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吃的多或者是过饱:如果宝宝平时吃不饱,或者是宝宝吃的过多时,就会造成宝宝的腹部不舒服,这样就会在睡觉时,突然惊醒大哭。因此就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确保宝宝身体处于舒服的状态下,也会减少宝宝的哭闹。
2.睡眠环境不适:宝宝有好的睡眠空间,才可以报站睡眠的质量,所以如果室内的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时,就会影响宝宝的睡眠。
3.微量元素缺乏:宝宝突然惊醒大哭如果饿或者是尿了等等的原因外,可能是因为宝宝身体微量元素的不足引起,尤其是钙元素的缺失,就会让宝宝不能有更好的睡眠。在入谁后也容易惊醒,哭闹。
4.身体有异常:如果宝宝受凉后,就会出现肚子不舒服,这样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宝宝有腹泻时,睡眠会不好,也会哭闹不止。家长在发现宝宝不舒服时,需要带着宝宝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进一步的做好治疗与护理的工作。
小儿夜啼 定惊安神夜啼是指小儿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小儿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哭啼的一种疾病。
引起小儿夜啼的原因很多,如发烧、受惊吓,虫证、口疮、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等。其中有些是小儿的一种正常反应,有些则是病态。对于因饥饿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小儿夜啼,应及时发现,并在吃奶及换尿布后,夜啼即可停止。也有一些小儿有夜间点灯睡眠的习惯,当关灯后便啼哭不止,复开灯则哭自止。这是由于家长常在夜间工作,又不能将小儿分屋而眠。无意中产生的小儿不良习惯。应逐步将室内灯光调暗,让孩子慢慢习惯灯光的变化,最后关掉电灯。
对于因病引起的夜啼,要祛除病因则啼哭自止,中医认为引起夜啼的病因无外乎寒、热、惊三个方面。
寒证:是指感受寒凉,如夜间小儿踹被露腹而眠,腹部受寒而痛,所以小儿啼哭。此时,家长若用手掌平放在小儿腹部会感到小儿腹部十分寒凉。最简单的治疗办法是将热水袋放在小儿腹部热熨,注意热水袋中的热水不可过烫,以免烫伤小儿皮肤、也可将大粒食盐炒热装在布袋中,放在小儿脐腹部,同样不可过热。可起到驱寒温中止痛的效果,痛止则啼自止。中药可选用乌药散.方中有乌药、白芍、香附、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中药。治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预防,夜间要勤给小儿盖被防止受寒。
寒又指小儿饮食寒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分冬夏春秋,各种冷饮随处可买,小儿不知冷暖,喜食寒凉之物,所以常常造成寒凉食品伤及小儿脾胃,中医认为:寒则收引。所以寒伤脾胃常导致胃肠痉挛而痛,故而小儿哭啼,尤其是夜间。天气亦冷,内寒外寒合而为一,因此,小儿哭啼更甚,且睡眠不安。此类型的治疗从饮食上应注意少食或不食寒凉之品,特别是在春秋及冬季应避免食用冷饮及冰糕食物。中药亦可选用乌梅散、附子理中丸、虚寒胃痛冲剂,良附丸等药。
受寒的病人常常伴有气滞,而见腹胀的症状,以手敲腹可“澎澎”作响,此类病人可在药中加入行气之品如:木香、香附、香橼、砂仁、陈皮等药。
热证:小儿为阳盛体质,有些疾病虽感受寒邪,亦可郁而化热。所以小儿多火热之病,从生理上而言,小儿心有余,肝有余,也就是说,小儿常见心肝经之热,热扰心神故小儿烦躁不安,见灯火而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而有力,从时间上来看,热证哭啼以上半夜为主,寒性夜啼则以午夜后为多。
对于热证的夜啼,多主张应用清心解热之品如:导赤丹加减:常用竹叶,莲心,生地黄,木通,甘草梢,车前草,炒栀子,灯心草等药物,配成汤剂水煎服,本型关键是热,所以叫选用一些清热的饮食也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绿豆汤、莲心莲肉粥、竹叶荷叶粥,小儿七星茶等:对于食多滞阻胃肠而导致心胃热盛者,可用焦三仙煮水而饮之,一消食滞,二清冒火。小儿心经有热其尿常常黄少,因此要鼓励小儿多饮水,利小便去心火,还要通大便去胃肠之火,所以在清热药中常配用生军或熟军、元明粉等通腑泻下之品.要注意通下药宜适可而止,不可久用。有些家长自认为小儿有火,大便又干所以经常使用泻下药物,初用效果尚好,但不用大便仍然不通。孰不知小儿大便最初可能为实热,但通下之药用久,会损伤小儿脾胃,脾胃失调也可致大便干结数日一解。此时再用通下药就会更伤脾胃,而加重大便干。小儿热性夜啼也是一样,有热应清热,但不宜久用,热去则啼止,药亦应停用,再用则损伤入之正气,损伤脾胃之气,夜啼可复至。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很不完善。所以,每当小儿突然受到惊吓之时就会出现心神被扰,而见夜里突然惊叫啼哭、睡卧不安、易惊易乍,似见异物,面色发青,两目发直呈惊恐之状,唤之不醒。第二天醒后,问他昨夜之事,小儿浑然不知。此为小儿受惊吓所致,因此治疗宜选用一些镇惊安神之品,如生石决明,生牡蛎、灵磁石、钩藤、蝉衣、生地、黄连、甘草、柏子仁、枣仁等药物。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琥珀抱龙丸,较小的婴幼儿可用牛黄抱龙丸,朱砂有毒服用时应注意不宜过量,亦不可久服。