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认为“风者,百病之长也”由此可知风邪的厉害。而且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尤其是秋季,很多人容易出现咳嗽、头沉、鼻炎等症状......
翳,有遮蔽之意,而风就是风邪的意思。
位置:翳风穴在耳垂后方,距耳根约0.5处之凹陷中央处。
风门穴为风邪出入门户,善治风邪。
位置 :风门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治疗风邪外袭所致肺卫表证之常用穴,善疏散外风。
建议 :按揉风门穴有缓解因风邪引起的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痛。
“风市”就是风的市场,中医认为,这个穴位为风邪的集结之处。
位置 : 风市穴在大腿上,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指之处就是风市穴。
建议 :泡脚时可以揉揉风市穴,对因风邪而致的伤风感冒、身体抽搐、皮肤痛痒等问题都有很好的缓解。
八风穴中的“八”,指的是双足足背有8个穴位点,风指邪气风邪,八风穴具有排除体内风邪的作用,故名“八风”。
位置 :八风穴于人体5个脚趾间的缝纹端取之,左右各4穴。
建议 :泡脚的时候揉揉八风穴,有袪风通络的效果,可缓解因受风引起头痛、牙痛等问题。
最后,《黄帝内经》还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虚邪。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好防护措施,以免“邪之所凑”,才能更轻松地度过秋天。
风为春季主气,四季皆有,其致人病者,谓之风邪。风邪侵袭,四季可见,为外感风、暑、湿、燥、寒及火六邪中的主要致病因素。《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东风生于春,南风生于夏,西风生于秋,北风生于冬之说。由于风邪四季常有,故致病广泛。如《素问·风论》有:春伤于风者为肝风,夏伤于风者为心风,季夏伤于风者为脾风,秋中于风者为肺风,冬中于风者为肾风之论。六气各有主时,致病因时而异,惟风气四时常见,故致病最多,居六邪之首,故称“百病之长”,甚至将其做为外感病邪的总称。《内经》在论述外感致病因素时,常以风邪概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灵枢·刺节真邪》说:“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所说的“风”泛指一切外感病邪,故《素问·风论》又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为阳邪,居外感六淫邪气之首,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来来谈谈这个百病之长。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导致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特性的证候。风邪其性轻扬,所以风邪入侵,首先就是头面部肌肤的症状多见。又因其善行数变,能直透肌肤腠理、经脉,从而累及脏腑。风淫为病或游走不定、或发展迅速,多与其他病邪相合为病。风淫证根据其所反映病位与证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证名。
风寒袭表证
风邪袭表,肺卫失调,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则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特征的症状,并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为特点。
风邪犯肺证
外邪易从肺系而入,风邪侵袭肺系,肺气失宣,鼻窍不通,则见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等症状。
风客肌肤证
风邪侵袭肌肤腠理,邪气与卫气在肌肤表面抗争,则见皮肤瘙痒、丘疹。
风邪中络证
风邪或者风毒侵袭经络、肌肤,经期阻滞,肌肤麻痹,则可以出现肌肤麻木、口眼涡斜等症状。
风胜行痹证
风邪与寒湿结合,侵袭筋骨关节,阻痹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风邪与其他寒热暑湿燥火等邪气相兼为病的。而有不同的名称。如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风痰证等等。
总的来说,风淫证的辨证依据就是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疼痛等症状。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病案来加深对风淫证的理解。
患者,男,26岁,恶寒发热1天。今晨起吹风后咳嗽加重,咳痰白稀,量少,自觉周身疼痛,鼻塞流清涕,舌谈红,苔薄白,脉浮紧。相信聪明的读者们看到这里已经可以基本知道这个是属于风寒袭肺证了。患者恶寒发热一天,又因感受风寒,所以肺气得不到宣发,肺气上逆而体现出咳嗽;寒邪属阴,所以咳痰稀白;鼻窍通气不畅而导致鼻塞流清涕;风邪客肺卫,卫气郁遏则恶寒,正气抗争则发热;由于风邪未内传入里,所以舌苔未变,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征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