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是比生第一胎更需要好好规划的事情。
生二胎时,除了家庭经济状况、双方健康水平、双方工作压力、照顾宝宝的人数等因素外,考虑大宝是否准备好也很重要。在大宝成长的几个特殊时期,都不适合生二胎。
首先,哺乳期不适合生二胎。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母乳喂养的指南中明确指出,孕妈妈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直至分娩。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妈妈尝试过这个。我相信,在中国,在怀上母乳后,一定会有很多外部压力要求母亲要么断奶,要么流产。这种压力不利于孕妇,更不利于一个即将迎来另一个孩子的家庭。
我认识一个妈妈,母乳喂养到大宝一岁半多,然后意外怀孕。她不自信孕期还能继续母乳喂养,所以突然这么快就断了母乳,让大宝没有适应的机会。这对于妈妈和大宝来说都是一个悲伤的过程。
这个故事中的大宝还是幸运的,因为毕竟他一岁半了,母乳并不是他营养来源的必需品。如果大宝怀孕才几个月,断奶不仅意味着宝宝失去了最大的心理安慰——妈妈的乳房和充满奶香的拥抱,还剥夺了他最好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影响他的健康。
其次,大宝入学和入学期间不要生新生儿。
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上幼儿园,容易哭闹,变得特别粘人,不好好吃饭,甚至增加夜醒夜尿的频率。这是他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压力的表现。
这时候家长需要多陪陪孩子,听听孩子的想法,搞清楚这种焦虑的来源是正常入园造成的,还是幼儿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同样,在小学入学期间,孩子要重新适应学校纪律和节奏的变化,家长也需要在入学初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这个时候还要照顾一个新生儿,父母的精力必然会被分散。即使太累,心情也会变得更差,无法向处于焦虑中心的大宝输出更多的正能量和爱。
当然我只是指新生儿的情况。一般三个月以后,宝宝无论吃拉撒路还是喝拉撒路,各方面都会好很多,上面的担心就不用省了。
除了以上三个时期,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大宝的睡眠问题。如果妈妈们决定鲍晓出生后可以继续带着大宝睡觉,首先要培养大宝良好的睡眠习惯。我们大哥晚上睡觉“雷霆万钧”。无论我起床喂奶,给宝宝洗屁股,打开房间里所有的灯,他都不会醒来。他的存在对宝宝来说就是一个枕头,不会再影响宝宝的睡眠。
再者,如果大宝有严重的情绪问题,比如易怒、攻击性、对母亲异常依恋等。,最好在鲍尔到来之前解决大宝的感情问题,否则大宝的感情问题肯定会因为二胎而恶化。
任何家庭的大宝在迎接二宝到来的时候都会经历情绪压力。一开始,大宝会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而欣喜。然后他发现他要和别人分享他的父母,他得到的爱会减少。他会经历嫉妒、恐惧、悲伤等各种情绪。孩子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只能用行为来表达。从父母的角度,我们感觉大宝怎么变得“坏”了,爱哭,胆小粘人,脾气不好,等等。
第三,怀孕后期和照顾新生儿对妈妈来说都是很沉重的负担,所以在准备怀孕之前,或者在孕早期和孕中期,有必要训练一只手来接手大宝的部分照顾工作。这个人可以是爸爸、奶奶、外婆、保姆。妈妈可以把喂奶(必要的话)、洗澡、哄孩子睡觉等一些工作交出去,但每天还是要留一定的陪伴时间,以免让大宝产生“妈妈被宝宝抱走了”的焦虑感。
在我们家,我一直保持着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仪式,只在分娩和坐月子前几天暂停。我也坚持参加大宝的早教,尽量不让他感受到妈妈陪伴的缺失。
最后,在打算生二胎的时候,家长也要做一些心理建设。虽然我们的爱不会因为孩子的增多而分散,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多养几个孩子,不可能像养一个独生子女那么周全细致。
我养大哥的时候,真的挺好的,但是生了二胎之后,在养孩子上就“粗暴”了。我不是说养很多孩子就粗暴——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育儿方式——而是说,精力不够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严格,不要要求自己一直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如今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都是各自家庭的独生子女。不在多孩子的家庭长大是一种体验。建议你看一些关于育儿的书,比如西尔斯的《亲密育儿法》(作者有8个孩子)、《积极管教》(作者有7个孩子)、《和平育儿法》,重点看关于多子女育儿的内容。
也可以让很多不是独生子女的朋友聊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和感受,这对我们自己养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希望上帝保佑我们的妈妈,让她们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宝宝在预产期的时候来到家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