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喜爱之食多饮多餐,一不留神便吃多了,到了夜晚胃脘过饱,自然感到不舒,胀闷不消化,睡眠自然不安而啼哭。中医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为饮食失调所致,严重的病人夜间常出现呕吐或腹泻。一般在吐泻之后,病人自觉舒服许多,此类患儿应把治疗重点放在消食导滞,食滞一消则夜寐自安。常用药物有焦楂、神曲、麦芽、内金、枳壳、枳实、陈皮、厚朴、佛手、砂仁、钩藤等药。中成药可选用山楂丸、消食丸,导赤丹,加味保和丸等。总之小儿夜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祛除病因则啼止神安。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蹄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常用的有效临床偏方
如下。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
奉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方六]
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方七]
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
[方八]
葛根5克,蜂蜜适量。葛根研粉,开水冲泡,加入蜂蜜饮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有助于小儿安睡。
[方九]
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回答者: xingxing1120 - 经理 五级 1-10 19:03
--------------------------------------------------------------------------------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经常啼哭不眠。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经月。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反应,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如饥饿、口渴、衣着过冷或过热、尿布潮湿、臀部腋下皮肤糜烂、湿疹作痒,或虫咬等原因,或养成爱抱的习惯,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这种哭闹是正常的本能性反映。有些疾病,如佝偻病、虫病、外科疾病等也可引起婴儿啼哭,均不在本节讨论范围。预防除加强日常护理外,饮食应以乳类、粥食为主。
中医治肌无力肌肉萎缩!
让口腔溃疡不再复发
谈甲亢病的防与治 治疗皮炎、湿疹、荨麻疹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3)惊骇
恐惧,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宜镇惊安神。(4)乳食积滞,症见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
方1 生姜红糖汤
组成: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生姜切片,加适量红糖,水煎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大便溏泄,腹中冷痛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2 葱姜汤
组成:葱白5段,生姜5片。
用法:共煮水喝。
功效:温中除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纳差便溏,腹痛喜温喜按者。
方3 猪骨干姜汤
组成:猪骨头150克,干姜5克。
用法:同煮汤饮。
功效:温中补虚。
主治:小儿夜啼,四肢欠温,腹痛喜伏卧者。
来源:朱义国.食疗药膳.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9
方4 蛋粉粥
组成:鸡蛋壳。
用法:鸡蛋壳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次1.5克,和在粥里食,1日2次。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治小儿夜啼,不思饮食,便溏,面色不华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73
方5 赤小豆甜饮
组成:赤小豆、白糖适量。
用法:赤小豆加水煮烂后酌加糖,代茶饮。
功效:清心热安神。
主治:小儿心热,夜卧不宁,多梦易惊,口干多饮者。
来源:夏翔.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1
方6 莲子饮
组成:莲子30克。
用法: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心养神。
主治:治小儿惊乍不安,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多饮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7 冰糖百合
