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动物
珍珠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珍珠系蛤类及螺类受刺激所产生的分泌物层叠而成。市售品分二类:一类为天然产的珍珠;一类为人工养殖的珍珠,称为"养珠",系将生石决明的颗粒或砂粒等投入蚌壳内经数年后所形成。
[原动物]
1. 珠贝母 别名:真珠贝。
Erosari(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假瓣腮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真珠贝科Pteriidae
为暖海底栖贝类,具二枚介壳,左右不等,左壳比右壳略大,且凹陷较右壳为深。壳之长度与高度差不多相等,通常长高为6~7厘米左右,大者可大于10厘米。前耳突大而短,后耳突长。壳面黄褐色,具黑色放射条纹。生长级明显。具有密生鳞片,易碎断,近壳顶处较为平滑。壳内白色或带淡黄色,富有珍珠光泽。壳缘较薄,呈黄褐色,铰合处平直有1~2个主齿。韧带细长,褐色。闭壳肌痕大,略呈耳形,几乎位于壳之中央。壳顶位于前端,距离近。足小,能生足丝线,于右壳前面之小孔伸出。附着于岩礁砂 。
当珍珠母贝和蚌贝在水中生长时,若偶然遇有细微的砂粒或较硬质的生物窜入壳中外套膜内,外套膜受到刺激后,殊感不适,遂分泌真珠质逐渐包围由外窜入之砂粒或生物,并日益增大成为珍珠。
养珠亦系利用此原理,一般选用3龄左右个体,施行插核手术,有意识地放入砂粒,让外套膜感觉不适而分泌许多真珠质来包被这些进入的砂粒,因而形成了人工珍珠,甚至人为地将投入物作成各种形状,结果所得的养珠也是各式各样的。
产于暖海1~10米深处。幼体栖息地区较浅,长大后渐向深海区移动。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及广东其他沿海地区。
2. 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ch--蚌科Unionidae
淡水底栖贝类。壳厚大,外形略似不等边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后缘圆。腹缘长近直线。壳顶位于距前端壳长约1/6处,壳顶有数条肋脉。成体的冠常仅留残痕,幼体的贝壳一般完整。壳表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失去表层颜色。铰合部强大,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左右两壳各具有一高大的后侧齿。前侧齿细弱,后侧齿下方与外面相应有纵突和凹沟数个。前闭壳肌痕大呈楔状,伸足肌痕圆形,前缩足肌痕小而深,后闭壳肌痕大而浅,外套肌痕宽,真珠层有光泽。
生活在江河、湖沼的泥底,行动缓慢。
分布于全国各地,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和松花江,安徽省的宁国,江苏省的武进,北京等地,都有发现。此种蚌可用来产生真珠,贝壳为制造钮扣的原料。
以上二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淡水底栖贝类。壳近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状突不明显,后背缘向上斜伸出...为大形的冠。壳顶有数条肋脉………………………………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1.暖海底栖贝类,壳左右大小不等,常左壳比右壳大,壳之长宽略相等。前耳突大而短,...后耳突长……………………………………………………珠母贝Pteria margaritifera
[采制]
全年皆产,通常以十二月较多,潜到海底,自水草或石头上取下海蚌,从其中取出珍珠。肉可食用。
[炮制]
用布包好,放入豆腐浆中,煮约3小时,取出洗净,研成极细粉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蚌类中得到的颗粒状珍珠。
[名称] 珍珠Margarita 别名:真珠。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广东合浦,黑龙江庆安,安徽宣城、南陵、当涂,台湾等地,销全国各地。
[化学成份]
主含碳酸钙。并含有多种氨基酸: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等。
性状鉴别
天然珍珠呈圆球形、椭圆形、不规则的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6毫米。表面类白色、黄白色、浅粉红色、浅蓝色等,具美丽的彩色光泽,平滑。作过装饰品的珍珠,中央多数有穿孔。质坚硬,难破碎,断面呈层状。用火烧之有爆裂声。气无,味微咸。
养珠形状与
天然珍珠相似,但表面光泽较弱,断面中央有圆形的砂粒或石决明碎粒,表面有一簿的真珠层。入药仅用真珠层。气无,味微咸。
以颗粒圆整、光泽透明、有宝光、质地坚硬者为佳。
[效用]
[性味] 甘咸,寒。
[功用] 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毒。
[主治] 热病惊痫、烦热不眠、咽喉肿痛腐烂、口疮、溃疡不收口、目赤翳障、并能润泽肌肤。
[用量] 0.6g~1.2g。
[禁忌] 无实热者慎用。
