附各12克,元胡5克,生地10克,红花、桃仁各4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7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2.经后腹痛。行经之后腹痛多系血虚夹滞所致,宜补虚通滞。药用党参、白术、醋香附、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12克,炙甘草8克,木香3克,青皮10克,生姜2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避免陷入误区
针对痛经这个问题,很多女性都会陷入一些误区,以下就是几种常见的误区,应该尽量避免。
1.凭经验吃药。有些患者经常根据原发痛经时的经验,或朋友的经验服药。
实际上,引起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无论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别是继发性痛经,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引起的,用药不当,可能酿成大害。即使是同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经,也有不同的病因,也可能在用药种类、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你朋友的痛经可能与你一样非常剧烈,但是她可能服用一些消炎止痛片能好,而你却不一定能好,说不定还有副作用。
2.痛经会自动痊愈。许多女性朋友在以前发生过原发性痛经,婚后自然好转甚至消失了。当她们再次遭遇痛经袭击,就认为这无关紧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
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一般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3.认为摘除病变器官会一劳永逸。一些患有子宫内膜异位征、子宫肌腺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难治之症的女性,因痛经严重或经久不愈,就想去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认为这样一劳永逸。
可是,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生殖器官尤其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过早摘除,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所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别要求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有些疾病虽然难以治愈,但是基本能够控制病情、减轻甚至消除疼痛症状。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都饱受痛经带来的折磨,但只要预防措施做得到位,一般都可大大缓解痛经症状。这就需要女性朋友们多多留心自己的身体,做好准备的工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