组成:百合3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共煮熟,服食。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惊惕易醒,盗汗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3
方8 清心宁神茶
组成:淡竹叶3克,辰灯心1小撮,绿茶0.5克,蝉衣1克。
用法:上四味加水1碗,煎至半碗即可。
功效:清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舌红者。
来源:王富春,等.药茶治百病.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0
方9 粟米粥
组成:粟米30克。
用法:水煎煮粥,啜服。
功效:和胃安神。
主治:小儿伤食,夜寐不安,纳差,腹胀便溏者。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9
方10 龙眼饮
组成:龙眼肉10克。
用法:水煎,睡前饮。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易惊易醒,手足心热者。
梦魇是人睡眠时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引起的,人白天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时,会产生很可怕的眩晕、心悸、胸部压迫感、眼发黑、耳鸣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因此,凡是容易发生脑缺血的身体虚弱、过度的恐惧、服用会引起低血压的奎尼丁、以及睡眠时枕头过高或睡姿不正导致颈部受屈、受压血流不畅等的人,夜里睡眠深时就会相应地做胸部被某种可怕的恶魔压住或追捕,又喊不出、跑不了的医学上称之为梦魇的非常可怕的恶梦。睡眠浅时就造成莫名的惊恐,也就是俗称的鬼压身.有时人在脑缺血刚惊醒时,因持续数分钟的视觉、运动障碍还没有结束,还会引起人挣扎想醒,却又醒不过来的心理错觉。如某地农村有张会使人夜夜发生梦魇的“闹鬼”的床,就是因枕头过高引起的。由于人睡眠时发生的梦魇或鬼压身大多与睡眠时枕头过高或睡姿不正导致颈部受屈、受压有关。因此,民间有发生梦魇或鬼压床时努力活动一下脖颈就可解除鬼压身的方法是有科学根据的,也是确实在效的,经常发生梦魇或鬼压身的患者不妨一试。人白天在精神高度紧张时,会因很小的一点声音而受到惊吓。人夜里在因精神紧张难以入眠而不断变换睡姿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因突然似乎听到某种很大的响声而发生梦魇。这种很大的响声显然是人在变换睡姿的过程中因耳朵与枕头摩擦产生的。这种在平时睡眠时早已听而不闻的“巨响”,有时在精神紧张时却会变得非常可怕。人白天心跳异常或心功能异常会引起脑缺血,人夜里心跳异常或心功能异常也会引起脑缺血。具体的梦境表现为先是做被人追捕或人悬空、人下落的单纯心悸感的恶梦,随后就发生了梦魇(即脑缺血)。又如,安眠药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恶梦,是因为这类患者的恶梦是因心动过速引起的,而安眠药可以使心跳变慢,但心跳变慢有时会使血压偏低的人发生脑缺血。因此,用安眠药来治疗恶梦有时不但无效,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遗憾的是,国内几乎所有的医生至今对恶梦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仍是不问具体的病因,全都用安眠药来治疗)。由于夏天人周围血管扩张比冬天严重,导致夏天人的血压偏低,比较容易发生脑缺血(如人夏天的白天在站立过久或下蹲突然起立时也很容易发生脑缺血),因此,人夏天睡眠时也比较容易发生梦魇或鬼压身。此外,人白天会因强烈的恐惧而引发脑缺血性晕倒。人睡眠时也同样会因单纯心悸感引起的强烈恐惧的梦境而发生梦魇或鬼压身。人白天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时,轻的仅会产生很可怕的眩晕、心悸、胸部压迫感、眼发黑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重的还会产生出汗、脸色疮白、瞳孔散大甚至因意识丧失而晕倒的症状。人睡眠时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时,同样地轻的仅会产生很可怕的眩晕、心悸、胸部压迫感、眼发黑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重的还会产生出汗、脸色疮白、瞳孔散大甚至意识丧失的症状。常用来比喻经历过的可怕的事情
西方奇幻生物梦魇梦魇:奇幻小说中的一种魔兽,属于独角兽的分支(堕落的独角兽),一般认为它是黑色的(与白色纯洁的独角兽对立),可以操控闪电和穿梭梦境,其他方面基本与独角兽类似,属于一种很强大的魔兽。
通常梦魇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睡姿不正确引起的,比如在睡觉时把手放在胸前,压在心脏上,在不知不觉中会感到呼吸困难,形成梦魇。同时仰睡和卧睡也容易引起梦魇。因此睡觉时的睡姿很重要。
通常梦魇的人是压力过大,一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梦魇的情况,不要害怕,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经常梦魇,那么就要注意了,这有可能是心理疾病最好去咨询心理医生。还有一种说法,是梦魇有可能是火气大引起的。如果这样,就要多吃些清凉去火的东西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