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做奇珍,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我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诸岛。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
珍珠的形成
湖海里的珠蚌,当开启蚌壳,一些外界的杂物如砂粒等,会进入到贝的体内并接触其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便分泌出一种碳酸钙的化合物,这些碳酸钙便以杂物为中心,层层包裹,经过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直到形成珍珠。
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因此,它们虽然同是碳酸钙结晶,但由于结晶系的不同,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物质-珍珠和贝壳。
②(首见《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的丫头。鸳鸯上吊,是她首先发现的。又袭人在贾母处当奴婢时,亦曾取名珍珠。
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来的。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在海边觅食时,就发现了具有彩色晕光的洁白珍珠,并被它的晶莹瑰丽所吸引,从那时起珍珠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饰物,并流传至今。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学组成为: CaCO391.6%、H2O和有机质各4%、其它0.4%。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 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钮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非均质体。颜色有白色、 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白色条痕。具典型的 珍珠光泽,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双折射率0.156。 无色散现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6-2.78g/cm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 无解理。韧性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显白色、淡黄色、淡绿色、蓝色荧光,黑色珍珠发淡红 色荧光;X射线下有淡黄白色的荧光。遇盐酸起泡。
珍珠以它的温馨,雅洁,瑰丽,一向为人们钟爱,被誉为珠宝皇后。珍珠的成分是含 有机制的碳酸钙, 化学稳定性差,可溶于酸,碱中,日常生活中不适宜接触香水, 油,盐,酒精,发乳,醋和脏物; 更不能接触香蕉水等有机溶剂;夏天人体流汗多,也不宜戴珍珠项链,不用时要用高级中性肥皂或洗洁 精轻轻洗涤清洁,然后晾干,不可在太阳下暴晒或烘烤;收藏时不能与樟脑丸放在一起,也不要长期 放在银行的保险 库内。珍珠的硬度较低。佩戴久了的白色珍珠会泛黄,使光泽变差,可用1%-1.5%双 氧水漂白,要注意不可漂过了头,否则会失去光泽.
关于珍珠的西方传说
在西方的传说中,说法是美神维纳斯出生于贝壳中,当贝壳打开的时候,从她身上滴下来的露水就变成了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堤切利在《维纳斯的诞生》一画中,将女神置于一扇巨大的贝叶之上,从水底缓缓而出,女神抖落的水珠形成粒粒珍珠,洁白无暇,晶莹夺目。丹麦人将珍珠与美人鱼扯在一起,美人鱼思念王子而不得,泪洒相思地,被守护在身边的贝母蚌珍藏起来,时间长了,眼泪就变成颗颗珍珠
怎么把珍珠磨成珍珠粉
工具/原料
珍珠 研钵和研棒 粉碎机 豆腐
方法/步骤
1
把买来的珍珠洗净,放在小碗里,把豆腐切成许多小方块备用。
2
把珍珠放到锅里,然后往里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水淹没珍珠即可)武火加热至沸腾,然后再放入切好的豆腐,用小火再加热30分钟,关火,捞出珍珠。
3
将珍珠放入粉碎机粉碎,然后用个小碗将粉碎好的珍珠装起来。
4
将一小勺粉碎的珍珠放入研钵,加少许水,研细,再加入大量的水(约研钵体积的二分之一),稍微沉淀,然后将水倾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保留)。
5
再往研钵加水继续研磨,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研钵中的珍珠所剩无几,小碗中的珍珠也是按上述步骤做的。
6
将容器中保留的珍珠水放好,静置几天,切忌要盖好盖子,以免其它粉尘或是杂质污染珍珠粉,影响珍珠粉的质量。
7
当珍珠粉完全沉淀,轻轻地将水倒掉,然后准备一块较大且干净的白布(塑料袋也可以),完全摊开,再将潮湿的珍珠粉均匀地铺开,晒干。
