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1、蜈蚣(毒作用和蝎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蝎子,只有肿痛)。
2、毒蛇(蛇类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伤死亡例子较多)。
3、蝎子(和蛇一样,除了个别,毒性都较小,因为除了饲养一般很少见到,毒作用大多数是抽搐引起中风)。
4、壁虎(属于蜥蜴目生物,分为有毒和无毒两大类,但是古人认为他逃到耳朵里,尾巴脱落会致聋,但实际上不会)。
5、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毒性大于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击性,所以案例较少)
“五毒”原来是良药“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沙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沙、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作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此药共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
很显然,“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但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说是五毒,却可以毒攻毒,最后却成了五味良药。
1、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这五种动物是中国民间所说的五大毒物,都可入药。
2、中国有句民谚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就是说在端午节“五毒”开始滋生,提醒大家要在这天进行驱毒。驱毒的方法一般是在家里各个角落里撒上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等,与此同时,还要打扫家中各个地方,清理堆放已久的垃圾。
3、“五毒”当中,蜈蚣身体有毒液,被咬过之后会造成皮肤肿痛。毒蛇的毒性有大小之分,毒性大的蛇的毒液会直接造成人的死亡。蝎子会使用含有毒液的尾巴蛰人,中毒后人会抽搐中风。壁虎有有毒和无毒的分别,古人认为壁虎会钻人的耳朵,导致人耳聋,但科学证实并不会。
4、蟾蜍不攻击人,但它的身体会分泌蟾酥,毒性极大。有些说法里会把蜘蛛代替壁虎也列入五毒之中,在我国蜘蛛的体型一般不大,南方有毒性的蜘蛛比北方多。
5、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五种动物除了有毒性,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入药。
6、蜈蚣是常用药材,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可以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毒蛇咬伤等。因为野生蜈蚣生长慢,供应不足,所以药用蜈蚣一般都是人工饲养的。
7、蛇更不用说,它浑身都可以入药,蛇肉可以延年益寿,治疗病后体弱、关节疼痛等症,蛇胆具有清热、化痰、明目的作用,中国著名的 “蛇胆川贝液”就是治疗咳嗽的良药。此外蛇皮、蛇毒、蛇骨也都是常见的药材。
8、蝎子有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效果。壁虎有祛风,活络,散结的功效,可治疗中风瘫痪,风湿关节痛。蟾蜍的檐酥 、蟾衣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等功能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