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孩子就像父母的“改装马赛克版”。在孩子身上,总能找到父母的身影。约会时,男女也会考虑对方的外貌因素,比如对方漂亮不漂亮,让未来的孩子更漂亮;矮个子想找个高个子来改变家里矮个子的基因。但是遗传并不是一切。以身高为例。遗传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身高。即使后天因素只有30%的影响,也还是可以改变很多。
从遗传推断身高:不靠谱
遗传学家说身高70%与遗传有关。在人类的DNA中,总有一些随机分布的基因决定着一个人的身高。姑且称之为“高”基因。每个人拥有的“高”基因的数量是不同的。他长得越多,长得越高的机会就越多,他的后代就有更大的概率遗传更多的“高”基因,从而在先天条件上比别人“高”。
在生殖过程中,父母双方只有一半的基因会遗传给后代。由于“高”基因的随机分布,这一半基因,带有太多的偶然性。
虽然更多的是一个平等的组合,孩子继承了父母双方的特点,但也可能是高的组合,孩子更高,或者是矮的组合,孩子更矮。
所以,从遗传上猜测身高有时候是不靠谱的。
骨龄预测潜力:合理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被用来评价人类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孩子是否还有长高的潜力。
骨龄是人类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的标志。因为每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发育速度不一定与日历年龄完全一致。有的人发育提前,骨龄会大于活龄;有些骨头比实际年龄要小。
习惯上,“骨龄与寿命相差在1年以内”就叫正常发育。
骨龄与寿命的区别>:一岁称为发育早期,也就是常说的“早熟”。
骨龄与寿命相差<一岁称为发育落后,即“晚熟”。
但是骨龄异常往往是儿科某些内分泌疾病的一个方面。许多疾病会影响骨骼发育,或使其提前或滞后,如肾上腺增生或肿瘤、阿尔伯综合征、性早熟、甲状腺机能亢进、卵巢颗粒细胞瘤等。,会导致骨龄提前;但是卵巢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会导致骨龄明显向后。
2岁前+青春期:成长的黄金期
2岁前和青春期,这两个生长发育和身高的黄金时期,如果把握得好,可以充分发挥后天影响因素的30%。
孩子在妈妈体内10个月快速成长,出生时身高50cm左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高度与妈妈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很大关系。之后的第一年,孩子以惊人的速度长高了1.5倍,也就是长高了25厘米,变成了75厘米。第二年长到12~13厘米左右,长到88厘米高。这是我人生中成长最快的时期,被称为第一个成长时期。在此期间,身高与生长激素关系不大,而与营养均衡、睡眠良好密切相关。
从那以后一直到青春期,主导身高的都是体内的生长激素。在第二性征的青春期,会再次出现快速生长,身高的增长会同时受到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男孩平均在11-13岁达到青春期,女孩平均在9-11岁,这个时候每年可以长8-10cm。男性平均20岁,女性平均18岁前达到成年身高。
营养均衡:长高的法宝
营养素是孩子身高增长的首要“砖块”。在长高的过程中,保证优质充足的营养供应,平衡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锌等)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蛋白质。
蛋白质不仅是人体的“建筑材料”,也是酶、激素、血红蛋白、肌原纤维蛋白、胶原蛋白等参与人体重要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植物中,大豆蛋白含量最高,质量最好(大豆蛋白),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干果含量也不低,可以多吃。然而,对于青少年和儿童来说,单一的植物蛋白并不能满足生长发育,尤其是身高所需的营养。还要注意动物蛋白。建议多吃瘦肉、鱼、虾、禽蛋、牛奶等。适度。
但是,营养过剩会影响身高。喜爱洋快餐、碳酸饮料等高热量食物,容易导致肥胖和性早熟,导致骨骺提前闭合,在生长发育期不再生长。
睡眠+运动:有助于增高
在青春期,人的身高会迅速增长,这是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同时作用的结果。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其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晚上睡眠时分泌较多。经过一个小时的深度睡眠,逐渐达到高峰,一般是22:00-凌晨1:00。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容易造成身材矮小。如果你睡得太晚,正在生长的孩子的身高会受到影响。
后天最活跃、最有效的因素是运动。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第三,能刺激骺软骨增生。运动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但举重、杠铃、铅球、铁饼、体操等负重训练对身高有负面影响,而摸高、向前拉、跳绳、游泳等训练会增加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
服用一些药物可以促进身高,但是很多药物含有激素。这些激素可能会使孩子过早成熟,阻止骨骼的发育,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总的来说,遗传基因再好,你也得不到后天足够的帮助,长不高;即使遗传了矮的基因,后天也能弥补不足。均衡的营养、合理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总是与身高密切相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