8
将晒干的珍珠粉用一个玻璃瓶装好,记得密封,避免珍珠粉受潮。
【珍珠】 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做奇珍,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我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乡。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珍珠与玛瑙、水晶、玉石一起并称我国古代传统“四宝”。 目前我国的珍珠养殖技术已非常成熟,珍珠价格也相应大众化。【皇翔珠宝】力所能及把珍珠项链推广给我们全国的妇女同胞们,最大限度发挥珍珠的价值。 【珍珠的历史】 最新的科学考察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珍珠,大约出现在距今2亿多年远古时代,圆润晶莹的珍珠是贝蚌生命的结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使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海史后记】有“禹帝弟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的记载,这或许就是4000年前我国使用珍珠的佐证。春秋时期的【吕氏春秋】,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梁朝刘騦的【文心雕龙】,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典籍有关珍珠的记载,反映了古人对珍珠的认识。【尚书禹贡】中记载“淮夷嫔珠”。【尔雅】吧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着也”楚国屈原【离骚】、汉乐府【陌上桑】等典籍中有关珍珠的记载反映先民对珍珠佩戴的习俗。【本草纲目】中写道珍珠“治目润肌”、“安魂魄、定惊悸”等功效,【神农本草经】、【海药本草】等著名医书中均有珍珠的药用论述。 [编辑本段]【来源】 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来的。它的另一个名字Margarite,则由古代波斯梵语衍生而来,意为“大海之子”。 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在海边觅食时,就发现了具有彩色晕光的洁白珍珠,并被它的晶莹瑰丽所吸引,从那时起珍珠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饰物,并流传至今。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学组成为: CaCO391.6%、H2O和有机质各4%、其0.4%。 珍珠形成的原理: 1.外围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2.内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形成珍珠。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现在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人工无核珍珠,是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 主要产珠的贝类: 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双壳类动物。 1. 珠贝母 别名:真珠贝。 暖海底栖贝类,壳左右大小不等,常左壳比右壳大,壳之长宽略相等。前耳突大而短,后耳突长 Erosari(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假瓣腮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真珠贝科Pteriidae 为暖海底栖贝类,具二枚介壳,左右不等,左壳比右壳略大,且凹陷较右壳为深。壳之长度与高度差不多相等,通常长高为6~7厘米左右,大者可大于10厘米。前耳突大而短,后耳突长。壳面黄褐色,具黑色放射条纹。生长级明显。具有密生鳞片,易碎断,近壳顶处较为平滑。壳内白色或带淡黄色,富有珍珠光泽。壳缘较薄,呈黄褐色,铰合处平直有1~2个主齿。韧带细长,褐色。闭壳肌痕大,略呈耳形,几乎位于壳之中央。壳顶位于前端,距离近。足小,能生足丝线,于右壳前面之小孔伸出。附着于岩礁砂 。当珍珠母贝和蚌贝在水中生长时,若偶然遇有细微的砂粒或较硬质的生物窜入壳中外套膜内,外套膜受到刺激后,殊感不适,遂分泌真珠质逐渐包围由外窜入之砂粒或生物,并日益增大成为珍珠。 养珠亦系利用此原理,一般选用3龄左右个体,施行插核手术,有意识地放入砂粒,让外套膜感觉不适而分泌许多真珠质来包被这些进入的砂粒,因而形成了人工珍珠,甚至人为地将投入物作成各种形状,结果所得的养珠也是各式各样的。产于暖海1~10米深处。幼体栖息地区较浅,长大后渐向深海区移动。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及广东其他沿海地区。 2. 褶纹冠蚌 淡水底栖贝类。壳近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状突不明显,后背缘向上斜伸出...