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旦感染者发病,就会有一些明显的病症出现。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三种:第一个是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有可能发热一个月、两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或更长,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表现;第二个常见的症状就是不明原因的腹泻、拉肚子,因长期腹泻,造成营养缺失;第三个症状就是体重短期内明显减轻,主要是由于长期腹泻造成。
因此,如果不明原因的出现上述三种症状,同时有不洁性生活史、接触被感染物品、接触过高危人群等情况时,一定要想到是否患上艾滋病。
艾滋病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大致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
1.急性HIV感染
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多表现为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肌肉或关节痛等全身不适症状(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
2.无症状HIV感染
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无症状可持续2~10年或者更长,平均5年左右。临床上没有任何表现,但具有传染性,是临床不易识别但是重要的传染源。
3.艾滋病前期
又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艾滋病相关复合征。多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长期慢性低热伴有盗汗,体重减低、慢性腹泻、肛周、生殖器及口腔黏膜多处感染寻常疣病毒或尖锐湿疣等。
4.艾滋病期
在以上的发病基础上,此期可发生致命性的各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两者可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具体表现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肺结核和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部分中青年患者可出现痴呆。其中卡氏肺囊虫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可直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
本病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及多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相鉴别,如感染、恶性肿瘤、长期接受放疗或化疗等。
得了艾滋病是一种什么感觉?
作为专门治疗艾滋病的医生来回答你的问题!
“谈艾色变”是目前对于艾滋病是最好的形容,太多的人害怕、歧视艾滋病,因此整个 社会 弥漫着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感。所以艾滋病对于人们来说代表黑暗,一旦和艾滋病粘上边的都会避而三尺。
所以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往往都是惶惶不可终日,作为医生也能理解这种心情,那么我们如何来对待这一些呢?李医生有如下建议:
1.艾滋病虽然目前无法治愈,还有一些其他疾病照样不能治愈呀,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当做慢性疾病来治疗;
2.坚持正确的服用抗艾滋病药物可以正常生存很多年
3.寻求专业的医生治疗,往往比自己乱了阵脚要好!
好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关注李平医生, 健康 路上有我陪伴!
有个朋友认识的人得了,三甲医院护士,家中独子。学习一般没考上本科,家里安排念完护理进了省城一所三甲医院,工作认真刻苦!
有一次抢救病人时感染了HIV。因为是"工伤",所以医院承诺负担他下半辈子的所有治疗和生活费用。本可以回家休养,但他要求继续工作,现在调到后勤部门,每天还是勤勤恳恳上班。
他父母多次对人大哭:"早知道做民工也不让他去做护士啊…或者早点和农村里的年轻人一样,找个十几岁的姑娘办个酒,现在都有孩子了…"
反而他自己,才二十出头的大男孩,虽然知道这个病的下场,但因为没有经历过太多人情世故,居然也不太悲伤。
"大不了不找女朋友,和尚不也是这么过?还不能吃肉!"他说。
他确实从来没交过女朋友,外表平平,家境平平,能力平平,性格平平,所以早恋也没有过。
他父母没有刻意封锁消息,起码几十百个亲友都知道了。只想他安稳生活,其他的都不想了,他们从没动过要个儿媳的念头。"谁愿意呢?是说有办法可以生 健康 孩子,但哪个姑娘肯?"骗婚,他们是想也没想过。
如果不是现在 社会 上约炮现象严重,我不会写这段回答。
希望大家都能洁身自好!
祝好!
