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称呼女子用的“氏”的含义: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赵王~(夫姓赵,父姓王)。
一、氏的组词:
夏氏、于氏、秦氏、项氏、尹氏
侯氏、外氏、仲氏、汉氏、史氏
二、氏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乀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氏,巴地、蜀地的山名中,叫崖肩之旁附着而又俗坠的山岩“氏”崩塌时发出的声音,方圆百里都可以听到。字形像崖肩之形,“乀”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禺氏[yú shì]
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或以为即 月氏。
2、冥氏[míng shì]
《周礼》官名。掌攻除猛兽。
3、昭氏[zhāo shì]
战国时期楚国的公族,与景氏、屈氏并称,由三闾大夫管理。
4、猋氏[biāo shì]
指神农氏。
5、慈氏[cí shì]
佛教菩萨名,即 弥勒菩萨。
古代女子地位较低,所以都没有名字,只用氏来表示一下。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而古代女子社会地位都比较低,既不能仕官,也不可经商,很难在外有好名声,所以通常也就不去取名了。
姓则是代表家族血缘,起源自母系社会,也叫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女子出嫁以后,姓都会跟随丈夫,本姓则弃之不用,因此姓是可以变化的。
氏则是古代贵族以属国、官位为氏,表示这个人身份尊贵,氏多为固定,由皇上授予,不可变。男子叫“氏”,多半是其地位最贵,江湖名声较高,是一种尊称,而女子叫“氏”,则是一种标记。
所以,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扩展资料:
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
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
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译:姓,是为了统一大家的祖宗而创出来的。氏,是为了让其子孙有所分别。)”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就合一了,其后统称为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