为大形的冠。壳顶有数条肋脉 Cristaria plicata Leach--蚌科Unionidae 淡水底栖贝类。壳厚大,外形略似不等边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后缘圆。腹缘长近直线。壳顶位于距前端壳长约1/6处,壳顶有数条肋脉。成体的冠常仅留残痕,幼体的贝壳一般完整。壳表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失去表层颜色。铰合部强大,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左右两壳各具有一高大的后侧齿。前侧齿细弱,后侧齿下方与外面相应有纵突和凹沟数个。前闭壳肌痕大呈楔状,伸足肌痕圆形,前缩足肌痕小而深,后闭壳肌痕大而浅,外套肌痕宽,真珠层有光泽。生活在江河、湖沼的泥底,行动缓慢。 分布于全国各地,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和松花江,安徽省的宁国,江苏省的武进,北京等地,都有发现。此种蚌可用来产生真珠,贝壳为制造纽扣的原料。 注: 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因此,它们虽然同是碳酸钙结晶,但由于结晶系的不同,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物质-珍珠和贝壳。 中国珍珠业 (1)汉朝时,根据珍珠的地域性被分为南珠,北珠. (2)明代是中国采珠业的鼎盛时期,弘治年间(1488~1505年)珍珠年产量最高达2.8万两,输出到国际市场。 (3)由于人们的滥采,珍珠在清朝后期最终枯竭。 (4)清代到国民党时期,珍珠自然资源日渐破坏,珍珠业每况愈下,几乎濒临灭绝。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在合浦白龙建立了珍珠养殖场。 (6)1985年浙江诸暨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市场 。 (7)目前,中国淡水珠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5%以上,养殖珍珠向优质方向发展。 【历史沿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珍珠就是我国宫廷中的珍品。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把珍珠列为治疗疾病的重要药材,并阐明了珍珠的药效。在《日华子本草》载,珍珠“安心、明目。”《本草衍义》曰:“除小儿惊热。”《本草汇言》曰:“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刘安《淮南子》中记载:“明月之珠,螺蚌之病而我之利也。”说明我国此时已认识到珍珠的成因。十三世纪,我国以铅制核,植入乌贝,成功地育成了有核珍珠。 [编辑本段]【生态环境】 马氏珍珠贝生活在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多、水质肥沃的海水中。一般栖息在低潮线附近至水深20多米的地方区域,以水深10米为多。 蚌为底栖类软体动物,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沼泽、小溪或水田等淡水环境中。 [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 马氏珍珠贝一般为雌雄异体,但有转性现象,所以有时可见雌雄同体的现象。马氏珍珠贝适宜生活的温度为范围为15~30℃,要求栖息海区海水的比重较高,为1.0150~1.0280。第一年出生的马氏珍珠贝到第二年的繁殖期已具有繁殖的能力。繁殖期集中在每年5~10月份。 ①动物 [编辑本段]【珍珠其它名称】 真朱,真珠,蚌珠,珠子,濂珠 [编辑本段]【采制】 全年皆产,通常以十二月较多,潜到海底,自水草或石头上取下海蚌,从其中取出珍珠。肉可食用。 [编辑本段]【炮制】 用布包好,放入豆腐浆中,煮约3小时,取出洗净,研成极细粉即成。 一、净制 洗净(《药典77》)。 二、切制 制粉 1.取净珍珠,加水适量共研细,再加多量水,搅拌,倾出混悬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除去杂质,合并混是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制成最细粉(《药典85》)。 2.取珍珠,洗净泥垢,用布包好,加豆腐与水共煮约2小时,取出,用水洗净,捣碎,加水少许研成极细粉,干燥即得(《药典63》)。3.取净珍珠粉,置乳钵内,加入运量水研细,再加多星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干燥,研散。或取净珍珠,捣碎,研成极细粉(《规范》)。 三、炮炙 1.豆腐制 (1)净取品,装入布袋或纱布包裹,与豆腐或豆浆同煮2-3小时,取出,洗净,捣碎,水飞成极细粉。每珍珠1kg,用豆腐2kg或豆浆5kg(《宁夏》)。 (2)取珍珠用布包好,挟入豆腐块内,蒸约3小时,取出,洗净,晾干,研成极细粉(《内蒙》)。 2.煅制 取净珍珠,大小分开,置铁锅内,上面扣一碗,用中火煅至爆炸声尽,取出,晾凉,水飞或研成极细粉,干燥(《山东》)。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