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
3.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医务人员。
4.转运患者医务人员和司机。
5.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6.一级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
7.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和黏膜的防护。
8.二级防护: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9.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10.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
11.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12.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和保护。
13.三级防护: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标准预防是指医院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的一种预防手段。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三级防护: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标准预防是诊疗活动中一项基本的防护措施,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如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外科口罩防喷溅;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粘膜时,应戴手套;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接触特殊感染的患者时应穿隔离衣。
/iknow-pic.cdn.bcebos.com/9825bc315c6034a84ae1f4efc41349540923765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825bc315c6034a84ae1f4efc41349540923765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825bc315c6034a84ae1f4efc413495409237658"/>
扩展资料
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用品和设备的消毒灭菌。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7、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A0%87%E5%87%86%E9%A2%84%E9%98%B2/8553393?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标准预防">百度百科-标准预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