事已自此,不要难过了,天无绝人之路,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多陪伴,对妈妈来说,就是最大的宽慰。
如果是自己得了艾滋病就好好接受治疗,如果是别人得了艾滋病,不要歧视,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前段时间看到一些报道说,有些人自己得了艾滋病,就丧心病狂地报复 社会 ,传染其他人,让其他人也染病,我觉得这样的人,才是最无耻最可恨的。
只要有信心。坚持每天服药。保持心态平恒。积极向上。和正常人没有问题的。有的人己经十五年了。身体一直不错。加强锻炼。快乐的生活吧?祝你们全家幸福快乐!!!!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消瘦、体重减轻和死亡。(一)病原
结核杆菌分人型、牛型和禽型。以牛型对牛的致病性最强。牛型结核杆菌是1种细长杆菌,单个或呈链排列,为抗酸染色的革兰氏阳性菌,不形成芽孢,不运动。病牛渗出物和粪便的结核杆菌能存活多日,厩舍消毒可用2%—3%氢氧化钠喷洒。
(二)流行
病畜是传染源。结核菌可随呼出的气体、痰、粪便、尿、分泌物或奶排出体外,当易感染牛与病牛接触时,或食入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后可引起感染。
饲养管理不良,如厩舍阴暗、通风不良,牛群拥挤,密度过
大,饲料营养缺乏和环境卫生差等,都可加快本病的传播。
(三)症状
牛感染结核病经过缓慢,由于患病器官不同,临床症状各不一致。
1.肺结核 初期咳嗽短粗干咳,继之咳嗽频繁,呈湿咳带痛,鼻漏呈粘性或脓性,呼吸次数增加,听诊有干性或湿性罗音,叩诊胸部呈浊音或半浊音区。病牛呈渐进性消瘦、贫血、乳量减少。
2.乳房结核 乳上淋巴结肿大,无热无痛,后乳区可发生无痛性硬固肿大,乳量减少,乳汁稀薄,有的病牛乳房发生萎缩。
3.生殖道结核 从阴道内排出白色或黄色混浊粘性、脓性液体,内含絮状物,子宫角增大,母牛发情频繁,性欲增强,屡配不孕或孕牛发生流产。
4.肠结核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疝痛,病畜食欲不振,病初腹泻或与便秘交替,后呈持续性腹泻,粪呈稀粥状,混有粘液或脓液。
(四)诊断
牛结核菌素皮内试验是目前奶牛场所采用的主要诊断方法。已成为常规检疫制度,每年春、秋各检疫一次。有老的牛型菌素(OT)和提纯牛型菌素(PPD)试验两种。
1.结核菌素(OT)试验
(1)注射部位:成年牛在左侧颈中部上1/3处;3月龄以内犊牛在肩胛前部剪毛,面积约5cm×5cm,在剪毛部中央,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皮肤,用卡尺量其皮肤皱褶厚度并记录。
(2)注射剂量:在剪毛处中央用酒精消毒,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原液:3月龄内犊牛0.1ml,3—12月龄牛0.15ml,成年牛0.2ml。
(3)观察反应:于注射后第72h及120h两次观察反应。检查注射局部温度、疼痛反应及肿胀性质.用卡尺测量注射部皮肤皱褶厚度及肿胀面积,并做好记录;在72h观察同时,须在第1次注射的同一部位,以同一剂量进行第2次注射;第2次注射后 48h(即第1次注射后120h)再观察一次并测量其皮厚。
(4)判定标准:
阳性反应(+):皮肤皱褶比原皮厚增加8mm以上者:或局部发热、有痛感、并呈现界限不明显的弥漫性肿胀,硬软度似如面团,其肿胀面积在35mm×45mm以上。
可疑反应(±):炎性肿胀面积在35mm×45mm以下,皮肤皱褶厚度增加5--8mm。
阴性反应(—):无炎性肿胀,皮肤皱褶厚度不超过5mm,或仅有坚实、冷硬、界限明显的硬结者。
2.提纯牛型菌类(PPD)试验 在牛颈部一侧中部剪毛,量皮厚后,皮内注射菌素O.1ml,72h观察结果。当注射部位红肿,皮厚增加4mm以上,为阳性;皮厚增加2—3.9mm,红肿不明显,为可疑;皮厚增加在2mm以下者,为阴性。可疑牛须经2个月后在同一部位,用同样方法复检;两次可疑者可判为阳性。
为了准确,试验时,可在颈部的另一侧同时注射禽结核菌素做对比,若对禽型结核菌素的反应大于牛型菌素,则认为被检牛不是牛结核。
(五)预防
加强防疫、定期检疫是防治的有效措施。牛场应于每年春、秋进行两次结核检疫,开放性病牛屠宰,无症状阳性牛应隔离饲养或淘汰。病畜污染的牛棚、用具用20%漂白粉、5%来苏儿消毒。可疑牛于检疫后的2个月复检,凡两次可疑者可判为阳性;引进牛须进行结核检疫,确为阴性者再入场;患结核的饲养员,及时从场内挑出。无症状的结核阳性牛可在一偏僻场地集中饲养,此为结核牛场,该场母牛所产犊牛立即与母牛分开,喂3—5天初乳后,调入中转站内饲喂,到20一30日龄做第1次结核检疫;于100—120日龄做第2次检疫;于160—180日龄进行第3次检疫。如果3次检疫全为阴性者可调入健康群。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pulrnonarytuberculosis)最为常见。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渗出、干酪样坏死及其他增殖性组织反应。可形成空洞。除少数起病急聚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50年代以来,我国结核病的流行趋势虽有下降,但各地区疫情的控制尚不平衡。仍是当前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国十大死亡病因之一。 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欲演欲烈。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 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肺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肺结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合成,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在预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种和化学预防为主。其中1952年异烟肼的问世,使化学药物预防获得成功。异烟肼的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经济,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个月,10年内可减少发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然而,这种顽固的“痨病”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此病,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大超过了肺结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制止结核病”世界行动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上的忽视,致使肺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于肺结核,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等。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